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门:文字中的历史之旅

辛亥革命已届百年,每隔一年、五年、十年、百年,这场革命就会被重新打捞、塑造,涂抹新的色彩,其最初的面目也日渐模糊。幸好,一份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为长寿、也最为厚重的刊物——《东方杂志》,为我们留下了当年珍贵的记忆。现在,就让我们借助着它,摩挲那些百年之前的文字和图像,体验那些真实可感的忧患与选择、悲戚与欢心、失落与希冀。

《东方杂志》创刊号

《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创办于清,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创刊号发刊词)为宗旨,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也是“创刊最早而又养积最久之刊物”。

记录历史风云变迁:杂志主要特色

《东方杂志》封面

《东方杂志》封面


    《东方杂志》初期是一种文摘类性质的刊物,后经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逐步成为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社科类综合性刊物。

名家云集:鲁迅曾在刊中发表《祝福》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继《绣像小说》之后创办的第二种杂志,其紧跟时代的脉搏,忠实地记录了我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了近现代史的见证。

终结与新生:杂志的停刊与复刊

东方杂志插图

东方杂志插图


    《东方杂志》是民国时期的人文综合杂志。总部设在上海。1904年3月11日创刊。1948年12月终刊。1967年7月东方杂志在台湾复刊,至1990年6月停刊。

立宪:走向革命!(二卷4期)

载泽

载泽


    1905年五大臣出洋,1906年预备立宪。一场看似前景明朗的改革拉开序幕,却很快失控,“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不复存在。

民愤:国会请愿运动(五卷11期)

资政院之建筑

资政院之建筑


     要求开国会!要求尽快开国会!要求立即开国会!汉人、满人、士人、商人、督抚、乡绅,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请愿中。

铁路:国有?民有?(七卷8期)

湖南粤汉铁路第一次开车纪念

湖南粤汉铁路第一次开车纪念


    据《东方杂志》统计,到1907年,各国在已铺设铁路3627英里,在建6244英里,而中国管理的铁路只有143英里。其余线尚在经营筹画,款项尚无着落。

内阁:幻想的破灭(八卷5期)

载洵

载洵


    1911年朝廷裁军机设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阁中汉官四人,满官九人,皇族即占其七,史称皇族内阁,“大清”的认同横生疑窦。
数据标题文字1

在整个中国历史时间轴上,再没有一个节点,如辛亥革命这般清晰且意味深长。作为帝制与共和的分水岭,此前所有的历史都以这场革命为收束,此后所有的时代都以这场这场革命为开启。这个瞬间的革命时刻,成了永久的历史拐点。

惊雷:广州起义(八卷4期)

温生才

温生才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冲进总督衙门,以一身之殉,换国人之醒。

首义:武昌发难(八卷9期)

武昌起义的回顾

武昌起义的回顾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武昌城所发生的一切,在无数人的描述与爬梳下,面目反倒日渐模糊。幸而,《东方杂志》为我们保留了一份清晰的记忆。

蔓延:举国响应革命(八卷10期)

民军进攻南京尧化门

民军进攻南京尧化门


    党人革命,新军起事,士绅转向,督抚避让,数月之内,半个国家已然改旗易帜。只是南北分立之局俨然形成,战场之外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裂变:南北和谈(八卷10期)

唐绍仪

唐绍仪


    在这场和谈中,唐绍仪代表“北”,“北”是朝廷、袁世凯、亲贵;伍廷芳代表“南”,“南”是新军、咨议局、革命者。

汤化龙(九卷4期)

汤化龙

汤化龙


    汤化龙1874年生于湖北蕲水,1904年中进士,授法部主事,后留学日本。1908年秋归国,任湖北咨议局筹办处参事,后担任议长,参与国会请愿运动。

宋教仁(九卷5期)

宋教仁

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生于湖南,1904年加入华兴会,1906年入早稻田大学,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1912年1月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

袁世凯(九卷7期)

袁世凯

袁世凯


    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1882年赴朝鲜任职,1894年甲午战争前乞回,1901年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被迫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

张謇(九卷10期)

张謇

张謇


    张謇,1853年生于江苏。1894年中状元。1898年创立大生纱厂,1902年筹建通州师范学校。1909年江苏省咨议局开会,当选议长,领导国会请愿运动。

临时政府成立记(八卷11期)

国会开会时摄影

国会开会时摄影


    革命者之间的矛盾在革命成功的那一刻就已出现,但在统一尚未完成之际,各方谨慎的选择了隐忍,并未让其凸显。

民之前途,国之前途(八卷10期)

参议院开幕纪念

参议院开幕纪念


    在《东方杂志》的同仁看来,辛亥革命犹如一场手术,幸运的是手术顺利。真正的困难是手术之后的调养,调养的好坏,方才关系长久的健康。

民国之疾:党争、筹款、统一(九卷3期)

参议院议员及国务员合影

参议院议员及国务员合影


    共和外表固然灿烂庄严,但其党争不断、筹款艰巨、统一难成,这些半属旧日疾患,半因革命而来。在旧患新疾夹攻之下,这个年轻的共和国举步维艰。

革命序幕

汉口民军

汉口民军


    清朝以客帝入主中原,民族的嫌怨特深。当其声势极盛之际,已屡起反抗,为不断的奋斗;只以积威之下,团结难坚,终于失败罢了。

武昌首义

会攻江宁之沪军先锋队

会攻江宁之沪军先锋队


     武昌地处南北枢要之地,革命党人多次计划在此举兵起事,碍于防范周详无法轻动。此时铁路事起,四川率先发难,武昌显露空虚之状尽显。

清廷应对

汉口清军

汉口清军


    当武、汉起义之时,清廷骤得此信,已经吃一大惊。又听得瑞澂逃走,川乱正亟,早就慌得手忙脚乱,没法摆布了。

宁汉攻防

会攻江宁之淞沪光复军

会攻江宁之淞沪光复军


     武、汉自八月十九日举义后,清廷即派遣海陆军来攻。但未能即达。直至二十七日,双方乃得开始战斗。初清统制张彪于十九夜弃城逃走。

商务印书馆提供宝贵资料

专辑里《革命之回响》部分中的四幅图片来自于《大革命写真画》(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版)

欢迎联系我们

责编:柏飞 徐威 朱彦

嘉宾访谈:徐威

页面设计:朱彦

总策划:柏飞

电话号码:010-58983897

邮件:culturechannel@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