邱华栋文集分享会在卓尔书店(北京店)举行

2025年03月26日14:12   新浪读书   微博

  春风拂槛,书香盈巷。3月24日晚,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携最新出版的《邱华栋文集》现身卓尔书店(北京店),以“从珞珈山出发,你能走多远”为主题,与文学界名家、武汉大学校友分享创作感悟,探讨文学奥秘,重温校友情谊,传承珞珈精神。《诗刊》主编李少君主持活动。

  活动伊始,卓尔书店创始人阎志致欢迎辞。他首先对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正是因为有着珞珈山的情意、珞珈山的印记,让珞珈山的樱花与众不同,成为武汉城市的地标,也成为季节的标志。这份情意让我们相聚在卓尔书店,同样也贯穿于邱华栋的创作之中。”他表示,《邱华栋文集》是邱华栋至今为止最有分量的一套作品,今天大家也将在这里分享,就是我们奔赴的理由。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全国政协文史委委员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胡孝汉、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执行会长喻杉及嘉德投资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分别发言,表达了对邱华栋文集出版的美好祝愿,回忆了与武大的点滴,也抒发了校友相聚的欣慰与感慨。在主讲与对谈环节,邱华栋发表了感言,嘉宾们分为两组上台,围绕文集与主题展开了交流对谈。邱华栋分享了自己从早期城市文学到如今更宏大的文学主题的创作历程,介绍了创作中利用各种零碎时间写作的“碎片连缀法”,四十年一路走来,他在不断地汇合与散开中持续前行。这套《邱华栋文集》共八本,其中最早创作的《夜晚的诺言》,描绘的是刚从武大毕业来到北京的少年,在城市的茫然和失落,以及努力抓住希望的心境;《唯有大海不悲伤》则是他在五十岁时创作的,试图从文学中找到个体生命继续生存下去的力量和勇气。书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都遭遇了重大的缺失,但最终都找到勇气继续前行。这一系列作品,凝聚了他从珞珈山出发后,在文学道路上的每一步的足迹。他说:“从珞珈山出发你能走多远,看看今天在座的所有从珞珈山出发的我们就会知道,从珞珈山出发我们会走很远很远,因为我们不孤独,因为心中有着永远的珞珈山,因为有武大赋予我们力量,所以我们会走得很远、走得更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认为,珞珈山人文精神的内涵丰富,涵盖家国情怀、理想主义,以及担当、创新、包容等诸多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最难的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精神世界最丰富的现代化。他指出,邱华栋致力于写人性、写人情、写人性的深度与人类共同价值观。从珞珈山走出来的学子和作家、艺术家们,在当今时代肩负着引领人们走向现代化、提升精神世界的重要使命。同时,他还强调了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的重要性,鼓励珞珈山走出的学子秉持武大精神,引领人类不断前行,追求共同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程光炜回忆了自己在武大的求学经历,认为武大激励人、文风盛、学风正。他高度评价了邱华栋作品和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他认为邱华栋是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也是近年来武大出身的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其小说有大家气象,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感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汪剑钊讲述了自己与武大的渊源以及武大氛围对他的影响,他认为,从珞珈山出发的人,因珞珈山的支撑能走得更远。他肯定了华栋小说蕴含的诗心和诗意,认为这让邱华栋的小说语言独具魅力,同时,他赞扬了邱华栋的博闻强记和良好的读书方法。珞珈诗派创始人之一陈勇回忆了与邱华栋、李少君的同校时光以及一起策划书籍的经历,认为邱华栋具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丰富的“武器库”,不仅是被诗歌成就的小说家,也是被诗歌“耽误”的教授,其作品记录了大量生动细节,呈现了许多神奇之处,而他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也值得大家学习。《当代·诗歌》执行主编李义洲讲述了与邱华栋的缘分以及邱华栋作品对他的启发,强调了邱华栋对青年一代的引导和鼓舞作用。

  在第二组嘉宾的分享中,诗人、书法家、永和书院创始人方书华称赞邱华栋《空城纪》从多重视角书写六个古城,笑称其为被小说“耽误”的考古学家,自嘲是“鉴宝耽误的诗人”。他分享了自己从文学跨界到其他领域的经历,表示要以邱华栋为榜样坚守文学初心,追忆了与其交往、受其影响的往事,并以一首诗《隔壁的灵魂》表达了对邱华栋的敬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史玥琦感谢邱华栋对她的理解和支持,认为珞珈山人相互之间有着独特的理解,这座山给予他们传承、历史和责任感,从珞珈山出发既向前看又往回看,有着深厚的底蕴。武汉大学校友、编剧袁子弹作为娱乐行业的创作者,感谢邱华栋让她有机会重回文学艺术的怀抱。她认为武大给予她探索自由和问问题的勇气,让她在迷茫中不断前行。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武大中文系校友廖亦奇认为邱华栋的作品帮他缓解了理论焦虑,感受到了文学在精神趣味上的连接。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伯竑桥讲述了邱华栋老师如何成为他的世界文学启蒙者,以及珞珈山给予他的人生感悟。伯竑桥分享了邱华栋作为政协委员的提案给他带来的鼓舞,认为邱华栋在文学创作以外对社会的责任和道义承担令人敬佩。中国传媒大学学者蒲剑回忆了与邱华栋35年的相识经历,他认为邱华栋身上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感慨珞珈山对武大人的意义。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回顾了自己与武大的渊源,特别谈到邱华栋在城市文学方面的影响。他分享了疫情期间读华栋作品的感受,认为其作品关注人性、哲学终极问题,为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了精神救赎,达到了新的高度。他鼓励大家从珞珈山出发,迎接更广阔的世界。最后,李少君展示了邱华栋1989年4月3日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借阅《城市与狗》的借书卡,他说:“精彩文学创作源于伟大阅读,这张借书卡是邱华栋文学创作起点的有力证物。”这一神秘礼物不仅唤起了大家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也见证了邱华栋在文学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深厚积累,为活动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感动。

  春樱映月,溢彩流芳。夜已深,但文学的光芒熠熠。在卓尔书店(北京店)的这一晚,是对邱华栋文学成就的致敬,是对珞珈山人情意的咏赞,更是对文学梦想与追求的一次集体共鸣。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只要心中有梦,脚下的路便能辽远无际。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