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题文字1

近日,随着知青文学代表作家梁晓声宣布发表知青题材收官之作《返城年代》,掀起新一轮对知青文学发展走向的关注。虽然围绕到底该不该归类为“知青文学”的争执仍纷纷扰扰,但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在逐渐老去甚至离去确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作家所写的反映自身独特经历的文学作品,会后继有人常说常新,还是将就此中断?年轻一辈对这一题材作品有无兴趣和情感共鸣?知青文学的下一个路口在哪里?我们邀请了新老两辈作家,让他们来共话这一主题。

数据标题文字1

梁晓声:知青文学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只是一种符号

Q:近几年写作“知青文学”您几乎是“孤军奋战”,您感到孤独么?

A:我不感觉孤独。我没有把知青文学当成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比如说是蒋子龙写的工人题材的话,他要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那可能不孤独的只剩下了写乡土文学、都市生活的作家。

也许真正经历过苦难的老知青讲不出那么多,书中你的苦难也不能代表我的苦难。烧死的淹死的人已经不能说话的,那些在讲我的苦难的人还活着。一个人下乡三年,吃苦又能吃多少苦。作者有时把下乡写成炼狱的时候,其实连集中营都不是。作家在写人,至于这人是工人是农民是什么都是符号。在我的头脑中很少分什么题材。[更多]

韩少功:也许写知青一代最好的作品在百年之后

Q:《日夜书》算是“知青文学”么?

A:“知青文学”这种概念,与“改革文学”“工业文学”“乡土文学”之类差不多,都是怪怪的。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能叫‘爱情文学’吗?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能叫‘乡土文学’吗?曹禺的《雷雨》能叫“都市家庭剧”?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些人习惯贴标签,派发帽子,你不要太当真。我写了那个年代,也写了当下,写了知青,也写了非知青,把他们都塞进一个帽子,多少有些别扭。

Q:您觉得知青文学会如何发展?

A:即使这代人都完了,后人还可以“穿越”“钩沉”不是?现代人写秦朝或汉朝,还可以高潮迭起、作品扎堆呢。也许写知青一代最好的作品在百年之后也说不定。

Q:这种题材对未来创作有何价值?

A:知青一代可算是底层实践体会较多的一代。未来的作家用不着什么建议,只要他们碰触这个题材,肯定都会注意到这种绕不过去的反差、震荡以及多重性。 [更多]

叶辛:知青文学还会存在,并将有所发展

Q:有人说知青文学随着这一代人的老去,将渐渐衰落。您怎么看?

A:知青文学还会存在,并将有所发展,且不一定是当年的知青们在写,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年轻一辈们可能通过采访、阅读历史、反思等写些知青题材的作品,形成对那个年代的另一种不同于当事人的打量视角。

Q:您觉得知青上山下乡时背井离乡的感受和今日年轻人背井离乡从农村到城市的心理感受有共鸣么?

A:两者的感受不一样。年轻人向往好的生活,从农村来到城市,或从小城市转到大城市,这个放到世界哪个地方都存在这样的事情。但当年的知青是从城市到农村,心理落差很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青文学除了描述时代,还发掘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心声。[更多]

数据标题文字1

蒋方舟:知青文学对于后辈的意义在于冷眼旁观

Q:您怎么看待知青文学?对后辈有何意义?

A:我比较喜欢阿城的“三王”系列,没有苦难的讲述,也不夸张青春无悔的热诚,只是平淡、平等地讲述眼前所见。我觉得知青文学对于后辈的意义,也在于如何平实而用心地记录陌生的环境,如何冷眼旁观大时代。

Q:知青文学会衰落还是重新获得关注?

A:如今到基层锻炼的选调生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万名的数量增长。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下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生活环境,年轻人也同样在体验。所以,知青文学的题材还在更新。[更多]

李茜:80后同样能理解"知青一代追求归属感的挣扎

Q:80后写知青小说很新鲜,主要读者是年长一辈,还是同龄人?

A:《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追述一段年轻人不太熟悉的历史,这是一个能让我的同龄人有真切共鸣的故事。像我这个年纪,二十四五岁,已经大学毕业出来工作的人,包括三十多岁的人能更感同身受。

Q:您觉得知青文学能否后继有人?

A:“知青二代”对于父辈经历追寻的需求将促使他们成为知青文学的新一批阅读者,这是知青文学继续发展的活力,也将让知青文学从原本“追述那段历史”的范畴中跳出来,关注那段历史对社会、对个人生活、对知青们的下一代所产生的更为广泛的影响。正如往湖中不断投下石子荡开的一圈圈涟漪,只要湖水一直存在,只要一直有人投下石子,涟漪就不会停止。[更多]

数据标题文字1

知青年代,一代父辈的记忆,在时间的嘀嗒声中渐行渐远。同样远行的还有那些曾陪伴这一代青年走出困惑、迷茫,进而乐观、反思的知青文学作家。张承志、史铁生、梁晓声、韩少功、竹林、张抗抗、张辛欣、王安忆、铁凝、王小波……在知青文学的世界里,能找出一长串这样大牌的名字。可随着这些作家写作题材陆续转变,知青文学似乎也被推到了一个抉择的十字路口,现在,或许不远处的路口就在默默地注视着一切能推动知青文学的力量。

下一个路口的知青文学会进化成什么?韩少功说:“我不知道!”

各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