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肆推荐生活艺术新知类2021年5月好书

2021年06月17日16:43   新浪读书   微博

  1、《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汤欢 著 商务印书馆 2021年4月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从先秦《诗经》到李时珍《本草纲目》再到沈从文《边城》,染料植物蓼蓝竟然承载着一部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史?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笔下的剧毒河豚配以蒌蒿、芦芽,何以成为一道美食?在书中,作者带领读者畅游于诗学、民俗学、博物学、本草学,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寻常草木原来也是出身名门、大有来头。

  与此同时,作者也着重讲述了东西方文明的互鉴:来自异域、走出国门的草木,跨越千山万水,成为东西文明不辞辛劳的信使。我们熟悉的中国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吟唱的茉莉花,却是唐时从印度一路漂洋过海传入国内,然后一路向西传入地中海。宫崎骏《龙猫》等动画片中经常出现的鸭跖草,则是唐以前由中国传入日本,被广泛用于染制青花纸、和服。

  诗学、民俗学、博物学、本草学皆为所用,岁时、吃食、风物、文学、历史、艺术融于一体。那些有趣的、美味的、好看的、动人的,共同呈现出一个妙趣横生、古典诗意的草木世界。

  2、《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史军 著 现代出版社 2021年4月

  人类身体、文化、社会的演化是完全随机的过程,还是有着必然的趋势?答案并不在人本身,而在那些绿色植物身上。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食物、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受到植物的支配,我们的经济、贸易以及对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撑,甚至连我们的厨艺、肤色和长相都是由植物决定的。

  近日,现代出版社推出《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讲述了这个有关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显而易见。人类驯化了植物,植物却塑造了人类。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对一些并不起眼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的文明演进的密码,进行了颇具新意,甚至是颠覆性的破译和解构,富有趣味并发人深思。如在达尔文的理论,根本没有“优胜劣汰”这个词语;我们喜欢吃酥脆的食物,是人类祖先喜欢吃植物叶片和昆虫外壳的演化记忆;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等等。另外,本书精选了中外珍藏古籍中的百幅精美彩色植物赏鉴图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3、《这也是北京城啊》[日]春名彻 著 蒋芳婧 译 新星出版社 2021年4月

  “北京既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又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都市。这里总会让你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新发现。”讲出这句话的,并不是资深的老北京,而是来自东京的学者春名彻。

  近日,新星出版社推出日本学者春名彻作品《这也是北京城啊》,为读者展示日本人眼中的北京城。全书图文并茂,书写了日本学者眼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城。除却对各景点的介绍之外,还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是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北京记忆”。在这本书里,读者既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故宫,蓝天映照下的天坛,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历史悠久的万里长城,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一带,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更可以读到专业学者的历史溯源:北京这座城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作者溯古及今,解读这座蓬勃发展的魅力城市诞生的秘密。读者可跟随这本最新的城市指南,踏上充满惊奇与喜悦的发现之旅。

  4、《日本营造之美(第二辑)》[日]宫上茂隆 香取忠彦 等 著 [日]穗积和夫 绘 张雅梅 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5月

  好评如潮的《日本营造之美》终于迎来了第二辑!继第一辑《法隆寺》《桂离宫》《巨大古坟》《江户町》之后,第二辑同样精选了四处富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筑(群),包括号称三国无双的日本近世城郭典范——大阪城,日本最大的金铜佛像——奈良大佛,日本古代都市模板——平城京奈良,以及传承千年的文化之都——京都的前世与今生。书中收入近千幅手绘图,以细腻的笔触精准还原历史场景与建造过程,使得日本空间美学的奥秘跃然纸上。

  套系中的每一本各有侧重,从经典建筑的结构与美学特质、城市的规划和历史变迁、庶民生活与文化等角度切入,以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生动且精准的插图,带领读者在纸上云游东瀛,探寻日本空间美学观念,直抵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5、《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英]魏泓 著 王东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年3月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穿越了沙漠、草原、高山和江河湖海,数不尽的物质和文化在其中诞生,形成了璀璨的丝路文明。作者从中拣选了十件古物,将它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物质的工艺和形制、主题与纹饰,也讲述了人与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是谁创造了物质?谁带着它们跨越山河?谁将它们视为珍宝、奉为圣物?它们被谁遗弃,又被谁从层层黄土中发掘出来……物质与其背后的人和社会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彼此碰撞、交融,经济、制度、技术和思想在传播中不断发展和演变,这一切都融汇成了一部生动有形的丝路文明史。

