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推荐社科历史类2021年8月好书

2021年09月22日14:28   新浪读书   微博

  1、《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谌旭彬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秦制两千年,汉至清都采用秦制,没有例外。然而,这期间对秦制的学术性批判如《过秦论》,文学性讨伐如《阿房宫赋》,民间传说的控诉如孟姜女,从来未断过,明末、清末更出现过两次高潮,但这并不影响历朝历代对政治制度的选择,直到民国成立,至今仍是阴魂不散,为什么?谌旭彬此书,就是探究其中的奥秘,发掘隐藏在历史深处,暗中起支配作用的内在逻辑。作者选取了十六个历史横断面,着重探讨每个封建王朝统治的内幕真相,从而揭示两千年来外儒内法的帝王霸业是如何进行权力运作的。作者深入每一个历史节点,解读史籍文献,并将秦帝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理论化、规律化,找到其中的通则或法则,从而梳理出帝国运转的内在理路,进而揭开帝王专制的面纱,给读者提供一种新的审视封建王朝君主制度兴亡更替的视角。

  2、《奇书与世相:刘心武细说金瓶梅》刘心武 著 天地出版社 2021年8月

  细说《金瓶梅》,是刘心武先生继细说《红楼梦》之后的又一力作。从读者阅读的角度说,《金瓶梅》的确需要这样一种通俗的解读。以前没有这样的作品,刘心武先生的细说是开创式的。《金瓶梅》是一部“奇书”,它的身世、作者本身都很传奇,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把其中的奇闻轶事讲给读者听,也是很有趣的。《金瓶梅》写的是市井世相,它的语言也是很有特点的,不同于“三言二拍”,也不同于《红楼梦》,没有用明清以来流行的,书面化的所谓白话,而是大量采用了明代市井口语,今天读来更显吃力,需要有人在这方面做一番功课。刘心武先生的“细读”即是面向大众的普及读本,在这方面自然是为读者有所考虑的。他不仅认真梳理了书中的许多人物,也对该书的艺术独创性、写作风格,文本得失,从一个作家的角度,给与详尽的解说和评述,可以说,是我们阅读《金瓶梅》的贴心助手。

  3、《简读日本史:独特的日本历史底盘与精神世界》张宏杰 著 岳麓书社 2021年7月

  张宏杰是一位高产作家。十余年来我一直感叹,看书的速度赶不上他写书的速度(玩笑)。《简读日本史:独特的日本历史底盘与精神世界》是其最新研究成果。“简”是谦辞,实际并不“简”,全书近500页,45万字,分作四编,其中分别探讨了日本人独特的国民性是怎么形成的?日本和中国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是怎么形成的?也即中日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是什么?日本人怎么看待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历史上因何三次向大陆扩张?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深入日本历史之中,从政治史、文化史、外交史、国民心理等诸多线索以及地理环境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和解读日本民族的独特性。作者感叹,通过这部书的写作,他深深感到,我们过去对日本的了解太少,太肤浅了,每个人都应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一下身边这个独特的国家。而最简便的方式,就是读一读作者的这部书。

  4、《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1127—1368)》[美]罗荣邦 著 李春、彭宁 译 海南出版社 2021年6月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1127—1368)》是罗荣邦先生的一部遗作,也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因为中国海洋史的研究在史学研究领域一直是一弱项,所以,罗荣邦的讲述尽管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亦显得十分可贵。罗荣邦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燕京大学,后赴美研读历史,在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他曾协助李约瑟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很早就着手研究中国海洋史、海权史,该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即已整理编撰完成。书中不仅追溯了自周武王开始至北宋近两千年来中国沿海的海上活动,以及历朝历代发生在海上和内陆江河的水战,沿海港口与内陆的商贸经济关系,舰船制造技术和水战兵法战术的发展,而且重点讲述了南宋至明初中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也即中国在1127年到1368年崛起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海洋大国的历程,并试图从地理、政治、经济及社会各因素中梳理发掘出其兴衰背后的原因。

  5、《成吉思汗:征战、帝国及其遗产》[英]弗兰克· 麦克林 著 周杨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年7月

  成吉思汗与横扫欧亚、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一直是世界史学界的热门,其传记的数量多得几乎无法统计,那么,弗兰克·麦克林的《成吉思汗:征战、帝国及其遗产》一书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如果说以往的书写比较多地侧重于成吉思汗的征战的话,麦克林则把重点放在对蒙古社会结构、妇女扮演的角色,以及蒙古人从派系部落到超越部落的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上;特别是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如何从一个目不识丁的草原牧民,迅速成长为一个政治手段娴熟的战略家,也是作者精心探讨的一个奥秘,尽管其中不乏浓郁的神秘气息。他在叙事中把成吉思汗称作“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他说:“如果历史中有‘伟人’这个概念,那么它就是为成吉思汗准备的。”在他看来,成吉思汗的生命历程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他列举西方历史上有过类似壮举的人物,如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都有传统可以依赖,都从传统中继承了某些人类积累的智慧,而成吉思汗则必须真正地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传统”,并在这一开创性的过程中解决大量政治的和社会的问题。他对成吉思汗神秘天赋的强调,颠覆了历史上许多伟大学者关于历史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论断。

