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7月生活艺术新知类好书

2020年08月24日16:27   新浪读书   微博

  本期荐书人:颜桥 李峥嵘

  1、《疫苗竞赛》 [美]梅雷迪丝·瓦德曼 著 罗爽 译 译林出版社 2020年8月

  今年全球都在期待新冠疫苗的诞生,这种背景下阅读本书真是五味杂陈。该书出自译林开发的天际线品牌,已经出版8本书,都是非常有特色的科普书。每一本都是既专业又生动。这本《疫苗竞赛》讲述了20世纪疫苗研发的历史。本文作者从事生物医学报道近20年,有医学和生物学的专业学位,还拥有新闻学硕士学位,所以本书不但知识权威可靠,同时叙述生动精彩,讲述了疫苗发展的曲折过程,科学研究者在官僚体制、商业运作的多重限制下与病毒英勇战斗。书中塑造了生动的人物,让严肃的科学研究过程、实验细节都极具可读性。

  2、《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寻找失落的世界》[美]布赖恩·费根 著 袁媛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7月

  这是考古领域的大牛之作。出自剑桥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布赖恩·费根之手,已修订至第5版。本书系统地阐释了考古学的方方面面,详细梳理了人类2500万年的史前历史。你想知道的有关考古的一切都能在书中找到。在没有被文献记载的人类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最早的农民是谁?最早的各大洲文明是如何出现的?唯有在田野考察地考古学家才能告诉你。今年有一位留守的女孩高考成绩优异,被名校录取,她的志愿想要学考古学专业,受到了很多考古学者的鼓励和支持。我想,出版社应该送她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专门有一章讲述《如何成为一名考古工作者》。对于非专业人士,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敬重考古工作的意义,也让我们从考古学的角度去理解男女性别、家庭分工和文明的起源。

  3、《一切随缘》[日]树木希林 著 陈林俊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这是非常有个性的女演员树木希林的人生金句,她在戏里戏外都是非常的精彩。她长相普通却演技出众,61岁患乳腺癌,70岁癌细胞扩散到全身,75岁病逝,始终活得有滋有味。在这个推崇青春才是美的社会,女性不敢老去,似乎只有保持少女态,才被称为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树木希林的人生态度显然更为淡然和自在。比如她说:“我喜欢变老的过程,才不想变年轻呢。”她跟癌症共存了十几年,善于自嘲,心态达观,彻底放松的享受病痛的生活。她说:“接受那不方便的地方,然后让自己投身其中。”虽然婚姻并不成功,但始终在认真地恋爱,长相平凡却演出了生动的角色——这才是一个活得漂亮的女人。

  4、《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美]格雷格·卢金诺夫 [美] 乔纳森·海特 著 田雷 苏心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7月

  那本书揭示了那些看似完美的教养方式,却教养出了的脆弱的一代。从父母严格安排每天的学习,到学校过度的保护,一路保驾护航把孩子送进大学,这些学习优异的孩子却精神不健康,情商堪忧,难以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忧郁症焦虑症上升,自杀率激增。书中分析了何以至此,从焦躁不安的父母,到奉行安全至上的校园官僚,联手消灭了孩子自由的玩耍。不管不顾孩子固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过度的保护也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免疫力。这不是要把责任推给家长或者学校,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恶性循环。为什么保护孩子反而让他们变得脆弱?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反思和努力去改变的问题。

  5、《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美]罗宾·斯特恩 著 刘彦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6月

  最近不断爆发的社会新闻,让心理操纵这个词深入人心,但其实心理学家早就对精神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一本已经出版10年的心理学作品,今天读来依然富有启发意义。煤气灯效应一词,是借用了希区柯克的经典惊悚电影《煤气灯下》,片中有一个心怀不轨的丈夫对妻子不断进行精神操纵,试图逼疯妻子,以霸占其财产。本书动用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展示精神控制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精神控制很难识别,甚至很难摆脱?因为每个人内心里都非常害怕被抛弃,渴望被理解,被欣赏、被爱,于是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就会利用人们内心的渴求来进行精神空竹。本书详细的讲述了如何认清煤气灯操纵的三个阶段到如何停止操作的5个方法,核心就是你要相信自己值得更好地被对待。

  6、《间谍的工具箱》[英] 斯蒂芬·特威格 著 乔迪 译 新星出版社 2020年7月

  本书作者从英国国家档案馆为大家搜集了诸多史料,展现二战时期英国和德国特工的工作细节,从选拔特工的标准,伪装得当的小道具,实际上即便在当时,这些工具隐蔽性还是会让你大吃一惊,那些007的秘密武器一直是每位间谍的秘技。

  7、《我是谁,或什么:一部心与自我的辩证奇想集》[美] 侯世达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著 舒文 马健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7月

  这本书其实编辑于80年代, 侯世达 和丹尼尔·丹尼特都是我喜欢的作者,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在80年代,人们热衷于人工智能的符号主义,这些心智的学问融汇了文学、哲学、技术乃至宗教,你甚至可以在里面看到博尔赫斯的名字,让这本书有一种纯粹的思考性。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更加困惑,对人类的本质,它带给你的问题多于答案。

  8、《把世界装进火柴盒:微缩的历史》[英]西蒙·加菲尔德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本书以“微缩”为主题,探讨“微缩”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心理学意味。“微缩”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建构模型、浓缩历史;“微缩”也是一种欲望,源自童年时期对“掌控世界”的强烈渴望。这方面讨论的书并不太多,好比有人考察日本的雨伞就是典型的“微缩版”,除了地域狭小等群体心理的无意识沉淀,微缩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

  9、《神话:众神和造物,戏弄和惩罚》[英]斯蒂芬·弗莱 著 黄天怡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年8月

  《神话》是英国喜剧国宝级人物“油炸叔”斯蒂芬·弗莱,为你重新讲述的希腊神话,作者重新梳理了希腊神话的脉络,并用戏剧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带着一股戏剧的“喜感”:宙斯与普罗米修斯本是一对好基友;

  赫尔墨斯是一个有无数坏点子的鬼灵精,雅典娜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好神明;法厄同是一个受到排挤的自卑少年;赫拉是一位身居高位却一直以打击“小三”为己任的妒后,大大增加可读性,让你对那些原本复杂难记的希腊诸神,增加可以感知的趣味,又不乏思想性。

  10、《吃掉情绪?:和食物的斗争》[英]茱莉亚·巴克罗伊 著 王巍霓 译 格致出版社 2020年7月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而写的。立秋要贴秋膘,可是我去年的秋膘还在呢。我一直都在不吃不喝、大吃大喝之间像个钟摆一样摆动,疫情期间更有了无数的理由大吃大喝:疫情期间要保持健康,心情不好再吃一点,工作压力太大再吃一点,经济下滑再吃一点,反正已经那么胖了再吃一点也没关系……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无论是消极、焦虑、还是悲伤、愤怒,食物都成了我们的一个发泄窗口。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往嘴里塞了多少东西。这本书指出了一个问题:情绪性的进食行为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有可能是来自过去糟糕的依恋关系、来自家庭权力斗争,来自对危机的失调的应对方式、对自己创伤的一种错误保护。当我们用食物来进行自我抚慰的时候,真正想要的是对生活的掌控。当你认识到了自己真正的需要,通过书中介绍的非专业的治疗方式,达成跟食物的和解。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