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7月社科历史类好书

2020年08月24日16:23   新浪读书   微博

  本期荐书人:李礼 解玺璋

  1、《显微镜下的成都》王笛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王笛笔下的成都,读者并不陌生,很多人甚至到了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程度。这本《显微镜下的成都》,应该是他近二十年学术生涯的一次总结。全书紧扣“微观历史研究”这个主旨,分为四个部分,即街头:进入城市内部;茶馆:打开微观世界;袍哥:解谜秘密社会;麻将:跨世纪的困惑;将成都这个“传统与现代”互相交织的标本城市的主要特征都呈现出来,概括了这座城市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从清末到民国,再到20世纪后60年的历史演变。王笛的历史研究虽然表现出鲜明的日常取向,以“微观史学”相标榜,但叙事并不局限于微观,而是以小见大,并不忽视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的历史事件,从而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大历史的理解。

  2、《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美]沙希利·浦洛基 著 宋虹 崔瑞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近日看到《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觉得是一部不错的警世之作,也许可以让一些热昏的脑袋清醒一点。这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善后及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作者充分利用了近期公开的克格勃和其他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对这一灾难的悲剧性历史,做了深入的探讨,有力地说明了灾难所引发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后果,特别是五年后苏联即被历史抛弃的事实。

  3、《回归故里》[法]迪迪埃·埃里蓬 著 王献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年7月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福柯传》作者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父亲去世后,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

  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本书在社会变革剧烈的当下,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也为很多迷茫又混沌的问题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思考路径。

  4、《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罗安清 著 张晓佳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要如何自处?又何去何从?作者试图从一种独特的蘑菇中去发现答案。

  人类学家罗安清(Anna Tsing)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在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的田野调查中,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废弃工业林悄悄破土而出,被遁入山林寻求自由的瑶族、苗族与东南亚裔采摘者收集,再通过竞价激烈的保值票市场,累积层层价值进入日本,化身为带有强烈象征的礼物。作者在其中注入的思考和流畅的文本,让这本著作很可能成为流传久远的经典。

  5、《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美]罗友枝 著 周卫平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

  著名汉学家罗友枝代表作,首次以宫廷为考察对象,批判线性王朝史观和汉化学说,以区域视角和满文材料考察清代历史。它讨论了清代宫廷的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和礼仪制度,剖析了清廷内部人员的权利体系和组织运作。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回答清代为何能建立统治并维系近三个世纪之久。

  本书很多判断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尽管清朝贵族的爵位与欧洲贵族相同,但大清贵胄没有自主权。如果说旗人是旗主的奴仆,贵族就是他们的主子—皇帝的奴仆。清朝贵族是一种权力完全来自皇帝的“奴仆贵族”。

  6、《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许倬云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7月

  美国仿佛是个万花筒,每个人诉说他所看到的美国,都是眼花缭乱,绝不相同的,甚至有天堂地狱之说。读《许倬云说美国》则别有一番滋味,概因许先生是以一个在美国生活六十年的学者的身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即客居美国生涯中印象最深也最值得回味的人和事,娓娓道来,与我们分享。这里既有感性的观察和体验,也有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因而,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许先生充满惆怅和悲悯的人性情怀,而且能深切领会到他对美国社会病理的诊断和分析,透过他独特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敏锐视角,我们则充分理解了他所揭示的一个帝国由盛而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7、《一个偶像的黄昏:弗洛伊德的谎言》[法]米歇尔·翁福雷 著 王甦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7月

  读这本书,我首先想起当年在学校听老师讲授弗洛伊德时的盛况,而作者也有相同的经历,他是在系统阅读、学习、研究、讲授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完成这部对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不”的巨著的。在这部书中,他揭示弗洛伊德如何乔装“无意识”的历史;他解说弗洛伊德个人的本能和生理需要如何被转换成一个吸引了西方文明的学说;他分析那个让弗洛伊德得以把个人自传中十分主观的内容以客观科学方式呈现出来的无中生有的机制;总之,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弗洛伊德所推崇的“心理传记”的方式,揭示弗洛伊德的学说说到底不过是一次严格个人意义上的自传式的存在性冒险,是仅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存在方式,是一种让他可以忍受自身众多生命苦恼的本体论方法。借用尼采说基督徒的一句话,“事实上,世间只有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而他已经于1939年9月23日死在了自己的床上。”我们这些仍然信奉弗洛伊德主义的人,读到这里是不是感到很困惑、很茫然!

  8、《华北考古记》[法]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著 袁俊生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年5月

  欧洲汉学重要人物沙畹的《华北考古记》,是其1907近七个月中国考古之旅的成果。本书四册,共收录图片1793张,包括拓片千余幅,照片300余张,抄录的铭文造像记400余则。出版后学其术价值与史料价值被广泛关注。

  这是这套书首次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意义非凡。而且译者作了校勘史料、改错补漏、,对书中的文献资料添加附注,使其更具可读性与准确性。

  9、《多极亚洲中的唐朝》[加]王贞平 著 贾永会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年7月

  唐代外交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在“多极”的国际环境中,根据“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宜”的外交政策。这本唐代军事外交的专著,将“多极”亚洲中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的“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既展现了唐廷官员围绕着对四邻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争论和困惑,也对 “德”“义”在对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

  10、《苏东坡新传》李一冰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

  为苏东坡作传,首推林语堂。但林著《苏东坡传》似乎偏于趣味,而失于浪漫。近读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则有一种别开生面之感。李著的突出特点表现为“知人论世”这一纪传传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落实。他以苏轼的诗作为叙事线索,以诗证史,自道其人生经历,使人感到诗人的形象时时跃然纸上,并显示出典雅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学术意蕴。作者笔下的苏东坡,并非横空出世的天才,而是着意表现他的从苦闷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中展现他的坚强意志和生命韧性,更从苏东坡的一生折射出文人的真性情、率真和乐观精神。作者没有刻意地美化历史人物,没有以今人的好恶为历史人物贴各种时尚的标签,他所作的只是用详尽的考证材料,让历史人物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活动场景。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