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推荐社科历史类2020年9月好书

2020年10月24日23:53   新浪读书   微博

  1、《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王明珂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当下的电视中常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齐声高喊“我是中国人”的镜头,我不相信这些小朋友有什么“族群认同危机”,其实只是媒体的一种政治表态或作秀罢了。不过,其中确实包含了王明珂先生在《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为何我们要宣称我们是谁”。在他看来,回答这个问题,比直接回答“我们是谁”重要得多,也迫切得多。当然,王先生的回答,是基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学理性回答,而且又区别于所有这些学科的观察角度。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是因为他相信“族群边缘”是观察、了解族群现象的最佳位置。因而他把处于中国或“华夏”边缘是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简而言之,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族群是由族群边界来维持的,造成族群边界的是一群人主观上对他者的异己感,以及对内部成员对根基性情感。对此,他有一个简单的比喻: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起来像个圆形。

  2、《调笑如昔一少年》王正方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年7月

  去年读过一本王正方先生的《十年颠沛一顽童》,而且直接领略过他在谈话时的风趣和幽默,没想到今年就读到了他的新著《调笑如昔一少年》。这本书延续了他在前一本书中的语言风格,还是那样俏皮,那样有喜感,林海音称之为“至情之文”。这里或许正体现着王先生的精神气质,他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北京市井生活气息的熏染给他的言谈话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他从一生致力于国语教育的父亲那里得到的培养和哺育,包括他讲话和书写时的风趣诙谐,隽永幽默,也多半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在这本书中就讲述了他们一家迁往台湾后的生活,以及周边的人和事,更多的是他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与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各种哭笑不得的“调笑令”。

  3、《回归故里》[法]迪迪埃·埃里蓬 著 王献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年7月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这个题目让中国人写会怎样?大概不出这几种方式:或衣锦还乡式,炫耀自己的成功;或为乡村的自然纯美唱一曲赞歌,表达一点留恋、怀念之情;或追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揶揄一下那时的幼稚和天真。而法国的这位作者则完全不同,他在离家三十年后回到故里,收获的却是尖锐、严肃、理性的反思。他在重返过去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家族历史,忆及青少年时期作为工人子弟的种种遭遇,以及他对自己出身的逃避,他是如何从一个工人子弟成长为法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他还回忆起从小与父亲的冲突,以及对父亲和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的厌恶。在经过长久痛苦的思考之后,他亦坦率地承认,虽然他是一个本阶级的“叛徒”,一直渴望着远离自己童年及青少年所处的那个社会阶级,但在三十年后他终于发现,他在精神上依然属于自己所成长的那个世界。在这里,他郑重地提出并探究了人的自我定位的心理过程,以及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自身完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4、《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陈正宏 著 中华书局 2020年5月

  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轻松易读。作者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史记》中最枯燥、最难读的,无非表与书,而这本书各有一卷专讲“表”和“书”,这在《史记》的通俗讲解中是很少见的。他讲“本纪”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不讲或少讲故事,主要讲材料,即司马迁的《史记》背后,是有大批上古文献做支撑的,但不枯燥。以这种方式讲《史记》,他所呈现的是《史记》的整体脉络,犹如这本书的名字《时空》,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构成了历史的立体感和动态感,死的历史就成了活的历史,显出了生气,读者更容易进入中国上古社会的历史现场。

  5、《巫师:一部恐惧史》[英]罗纳德·赫顿 著 赵凯、汪纯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巫师与巫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表现为人类对不可认知的自然力量的想象和恐惧。我们从西方文艺作品中见到过很多类似的形象,比如哈利·波特世界里的魔法师,《灰姑娘》童话里的神仙教母,电影《指环王》里的白袍巫师,等等。而此书的目的,据作者说,是要帮助人们了解与巫术有关的信仰,以及由巫术信仰引发的近代早期欧洲对所谓巫师进行的臭名昭著的审判。书中涉及历史学与人类学等多个领域,既广泛引用了自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至欧洲中世纪、近代的大量文献,又采用了大量人类学家对世界各地各民族人群对研究成果,对巫师文化做了全方位长时段的扫描。这本书犹如内容极为丰富的巫术文化博物馆,它将带领我们闯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6、《革命心理学》[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 佟德志、刘训练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9月

