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4月生活艺术新知类好书

2020年05月24日23:02   新浪读书   微博

  本期荐书人:贺超 何肆

  1、《网上遗产》[英]伊莱恩·卡斯凯特 著 张淼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20年4月

  在我们死后,我们在网上的私人信息并不会凭空消失,而会成为一种 “数字遗产”。终有一天会死于数字时代的我们,要如何处置自己的“数字遗产”?数字时代让人们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和悲伤都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渴望保留回忆,也渴望保留某种程度的隐私。作为心理咨询师,作者历经十余年,记录了人们在处理“数字遗产”时遇到的种种困境,用无数触动人心的真实事例,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思考在数字时代的记忆与爱,死亡与不朽。英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卡斯凯特自2006年起,就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死亡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实例,并发表了学术文章,接受了BBC等媒体的采访。本书是作者首次向大众读者系统地呈现这一话题。

  2、《民歌四十(1975-2015):再唱一段思想起》陶晓清 统筹 杨嘉 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

  新冠疫情下,我们有了大量刷时间的时间,看书听歌刷电影,所以这本梳理华语乐坛四年的书特别惹人遐思。经典的意义就在于,他总能关联你的生活记忆,前奏一响起,你可能就会被带回到白衣飘飘的年代。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非常点题“就算我们生长在同一个时代,但我们的记忆并不会相同;那些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事物,解读亦各有不同。但是,只要一丝熟悉的旋律飘过,我们的心意便能相通”。”某年采访写《听海》的林秋离,他给我讲起创作中的故事,那些故事哪个都比歌曲抓人,但我们耳畔经常能记起,却只有歌声。而这本解决的,正是歌曲背后的故事。余光中说没有歌的时代是寂寞的,翻阅这本书很有同感,没有了这些熟悉的旋律,你是否还记得你挥手走过的昨天。

  3、《卢浮宫的幕布之后》[法]贝雷尼丝。若弗鲁瓦-施内特 著 [法]露希尔·皮凯蒂 绘 赵飒 译 东方出版社 2020年2月

  卢浮宫就像是一个微型社会,一个喧嚣忙碌的星球,在这颗艺术星球上的两千位居民不仅会在紧急时刻团结起来行使权利,更在或明或暗的地方为这颗星球赋予勃勃生机。来自法国的图文作品《卢浮宫的幕布之后》便尝试走进神秘的卢浮迷宫深处,探秘举世瞩目的展览及数以万计的展品背后,这座世界著名博物馆是怎样运行的。这本书的阅读的感受像是法国版“我在故宫修文物”——跟随身怀绝技的修复师和装裱师、锁匠和木工、安保人员和布景专家,走进卢浮宫的最深处:藏在沉重安全门背后的防原子弹掩蔽室,管理着卢浮宫12000多把钥匙的“锁务”工作室,以及参观者找不到的暗门……这里的人们守护着人类历史上的旷世杰作,将博物馆等待雕琢的宏大空间奉献给世人。他们的严谨、耐心和谦逊无不显示着卢浮宫伟大技艺的传承和漫长历史的恒久影响。本书通过他们亲切的讲述和百余幅风格鲜明的插画,全方位展示参观者难得一见的卢浮宫内部和博物馆星球的运转,见证艺术珍品保存、修复和展出背后复杂艰辛又妙趣横生的过程。

  4、《传统的发明》[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英] 特伦斯·兰杰 著 顾杭 庞冠群 译 译林出版社 2020年2月

  这本书的视角很有趣,他写传统的由来。我们习惯认为,传统一定是因为时间而传承下来的。但这本书在序言部分就写:“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声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这句话直接理解就是,那些我们认为的传统并非都是古老的传承,有些是因为需要而发明出来的,出来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样一说,这本书的乐趣就出现了。什么时候会需要发明传统呢,作者的定义是“尽管任何时代和地域中都能够看到“被发明的传统”,但在社会迅速转型削弱甚或摧毁那些与“旧”传统相适宜的社会模式,并产生了旧传统已经不再能适应的新社会模式时;当旧传统与它们的机构载体与传播者不再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或是已被消除时。”传统的发明变得更频繁。现在你可以琢磨一下,我们认可的传统,哪些是被发明的?

