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张建平《徽州》

摄影家张建平

安徽祁门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黄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从事基层教育工作19年。1989年开始拍摄徽州,先后担任《徽州五千村》、《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徽州古镇——歙县》等大型丛书画册的摄影师和图片编辑;2004年2月,在美国波士顿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举办“走进徽州”摄影展;2009年12月,与法国女作家高丽安合作在法国出版《石与墨书就的徽州儒商》一书获得成功,并在巴黎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徽州面孔”个人摄影展,中央电视台和法国主流媒体做了专题报道。【详细】

徽州沉思

消失的江南棋院

  从小院外观看,这是一幢非常精致的别墅楼。我好奇地从小厅上了二楼,外表看来很华丽的两层楼房,内部却已破烂不堪,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在我看来,与其重做不如改建,但现在这栋建筑的第三代小主人无法认清这幢小楼的价值。【详细】

远去的西递村

  文化要交流,旅游要开发,经济要发展,政府要政绩,老百姓要生存……却又要保持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很难!这些矛盾看似难以协调,其实不然。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详细】

祁门红茶 风光不再

2010年春天,我专程去曾经风靡世界的安徽省黄山市祁门茶厂采风。万万没有料到,却见到了另一番令人十分痛心的景象:许多人正在拆当年的初制车间,工人们正在用电焊枪切割着当年苏联老大哥支援的茶叶萎凋机……【详细】

探访琶塘六房厅

  2008年3月14日,我接到琶塘村一位村民的电话:“六房厅明天要拆了,16万卖给了一家旅游公司。 ”我急忙带着助手赶到琶塘,这次赶赴琶塘的目的很明确:为六房厅拍遗像。2010年5月26日上午11时,我再次返回琶塘村……【详细】

张建平《徽州》试读(一):西溪南

西溪南

在中国收藏界,西溪南曾是圣地。西溪南余清斋主人吴廷,与兄吴国逊都是著名的收藏家。清大内所藏书画,有一半精品都是吴廷旧藏。

徽州境内的山地及丘陵占十分之九,使得徽州有了土特产丰富和手工业发达的经济特色。南宋定都临安,为徽州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徽州成为临安土特产品和手工产品的重要输出地。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徽商逐步成长起来。明代徽商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商人中的一部分开始进驻扬州,为清代扬州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在这些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造就了“黄山画派”和“新安诗派”的西溪南吴氏家族。

1987年,徽州行署被改为黄山市,徽州人至今仍难以接受这次更名,因为黄山在明代是西溪南吴氏的家山。当年“新安画派”的主要人物渐江等,都曾常年居住在吴氏家山的寺庙中。当时著名的画家董其昌、陈继儒、石涛、梅清等,都是西溪南吴氏家的常客。

在中国收藏界,西溪南曾是圣地。西溪南余清斋主人吴廷,与兄吴国逊都是著名的收藏家。清大内所藏书画,有一半精品都是吴廷旧藏,有其印识,其中有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稿》、黄笙《写生珍禽图》。徽州籍画家黄宾虹在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字画时曾感叹:竟有如此之多的珍品在西溪南呆过。吴廷曾以米南宫真迹请董其昌作跋。为了能够造福后人,董其昌还帮助吴廷、吴桢鉴定甄别,镌刻了收藏史上最富盛名的《余清斋法帖》和《清鉴堂法帖》,刻石今仍藏歙县新安碑园。

但这样一座曾辉煌的村落却在太平天国时期惨遭屠村。村落中的房屋也在这一时期焚烧殆尽。现今的西溪南除了老屋阁、果园、绿绕亭外,再无完好的建筑。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祝允明入溪南探访表亲,游赏元代溪南名士吴希德《溪南吴氏八景记》中的八景后,写了八首诗送给表亲。这份《溪南八景诗》在明末“黄山冤案”后,被人卖到了扬州。当时侨居扬州的溪南后人吴尔世买下了这份八景图,并请来好友孙枝蔚用祝允明的韵再作和诗八首。吴尔世逝世后,他的儿子吴承励将这份诗稿交给了好友石涛,石涛根据这份诗稿作了八幅画。后人为了保护这些珍品,于是将祝允明、孙枝蔚的诗与这八幅画裱成了《溪南八景图》。民国初期,张大千曾临摹过这八景图。1938年多次易主的《溪南八景图》因战乱遗失四幅,1940 年收藏八景图的庞元济得知张大千在北平,于是请来张大千重画四景,补全了这份作品。1947年张大千再次来到庞元济家的时候,看见这幅《溪南八景图》感慨道:“石涛‘秀而密、实而空、幽而不怪、澹而多姿’的境界,我难以企及。”