  读过《乌合之众》的朋友,对勒庞的思想一定不陌生。《革命心理学》是他在《乌合之众》出版17年之后,又一部关于“大众心理与政治的关系”的学术成果。如果说《乌合之众》更多的是概括出某类人群的集体行为的一般规则,那么,《革命心理学》则试图介入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过程,也即法国大革命这一划时代的激烈政治运动。勒庞的这本书在很大意义上,正是要解释大革命之强悍冲击力的信仰动力源泉。而如何破解大革命史中最为悖谬的雅各宾专政之“恐怖统治”之谜,显然也是这本书试图突破的分析焦点之一。在书中,勒庞以足够的深度和细节来展现和证实自己的主张,他的这本书已成为政治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具有先驱意义的奠基性著作。

  7、《敖德萨的历史:一座梦想之城的创造与死亡》[美]查尔斯·金 著 李雪顺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5月

  不是所有的城市史都能写成一部世界史,而这部《敖德萨的历史》显然做到了。这固是敖德萨这座城市的独特性使然。这座黑海岸边的“梦想之城”,经历了犹太人、俄国人、乌克兰人,以及希腊人、意大利人、德国人等多元文化的洗礼,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精神特质。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凭藉大量的原始材料,以平易生动的叙事,翔实严谨的实地考察和优美流畅的文字,讲述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的故事,并以这些人的故事建构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天才创造了这座黑海之滨的世界主义自由之城,而瘟疫、世界大战、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和俄国革命,则让它坠入了毁灭的深渊。这部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既是一部城市抒情史,也是作者为这座城市吟唱的一曲挽歌。

  8、《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印度]苏尼尔·阿姆瑞斯 著 尧嘉宁 译 朱明 校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这是一部关于孟加拉湾的生动传记。作者通过与南印度的泰米尔移民一起横渡孟加拉湾动荡的水域,从历史的维度追溯了孟加拉湾的人员流动和生态变迁,并且深入探讨了其当代命运的缘由。他的研究打破了地域研究中画地为牢的界限,突破了民族国家框架,把南亚和东南亚连结为一个整体,从而完成了一个关于经济整合与移民迁徙的宏大叙事。他深入地挖掘档案,利用日记、信件和官方殖民文书等第一手材料,再现了几个世纪以来孟加拉湾从近代早期经由殖民时代再到当下的发展历程,从他的充满张力和不安的叙述中,你将读到一系列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故事。

  9、《北平学人访问记》贺逸文 著 商务印书馆 2020年7月

  教育一直是二三十年代《世界日报》主打的内容,其中“教育界”版所载“学人访问记”又是其名牌栏目,作为民国知名报人,贺逸文长期主持这个专栏,在学者云集的北平,组织发表了多至69位著名学者的访谈,而且文理兼顾,既有文史大家钱玄同、顾颉刚、周作人,文学家许地山、沈从文等,也有自然科学家胡先骕、曾昭抡、裴文中等,皆为一时之选。所谈既涉及学人多治学经历,更有其对学术之于社会实践的思考,至今犹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编者通过多方搜寻,悉心整理,有序编排,使这批珍贵史料得以重见天日,对民国文化史和学术史的研究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读者而言,亦功德无量。

  10、《宋朝简史》包伟民 吴铮强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

  近年来,无论史学界还是读者,都对宋朝历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显示出由冷转热的大趋势。赵宋300余年历史,上承唐末乱世而立国,始终未能摆脱强敌环伺的被动局面,甚至遭逢“靖康之耻”,被异族掠去半壁江山,直至在蒙古铁骑的崛起中灭亡。但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却有许多创造发明,开创了中国帝制王朝历史演进的“新局面”。《宋朝简史》一书恰恰是将宋朝300余年历史置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简明扼要地梳理其演进脉络,介绍其人文、体制及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杰出贡献,是一部体现了以全面观察、综合分析为主要特征的断代史著作。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