  5、《建筑的故事》[英] 帕特里克·狄龙 著 [英] 斯蒂芬·比斯蒂 绘 姜南菲 吴婧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1月

  建筑史与人类史息息相关。金字塔、帕特农神庙、万神庙、巴黎圣母院、水晶宫……每座传世建筑宛如群星闪耀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背后也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如何近距离了解这些建筑,并且理解建筑艺术的奥妙呢?《建筑的故事》为读者设计了16次全程私人导览,书中等比例绘制的建筑剖面图让建筑结构纤毫毕现,精心插入的图例解密建筑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体会到建造者的天才灵感。《建筑的故事》是一部真正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建筑史,展出来自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亚的经典建筑。两位大牛作者获奖无数,将经验注入《建筑的故事》,书中既有气势磅礴的宏观叙事,如文艺复兴、美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建筑影响;也有微观细节的铺陈和技术的进步:如砌砖方式、罗马时代的空调地暖等;亦有影响建筑流派的关键人物:伊姆霍特普、莫里斯主教、安得烈亚·帕拉第奥等,所有这些细节都将带领读者进入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世界。

  6、《生命之数:用数学解释生命的存在》[英]伊恩·斯图尔特 著 杨昔阳 译 商务印书馆 2020年1月

  为什么令人深恶痛绝的病毒拥有完美的对称结构?为什么黏菌能够设计出最优的铁路系统?为什么斑马不可能长出有斑点的尾巴?为什么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如此频繁地出现?生命的奥秘总是令人着迷。生物学研究似乎从不把数学作为重要角色,然而正是数学思想的加入,让上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迎刃而解。更加奇妙的是,生命科学发展中的每一次重大变革,竟然都与数学密切相关。在这本书中,作者伊恩?斯图尔特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回顾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每一次生物学变革中数学所扮演的角色,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数学在人类探索自然界奥妙的旅程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却鲜为人知的作用。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病毒的结构和细胞的构造,再到生命个体的形式和行为,以及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联,数学和生物学之间其实早已存在丰富多彩的联系。这种联系让科学家击破了困扰人类多年的科学难题,包括生命的本质和起源,也为复杂的生物演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未来还很有可能在探寻外星生命的道路上助人类一臂之力。

  7、《植物收藏家:与绿植相伴的悠然生活》[韩]都市生活研究所 著 兰振荣 译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20年4月

  这当然是一本适合所有人看的书,因为简单易学。从抖音上学的,我把买的香菜、芹菜都给种了,一周后阳台上绿的惹人的眼,基本能吃到一小撮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很是惊喜。当然这是种菜。过两天路边捡了一朵野花,根还在,回家找了一个陶碗,几根枯枝,就做了插花,没想到从3月开到了5月。《植物收藏家》讲述的就是日常生活如何务化弄草的事,11节植物小课堂,16种新手园丁易养的植物,教读者轻松打造属于自己的私人花园。生活需要新气象,其实不用做多伟大的变革,一花一草,就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只是你是否愿意迈出“沾花惹草”的第一步。

  8、《“毛茸茸”的逻辑:动物生活中的物理学》[英]马丁·杜拉尼 [英]利兹·克拉弗 著 张佳佳 薛瑶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4月

  动物天生有“黑”科技傍身,自然造物蕴藏无穷的“科学性”。为什么狗喝水时吧嗒嘴,而猫则优雅地用舌头舔水喝?这本书不仅为你揭露猫和狗喝水的科学奥秘,还 能“听到”红外辐射的甲壳虫、“窃取热量”的阴阳蛇,轻功“水上漂”的水黾、“杀蟹能手”螳螂虾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动物神奇本领,都蕴含了自然造物的奥秘。《“毛茸茸”的逻辑》一书揭示了动物行为(如进食、饮水、交配和在战斗中躲避危险等等)背后的物理学原理。科学记者马丁·杜拉尼和利兹·克拉弗在本书中还介绍了有趣的重大发现,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界中的伟大物理学家。本书每章叙述物理学的一个方面——热、力、声、电、磁、光——通过精挑细选的一组动物的活动来展示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让你徜徉在动物的神奇技能中,惊奇不已。

  9、《食为天》王族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2月

  没有去过新疆,但是单看航拍中国就已经心驰神往,再听去过的人一嘚瑟,心里就很痒痒。去新疆的过程是令人惊喜的,最难得是是一路上的美食。新疆有一句谚语:一个人的家乡,在他的锅里。这句话说到了灵魂里。作者在书中以散文的形式把无数个馋虫藏在了页码间,希望你不是饿的时候看这篇文字,细数一下那些美食无庸多言:烤羊肉、烤包子、手抓饭、烤羊肉串、烤羊腿、烤全羊、烤骆驼、馕坑肉、库麦其、烤鱼、烤鸡蛋,行了,不说了,吃过的看书重温,没吃的,看完了,想象,超出想象的部分,自己去吃吧。

  10、《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敬一丹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4月

  《床前明月光》是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怀念妈妈的随笔集。书中细腻、深情地描述了作为女儿的敬一丹,在妈妈的病床边,对于生命、亲情的思索。天渐黑,人,回归床前。床前月光下,对于如何看待生死的问题,作者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层面的启示与思考。在书中,作者敬一丹回望妈妈的人生经历,倾诉至亲离别之痛,写出人生特定阶段的生命体验。《床前明月光》在作者母亲逝世周年时出版,是个体的表达和纪念,而在疫情特殊时期出版,也表达了作者愿与更多读者共鸣的期待。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