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对民国历史的兴趣,提供了一种思考—我们失去了哪些宝贵的东西?换句话说,以今天中国的处境,如何在旧日坐标里找到参考?民国历史人物中,鲁迅是陈丹青的最爱。相对来说,谢泳偏爱胡适,更有一种评价说谢泳“扬胡抑鲁”。胡适,还是鲁迅?—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当两人坐到一块,相信会擦出碰撞的火花。另外,民国热,有几分真,几分假?还能热多久?...[我要发表看法]
精彩看点:当文学家遭遇专栏作家,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比如——张大春曾写小说将技巧玩到极致,是当年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张大春也有专栏;写专栏也注重技巧,小宝的文字特色鲜明,他自况写了这么多专栏,造了些词句而已。小说和专栏有共通之处吗?写小说的可以写专栏,那么写专栏的是否有写小说的潜力?张大春“下水”了,小宝会不会“下水”试深浅呢?...[我要发表看法]
精彩看点:看过梁文道的节目和作品的读者,不难发觉他的知识面广,但也意味着在某些方面广而不专,相比骆以军是个小说家,他是一个正常的读者——而精彩恰恰在这,如果梁文道对文学“专”,可能这场对谈就变成解析“文学的奥秘”了,而现在,可以是“像文学一样生活”。两人年龄差不多,是同代人,有哪些共同的关于文学的记忆和情感?当然在现场,不无可能被提到类似的话题:为什么中国就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和中国足球相比,哪个希望更大?有评论说中国文学处于最好的时期,这是一种牛逼言论,还是一种傻逼言论?…[我要发表看法]
精彩看点:两人可以说是隔代的知识分子了,有没有我们常说的“代沟”呢?又各自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涉及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可能在他们这里多能得到回应:东欧、俄罗斯、台湾、美国现代化的历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真的有“中国模式”吗?如何看待出现的“毛泽东热”、极左思潮?中国真的能走上自由与民主的大道吗?年轻一代能承担得起吗?...[我要发表看法]
精彩看点:在今日社会,以公权力或明或暗干涉司法的事,并不陌生了;同样,以公权力干涉历史,好像也见惯不惯了。用吴思的“潜规则”一说,便叫法律的“潜规则”,历史的“潜规则”。另外,回顾以往,出现这样一种“尴尬”—合乎人情与人心的人物事件,在法律上却并不合乎程序与正义,相反,合乎法律的,却并不合乎人情与人心...[我要发表看法]
精彩看点:在许舜英眼里没有随便这种事,不会轻易地妥协,她示范了一种生活美学歇斯.底里的极端。而欧阳应霁说,“家可能是一个房间、一件家具、一个茶包,抑或是一道小菜、一种味道,家的概念很难归结,这么多年,我觉得家就是心之所安。”对城市生活如此“挑食”的许舜英,和认同“家就是心之所安”的欧阳应霁,对于生活、城市、食物、设计和时尚会有怎样不同的看法和观念?...[我要发表看法]
精彩看点:李长声对日本书业见闻最深:作家、出版工作者、书籍、文学奖与书评等,一一在他笔下生龙活现;茂吕美耶关注的多是庶民文化生活:吃饭、洗澡、传说、怪谈,展示出物语的驳杂的日本之美。一个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中国男子,和一位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子,两种语言和文化交叉产生出的不同视野,将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产生怎样的碰撞?对日本和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你,不可错过...[我要发表看法]
精彩看点: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知识分子,关于青春,关于过往的那个时代,关于那些刻入他们骨髓里的记忆,在今天被细细道来。社会的变迁史,从细部看,也是个体的变迁史,两位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几十年个人与社会的变迁吗?个体与体制的依存关系又发生怎样的变动?两人现在都在体制内,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历史学家,他们的碰撞,会给我们提供审视的多元视角吗?...[我要发表看法]
C2)期许一个华文文化共同体(9月23日上午9:30-12:00)
梁文道主持,张大春、贾樟柯、骆以军、小宝、陈冠中、李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