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摘要:2009 年4月25日下午,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为当代西方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学术泰斗---93岁高龄的苏立文先生颁发“友好贡献”奖,以感谢65年来他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学科发展以及社会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

    另一位获奖者,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颁发的“友好传承奖”获得者王迦南除了用画笔来表现山川江河,在海外还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

    在海外生活的20年里,王迦南几乎跑遍了世界各地,致力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清代明信片的收藏。从80年代开始,与夫人蔡小丽收藏了4万多张珍贵的中国民间剪纸。   

    同时他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写文章,在博物馆、基金会、艺术界、大学里讲演和开课介绍中国艺术史、中国画和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木雕、民间剪纸……[详细]   

苏立文其人

苏立文简介

迈克尔·苏立文,1916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立尔,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详细]

王迦南其人

王迦南简介

人称水右散人,旅英中国画家。在海外多次举办画展和讲学,作品被多家博物馆与基金会收藏……[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不支持Flash

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更多>>

    大师成就:张大千早年受到传统中国画技法的严格训练,培养了极其醇厚的传统技艺。在20世纪40年代,他曾在两年六个月的时间里埋头于敦煌石窟,临摹大量壁画,从中汲取艺术营养。50年代后,张大千在巴西、美国等地侨居20多年,亲身感受了西方古典艺术的精粹,特别是与当时流行的印象派、立体派 等艺术流派的接触,使他的绘画风格开始转变。他以泼墨、泼彩的手法达到画面上大面积的墨彩湿润流动、色彩对比强烈的特殊效果,而中国画强有力的线条与苍劲的水墨皴擦仍或多或少地留存在画面上,从而使古典的中国画技法与气韵与现代的国际绘画风格绝妙融合,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条成功的路。

    相关报道:4月28日下午,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张大千的世界》(3卷)、《张大千的世界研究》首发式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张大千的艺术创作、敦煌壁画展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交流。会议由四川省文联、省美协、四川美术出版社联袂主办。据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原馆长汪毅介绍,《张大千的世界》(3卷)以图文方式探究了张大千世界的文化魅力。据悉,5月1日至6日四川美术馆将举行《回眸张大千》图片展。(来源:华西都市报)

不支持Flash

传统中国画:亘古不变的真理 更多>>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是美术史学界在20世纪的末期广泛认同的“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其特点是坚持传统绘画最基本的语言方式——笔墨方法。笔墨方法不仅包括写意画的笔法墨法,也包括工笔画的“骨法用笔”以及相关的晕染法。张大千、吴湖帆、贺天健、陆俨少、李可染、傅抱石以及晚近许多中青年画家,也都属此类型。

    传统型中国画的生命活力,体现于它仍在流动和演进;但这种流动演进不采取突变、质变而采取渐进的方式。它的内容、情感、具体程式、画法与风格都不断新变,但不改变由其基本语言方式决定的传统(民族)风格。这一原则可借梅兰芳“移步不换形” 的戏曲改革主张来表述。依照吴小如先生的解释,“移步”是有所前进,“不换形”是不改变它的基本特色。对中国画而言,不换形就是不改变它的笔墨语言方式,包括材料工具和相应的程式性,对力感、节奏、韵致的要求,以及对道与技、心与物、形与神、人格与风格和谐关系的追求等。以笔墨方法为主但又适当借鉴西法的“不变形”之作,如李可染的山水画 、张大千晚年泼彩泼墨作品,仍可列入此类。 ——郎绍君《中国画批评二题》

不支持Flash

版画:胜似刀枪的革命利器 更多>>

    中国版画的发展在世界科技发展史和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位置。在经历了明代的鼎盛和清末的衰落之后它却以黯淡之色步入了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本人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国内的进步青年,搜集国外木刻资料整理成册供青年们学习研究,德国著名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就被收集在其中。珂勒惠支本人的革命斗志也对中国的青年版画学习者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坚定了他们对革命的信心。

    鲁迅在这个时候倡导进行版画的学习和创作是有一定的革命意义的。在他看来,木刻基于它本身的创作特点——具有可复制性,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它的可复制性发挥可传播性。可传播性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可以有更广泛范围的意义,即木刻创作行为可以帮助革命进行思想宣传,并为我们的革命增添力量。自从鲁迅先生为中国革命青年引进西方版画新的创作方法以来,版画越来越成为中国革命时期的有力武器。版画如同鲁迅手中的笔,不是刀枪胜似刀枪。

    20世纪初中国版画的革新性是在它的革命性诞生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不支持Flash

苏立文收藏作品:现代 更多>>

    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对20世纪中国特定的社会矛盾、民族危机和精神文化氛围,以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加以应对的“自觉”上,艺术家对中国现代情境的“自觉”,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分界点。我们将这种“自觉”看成是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对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作系统的梳理,并把“传统主义”、“融合主义”、“大众主义”和“西方主义”策略下的实践,理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形态。     通过对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研究辨析,可以使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价值标准是否具有普世性作出合理的判断。正如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社会经济形态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一样,不同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不可能重复一个模式。20世纪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现代美术,它不可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翻版,而只能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独立自强的奋斗历程中,在中西文化冲突下整体的精神文化氛围之中,美术家们对时代巨变所作出的“自觉”回应。 ——2000年《“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计划》

王迦南绘画作品 更多>>

不支持Flash

蔡小丽绘画作品 更多>>

不支持Flash
王迦南与蔡小丽
王迦南的山水画

王迦南的山水令人联想到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尤其使人想到宋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那长长的青绿山水画卷不是宋时期的写实风景或江山,而是表达在绘画中的自己理想的家园、精神的家园。而王迦南画中蛮荒的野山瀑布,清流小溪,茅舍小桥在充满着现代摩天楼和高速公路的今天根本就不存在,那种野性和放逸,那种天然和蛮荒都只是艺术家刻意追求的境界,是他在梦里寻找的精神家园。

专题内搜索 更多>>

基金会介绍

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以传承文明,保持文化多样性为宗旨。致力于创造和谐的文化环境。以优秀的跨界精英组成的志愿者团队,用传播思想,奉献热爱的精神,传承、保护、普及、弘扬传统文化。

  • 专题制作:李彦

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留言

登录名: 密码: 匿名

往期回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