  6、《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著 陈欣言 译 九州出版社 2021年8月

  反智主义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在中国,它有更加悠久的历史。老子不是反智主义的吗?庄子不是反智主义的吗?他们都是以智者的身份宣扬反智主义。而在现代中国,它有更突出的表现,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是典型的反智主义行为。大众舆论中对知识分子的轻蔑、怀疑、侮辱、丑化,更集中体现了反智主义所具有的深厚的社会土壤。当年《渴望》刚刚播完,我的同事薛涌就曾敏锐地关注到其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并写了专题文章。那么,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所说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又何所指呢?通观全书就会发现,反智主义在这里主要表现为一种政治态度,他们可能来自左翼,也可能来自右翼,但他们都表现为对现代美国的恐惧以及对逝去美国的怀念。尽管霍夫施塔特以雄厚的史料支持他的研究,对美国历史上的反智主义做了全面的检讨和分析,但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都是美国的现实,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国内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意识形态冷战。而今天我们读这部书的时候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复杂,而且不得不认真考虑知识分子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与大众政治和大众的关系,也即更真切地直面一种困境——作为一个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知识分子如何在一个高度“民主化”同时又高度“反智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7、《逆流年代:来自反全球化运动一线的报道》[以色列]纳达夫·埃亚尔 著 吴晓真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9月

  这本书,不管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都值得一读。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为这个时代描绘一幅图景,其基本特征是正在发生的一场世界范围内针对全球化及其掌舵的精英阶层的反抗,并对处于危机中的全球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作为一个资深的国际政治记者,纳达夫·埃亚尔将当今世界的复杂图景建立在大量的真实故事的基础上,他的发人深省的叙述,为我们呈现出这个世界混乱、尖锐的冲突,它不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那样清晰,而是表现为多种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互相对抗的复杂性。这里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利益分配,影响所及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领域,作者也很难给出一个清晰的解释。但他不是没有倾向和态度,书名《逆流年代》已经暗示了作者对这个时代的看法。而且,他把反全球化运动和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种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甚至军国主义等种种反自由主义价值观的运动联系起来,这种表达也是值得深思和讨论的。

  8、《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 [苏联]伊万·迈斯基 著 [英]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 编 全克林、赵文焕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8月

  据说,这部日记改写了一些我们自认为了解的历史。无论如何,苏联驻伦敦大使伊万·迈斯基的这部日记都将成为苏联档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为二战及其起源提供新见解的私人文献。它所具有的广度、深度、价值和体量,都是以往任何一份文献无可比拟的。迈斯基于1932年至1943年任苏联驻伦敦大使,并写下这些珍贵的日记。斯大林并不鼓励下属写作,并称写日记是“一项危险的任务”。事实上,1953年2月,即斯大林去世前两周,迈斯基因涉嫌为英国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捕,他的日记及大量个人档案也被国家安全总局查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获得与公众见面的机会。后经以色列历史学家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历时12年的精心编著,这部日记终于得以正式出版,并最终有了中译本。日记中记述苏联在英的外交活动,见证了众多二战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以窥见苏联外交政策之制定,英国对参战态度之转变,战时各国政要之心态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未来所有关于二战历史的新叙事都不可能绕过这部日记。在中译本中,选编者特别收录了有关中国和东南亚的所有文献,并增加了相应的按语,使中译本成为一个独特的版本。

  9、《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郭建龙 著 天地出版社 2021年9月

  一段历史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反复书写,一定有他们的理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郭建龙的《丝绸之路大历史》,据说,这是他的“丝绸之路三部曲”的第一部。他在谈到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时候说:“它不是一本试图解答问题的书,而是通过阅读古代的记载,对中国人海外探索的过程进行整理,并探讨海外对中国人生活和认识的影响,为读者自己思考结论留下充分的资料。”而他想让读者思考的问题即“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对世界的好奇心,从而错过了更大的地理发现和经济发展”?在这本书中,他写了古代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诸多国家的交往,以及中央政权与新疆、西藏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及相互的影响。在写这本书之前,他用若干年的时间走访了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并且通读了与此相关的大批文献和史料,恰恰因为有了这两方面的充分准备,他才得以顺利完成这本书的写作。

  10、《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郭宝昌、陶庆梅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8月

  这是郭宝昌与陶庆梅合作的关于中国京剧美学的一部专著。郭宝昌思考京剧美学问题已有几十年,直到遇见陶庆梅,他的思考才经陶庆梅的记录、整理,最终形成了这部书。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郭宝昌对京剧美学的思考是相当深入、缜密和长久的。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宝库中拎出了“游戏性”这一统领中国戏曲(不仅仅是京剧)精神的核心价值,并将京剧舞台内外上下都置于“游戏性”的分析框架之内,从剧作到表演,从唱腔到锣鼓经,从行头到程式,从角儿到观众,无不被“游戏”的精神所笼罩。发现并指出这一点尤为重要,尽管很多人至今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中国戏曲区别于西方戏剧的关键就在这里。不过,郭宝昌不是“本本主义”,他抵达这里的途径,是他从小观剧获得的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并且经过长期的思考,上升为理性的思辨,因而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