  6、《安乐死现场》[日]宫下洋一 著 木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6月

  医学是为延长人类寿命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以“死”为目的的医学的历史则不过数十年。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安乐死”逐渐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安乐死是不是人的基本权利,合法化是否具有正当性?抱着这些疑惑,记者宫下洋一踏上关于安乐死的采访之旅。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但痛苦该如何测量?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作者寻访多国,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生与死是一体两面,“人为何活着”与“人为何想死”紧密相连,这样的终极话题,永远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们也永远不会停止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7、《鸟鸣时节:英国鸟类年记》[英]布雷特·韦斯特伍德、[英]斯蒂芬·莫斯 著 朱磊、王琦、王惠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5月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聆听鸟儿的鸣叫了?

  《鸟鸣时节》按月份排序,用优美、灵动的文笔依次介绍了一年当中有代表性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在中国也有分布。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书中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指出气候变化、栖息地消失和盗猎对鸟类生存造成的深刻影响,从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土地的关系。书中含有274帧精美插图,译林版《鸟鸣时节》配有赏心悦目的视听资料,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8、《零号病人》[法]吕克·佩里诺 著 唐恬恬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

  是因为有人觉得自己生病才诞生了医学,而不是因为有了医生,人们才知道自己生病。历史颂扬医者战胜疾病取得胜利,却往往忽视了患者。然而,是患者的障碍、病痛开创了新的诊断和疗法,动摇了旧的医学理论,提供了新的治疗视角,纠正了医者的错误或拷问他们的成见。他们有的奇迹般病愈,有的充当了实验品和殉难者,有时还不幸沦为医者高傲或贪婪的牺牲品。

  《零号病人》颠倒角色安排,让病人取代医者成为主角,25个短篇小说一般精彩的故事,小人物和无名氏取代了名流和英雄,勾勒出另一个版本的医学史。

  9、《我是漫画家》[日]手冢治虫 著 晓瑶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5月

  “日本的现代漫画从手冢治虫开始。”本名手冢治,因喜爱昆虫取了“手冢治虫”的笔名。是漫画家、动画制作人、医学博士。现代日式漫画(manga)的鼻祖。19岁出道成为漫画家,把电影分镜头引入漫画,并将此技法发扬光大。《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据说终其一生,他创作漫画700部以上,留下约15万张的原画,是全世界著作蕞多的漫画家,巅峰期间曾同时执笔13部漫画作品连载。

  “漫画之神”自述充满荣光与挫折的前半生:少年痴迷动画,却曾因画不好底稿被前辈鄙视;战争时期饿到皮包骨、躲避着头顶的炸弹也要画漫画;成为国民漫画家,却在学医和画漫画之间濒临精神崩溃;与沃尔特·迪士尼、斯坦利·库布里克、藤子不二雄交好,却对福井英一、白土三平的才能嫉妒不已……手冢治虫影响了后代无数漫画家,奠定了现代日本漫画的基础。而他终其一生始终将漫画与社会紧密连接,向读者传递生命的价值,并执着地探究——一个漫画家到底该做什么?

  手冢治虫亲笔自传,392页丰富内容辅以大师珍贵生活照及满载历史意义的资料照片,一本书告诉你“漫画之神”是如何养成的。

  10、《周一就开始想周五去哪里喝一杯》[英]查兹·赫顿 著 何芳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

  “干饭人”的生活自嘲剧场,画在便利贴上的英式没品笑话,Ins红人风靡欧洲的减压神器!

  《周一就开始想周五去哪里喝一杯》是英国便利贴达人查兹·赫顿(Chaz Hutton)的幽默作品集,他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顿悟,用幽默而犀利的方式表达在便利贴图画上,内容涵盖了我们人生中许多重要的事,比如约会、工作、吃饭、牙膏的物理原理、袜子抽屉的家族史,等等。在吐槽日常生活的高潮与低谷的同时,还能让人窥见生活真相。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