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峥华推荐社科历史类2021年1月好书

2021年02月01日11:11   新浪读书   微博

  1、《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王元崇 著 文汇出版社 2021年1月

  从蒲安臣使团到留美幼童,从排华法案到慈禧的“夫人外交”,历史学家王元崇全面分析清美贸易、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交往与互动,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细节,在“天朝”与“外夷”、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之中,解读进步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复杂博弈,还原中国走向近代化与国际化的艰辛之旅。同时他打破线性历史观的陈腐教条,重新审视今日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2、《上海日记:犹太女孩二战来华避难纪实》[德]厄休拉·培根 著 虞丽琦 译 新星出版社 2021年1月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中,作者厄休拉·培根讲述了她在上海这个拥挤而缺乏保障的避难所里的挣扎:从随后发生的日本占领到紧张激烈的自卫时刻,从有针对性的盟军空袭到协助营救被击落的美国机组人员……带我们回到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历史情境中。

  3、《海洋帝国的崛起:尼德兰八十年战争,1568—1648》[荷]安东·范德伦 著 杜原 译 天地出版社 2021年1月

  安东·范德伦以普及性方式介绍了尼德兰八十年战争史,生动地叙述了当时主要的历史人物、决定性的战斗、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以及尼德兰周边的国际局势,抽丝剥茧,给读者展示了尼德兰八十年战争的缘起、衍变和结果。

  4、《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施展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年12月

  2020年,新冠疫情、贸易战、Tiktok禁令等“黑天鹅”事件仿佛一面面放大镜,暴露出诸多已经存在的问题,也加剧了各种持不同观点人们之间的争论。我们该如何突破信息茧房,看清真实世界?只有深入理解技术时代的特点和国际局势的机理,突破信息茧房对视野和格局的限制,我们才能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看清全球治理秩序的演化方向,进而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5、《监狱里的图书馆》[美]阿维·施泰因贝格 著 张玫瑰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年1月

  阿维·施泰因贝格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美国波士顿监狱担任图书管理员一职,《监狱里的图书馆》是他的代表作。在图书馆中,他把监狱每个人的人生串联了起来,并且迫切地想要知道:他们渴求的救赎与改变最终会降临吗?

  6、《下沉年代》[美]乔治·帕克 著 刘冉 译 文汇出版社 2021年1月

  《纽约客》资深记者乔治·帕克跟踪四位不同阶层的60后美国人:追逐美国梦的南方白人农民、失去工厂岗位的非裔女性工人、在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穿梭的精英、借互联网经济发迹的硅谷大佬,展现四段沉浮人生,写出一代人的愤怒与悲哀。这是《光荣与梦想》之后的美国新史,一部定义我们时代的史诗。

  7、《论康德》[法]亚历山大·科耶夫 著 梁文栋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1月

  科耶夫在《理性的异教哲学史》一书中曾经提出,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之间只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就是康德。当科耶夫准备出版他的研究成果时,却将这部分内容遗失了,直到他去世后,他的这一相关手稿才被人重新发现。科耶夫理解的康德与他的《理性的异教哲学史》和《黑格尔导读》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西方哲学史。因此,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理解科耶夫的思想脉络以及西方哲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8、《论王元化》胡晓明 沈喜阳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年11月

  这本书以王元化先生的学术研究主题为线索,涉及文心雕龙、读黑格尔、19世纪西方文学、中国京剧、近代现代学术思想与人物、中西思想共同价值等数个主题,精选了2003年以来关于王元化先生的研究性论著和珍贵的回忆性文章,包括墨子刻、林同奇、许纪霖、张汝伦、胡晓明等以及受过王元化亲炙的知名学者,是研究王元化先生学思历程的必读。

  9、《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赵冬梅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1月

  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教授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一本通解中国历史制度变迁与中国人命运的通俗读物《法度与人心》。从国家故事、群体故事、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以“理解之同情”的同理心与共情力解读历史。

  与其他制度史写作者相比,作者更强调“从史学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与命运”走向: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如:个体在制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下颠沛流离的境遇;官僚群体与更迭的制度“相爱相杀”,在制度变迁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体在制度变革中的颠簸起落等。入仕、升迁、贬谪、宦游、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围绕这些具象化的常态,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10、《铁壁之围》[英]亚历山大·沃森 著 宋昊 译 九州出版社 2020年12月

  这本书是英语世界第一部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的视角重新讲述这场战争的现代历史著作。作者亚历山大·沃森关注的不仅仅是在柏林和维也纳的领导人,还有中欧的民众。这场战争打碎了他们的社会,摧毁了他们的国家,留下了苦难和暴力掺杂的有害遗产。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