石涛画有意境,与吴家有很大关系。清初,石涛、渐江、梅清被西溪南吴氏邀请入黄山,并将家中收藏的珍品字画提供给他们鉴赏、临摹。三人在黄山参禅作画,开创了“黄山画派”,三人在画作中也将黄山题为吴氏家山。

同样是弘治十一年(1498年),祝允明在即兴赋诗后,应表亲的邀请设计了“果园”。万历年间,溪南吴氏另一外侄—文坛两司马之一的汪道昆因“芝兰”气过重,在向张居正递交灾情奏章时卖弄文采,将这篇奏章写成了散文,而被罢了官。归家后,汪道昆开始“赖”在西溪南,扩张他的“新安诗派”。文坛两司马中的另一位王世贞曾率领由三吴、两浙一百多位文人组成的旅游观光团来拜访汪道昆,并与汪道昆率领的“新安诗派”联谊了一场“诗文会”,大家尽兴而欢。

西溪南吴氏,并不仅仅满足于赋予村落文人气息,为了便于村落用水,还曾专程从日本请来水利专家,为村落设计徽州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至今依旧在运作。

明代中叶,西溪南虽然繁盛,但却也未能逃脱否极泰来的定论。天启年间,溪南吴养春之侄入朝做官,这位侄子因记恨吴养春霸占父亲的黄山,致使父亲郁郁而终,于是伙同被发现与叔母通奸从而被逐出吴家的外姓养子吴荣,一起向魏忠贤状告“吴养春私占黄山”。魏忠贤想霸占吴家财产,于是将吴家四兄弟收入牢中,并用严刑处死了两人,吴家倾尽家财救出了余下二位生者。“黄山冤案”之后,徽州各氏族均添加上一条类似“非我族中之人概不可收为养子”的族规,以求避免“黄山冤案”在自己氏族重演。

张建平《徽州》试读(二):宗祠下的民俗活动

宗祠下的民俗活动

徽州民俗活动都是在宗祠的组织下开展起来的,不仅凝聚了族众的向心力,同时还教育了后人。

聚族而居的徽州人很重视宗族凝聚力,为了能够巩固这份凝聚力,经常开展一些民俗活动,培养族众的胆识,联络族众间的感情。

叶村“叠罗汉”在徽州非常有名,叶村是洪氏家族居住的村庄。洪氏后人数百年来一直通过这一活动向鬼神展示洪家的阳刚之力。活动中数十个壮汉叠成七柱“牌坊”的过程最为精彩,“牌坊”的最上层往往是村中六至八岁的男孩。

出于对罗汉以及先祖的尊重,正式叠罗汉之前,表演者会进入各个祠堂举行不同的仪式。

“渔灯会”是歙县汪满田村特有的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初六,村中七至二十岁的孩子就会聚在一起选出当年的“鱼头”,这位“鱼头”将全权负责“渔灯会”的所有环节。除此之外,活动还规定村中大人不得干预渔灯会的一切活动,听从孩子们的指挥。2011年的渔灯会上,我就亲眼目睹了村中的长辈们望着孩子们因害怕下雨淋湿纸扎渔灯而争论却不插一句嘴。

渔灯会期间,村中所有祠堂都会被动员起来,不仅增强了族众之间的凝聚力,培养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在20世纪后半个世纪宗祠活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还起到保护祠堂的作用。

许村的大刀舞是力量与儒雅的结合,活动开始后,村中的壮汉会合力舞动一把10几米高的偃月刀,跟随在偃月刀之后的是各家支祠四至五米的“大刀”,然而与这份直观力量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刀面所绘精美图画透出的儒雅。

徽州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作中国戏剧鼻祖的祁门目连戏是徽州最古老的剧种,祁门栗木村和马口村至今仍保留着通过目连戏赶猖的活动。所谓赶猖,也就是驱鬼。如若宗族遭遇灾难,族人便会在管理者的带领下,于黑夜中燃起火把,在田野间吆喝。

作为唯一一种能在祠堂表演的剧目,目连戏用于表演的戏文与赶猖时的大有不同。表演戏文大多与积善行德、忠孝节义有关。

徽州民俗活动都是在宗祠的组织下开展起来的,不仅凝聚了族众的向心力,同时还教育了后人。在宗祠活动受到限制的特定时期,民俗活动还为后人保留下了一座座完好的祠堂。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