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嵘推荐生活艺术新知类2018年4月好书

2018年05月18日00:39   新浪读书   微博

  1、《人类“吸猫”小史:家猫如何驯化人类并统治世界》[英]艾比盖尔·塔克 著 黄竹沁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4月

  这个大标题有点网红的感觉,但其实并不是卖萌的那种碎片阅读。副标题更能体现它的实际内容:家猫如何驯化人类并统治世界?作为一个云养猫的深度成瘾患者,我当然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毛茸茸的伴侣。这本书语言有趣,充满哲理。从史前猫类一直追查到今天的爱猫的热潮,横跨1万年的历史揭示了人和猫之间的秘密。原来不是人类饲养了猫,而是猫自愿选择被驯化。核共振成像显示,人类大脑的血液流动模式会因为猫叫而发生改变,所以人类才是猫调教的对象。

  2、《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发明》[英]蒂姆·哈福德 著 叶红卫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年4月

  从细节入手探讨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些规律。每一篇都非常短小,但是信息浓度很大。作者所选择的这些发明有一些比如苹果手机、配方奶粉、电子游戏……我们都很容易理解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但是背后的经济规律并不为人所知。还有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影响世界的发明,比如说带刺的铁丝网。带刺的铁丝网是在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发明出来的。它的诞生,引发了流血冲突,也有力保障了私有财产。最后是用灯光的故事来结束全书。人造灯光曾经是很珍贵的东西,普通人享受不起,现在却微不足道,人们对此熟视无睹。很多发明创造,我们习以为常,却不知道其中隐含的创造精神。如同灯泡的诞生,几个世纪来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彻底颠覆了人类走向光明的途径。

  3、《糟糕的教育》[英]菲利普·阿迪、贾斯廷·狄龙 主编 杨光富 主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4月

  这是一本严肃的论文集,集中火力炮轰长久以来影响教育界的观念,比如说在好学校里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只有能力差的人才会去学职业教育……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揭露了当前教育中广泛存在的神话。比如说开发右脑、发育关键期……剖析了这些神话流传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消除偏见,也有助于保护家长的腰包。

  4、《我在印度的701天》郭菲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年3月

  初到印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印度人为何不慌不忙?印度人的承诺可信吗?印度的贫民窟是什么样?印度当代的女性地位如何?……2014年,作者郭菲参加国家汉办外派汉语教师项目,阴差阳错到了印度,在这片陌生又令人好奇的土地上生活了两年。除了耳熟能详的德里、孟买、泰姬陵等,作者去过印度巴基斯坦的边境,也考察过原始佛教和玄奘西游;去过甘地的修道院,也去过郑和去世的“古里国”;亲临了板球比赛现场参加过四场婚礼;亲历过犯罪、暴乱;更有混乱得让人啼笑皆非的街道、交通、糊里糊涂的印度人性格……给大家带来一个游客看不到的、更真实的印度。

  5、《看电影学心理学》郑世彦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电影就像一场梦,剖析电影就叫梦的解析。翻开这本书里,我们就像躺在心理咨询师的躺椅上。14场观影兼心理分析活动开始了。作者是一位存在-人本主义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引经据典剖析了14部经典电影。既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我们很熟悉的电影,又适时介绍了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流派。例如《功夫熊猫2》如何从创伤中自我疗愈?《发条橙子》探讨了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而《美丽人生》蕴含着意义疗法。我最感兴趣的是《喜福会》探讨中国式的母女关系和爱的羁绊,由此探讨了家庭治疗。全书充满理性的光辉和温暖的力量。

  6、《纸上寻仙记》锦翼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年4月

  本书从传统笔记小说里吸取灵感,通过大量的考据介绍了各种神怪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作者语言幽默,风趣自称自己是“能穿胡服,不会骑射。爱做黄粱美梦,擅长纸上谈兵。”这本书确实是纸上谈鬼的书。神鬼也是人类世界的一种投影,比如说做鬼也得想饭辙,爱吃的东西也还是蒸馒头、菱角、酒肉这些寻常物,出行也要充分地利用自然界的动植物。

  7、《京都好物》骆仪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5月

  大概有超过一百本中文书在讲京都的各种美好,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介绍京都手艺和器物美好的同时,告诉你商品的挑选窍门。看完就知道这些东西好在哪里、去哪里买、如何挑选?作者及其编辑团队花了超过四个月的时间,实地走访了京都数百家店铺,筛选出200件最值得购买的单品。选择的标准就是他们亲自看过实物、真心很喜欢、自己愿意掏腰包购买。这不仅是一本实用指南、购物清单,也传达了美好的有质感的生活。选的是物品,更是精致的手艺和一种精美的生活态度。

  8、《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湖南省博物馆 编  商务印书馆  2018年3月

  13至16世纪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既是横贯欧亚的蒙古帝国崛起和衰落,中国本土元、明王朝交替的时期;也是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的时期;更是晚明中西文化大交流的时期。《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以四百余幅精美绝伦的实物图片,展现了来自全球近50个博物馆的文物,讲述了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这是是文艺复兴的故事,也是一个古老的丝路故事。中国逐渐融入更大的世界体系,也为文艺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破除了长期以来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神话。

  9、《食物的心机:过敏的历史》马修·史密斯 著 伊玉岩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3月

  过敏不是病,病起来可真要命。身为一到柳絮飘飞季节就有变态反应的过敏症患者怎么能不对这本书感兴趣呢?这是一本从医学、社会学和文化的角度解读过敏的跨文化作品。一开始是“花生引发的血案”,接着追溯了过敏在社会大众、医学领域引发的争议,一直延伸到公共卫生、制药化工、食品生产、市场消费等各个领域。古人对食物有什么奇怪反应,过敏是环境疾病还是心理问题?皮肤测试是否有用?探讨了社会和疾病、自然、医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关系。

  10、《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云无心 著 中信出版社

  云无心是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的博士,也是吃的方面的一位科普明星。在科学家云无心的眼中,美好生活就是从化学和生物开始的。比如说,自从懂得敲西瓜辨生熟的原理,就再也不敲西瓜了。这本书很好地说明了,科学不只是在实验室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从根本上说是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方式。学了科学不只会挑选西瓜、知道冰激凌为什么好吃,更在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周围的世界看得更加清楚,从而事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