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推荐社科历史类2018年2月好书

2018年03月13日23:02   新浪读书   微博

  1、《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上下)》郑天挺 著 俞国林 点校  中华书局  2018年1月

  郑天挺先生是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担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总务长兼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主任等要职,教学、研究既不辍,并主持繁杂的校务、教务等工作。《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集中了他在西南联大期间所有保存下来的日记,其起讫时间,几与西南联大相始终,所记包括大量有关校务的事件和处理措施,以及教学、研究的细节,堪称一部治校、治学、治生的全景记录,亦是研治联大历史的核心材料。日记中还大量记载了郑天挺先生与梅贻琦、陈寅恪、冯友兰、汤用彤、傅斯年、钱穆、林徽因、金岳霖、罗常培、闻一多等学人的交往,可见一代学人的心路和士子的卓然风貌。该书整理严谨,体例完备,释字精确,并附有《人名索引》并《人名字号别称对照表》,既方便读者,也体现了整理者的深厚学养。

  2、《觅词记》韦力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韦力的《觅词记》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书。这是他“觅”字系列的第五种。此前他已有过《觅诗记》、《觅曲记》、《觅理记》和《觅宗记》,如果再加上《书楼寻踪》、《古书之美》、《古书之爱》、《硃 痕探骊》,就不止五种了。《觅词记》是以古典诗词中的“词”为主人公,在“序言”中,先探寻了“词”的来历,相当于一篇简明词史。正文则从唐代李白入手,一直寻觅到民国的夏承焘,举凡40位词人,不仅钩沉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探讨词作独特的审美表达和艺术境界,而且探访与词人、词作有关的遗迹,并配有精美的照片和生动的文字,养心养眼,二者兼而有之。

  3、《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上下)》[英]彼得·沃森 著 胡翠娥 译 译林出版社  2018年1月

  这是一部人类思想发展的通史。作者首先把目光投向远古,从人的第一次直立行走,到20世纪信仰的丧失和无意识的发现,去思考人所以为人的理由和原因。在作者笔下,人类的思想、意识、观念、智识,伴随着人类每一次行为、能力的进步而丰富和展开。在这里,作者最大限度地开拓了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他将直立行走、对火的认识、最初的服装和饰物、房子的出现、发声和语言等思想产生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纳入其中,从而完善了思想的谱系。这部巨著煌煌百余万言,但写得生动有趣,发人深省,非常值得一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世界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而且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自身,完善自我,进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4、《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美]郭安瑞 著 郭安瑞 朱星威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正如书名所显示的,美国学者郭安瑞对清代戏曲的研究,并未局限于戏曲本身,而是着眼于戏曲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即从戏曲切入研究清代的市民文化。作者选取了1770年前后至1900年前后大约130余年清代北京的戏曲演出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戏曲史、都市史和社会性别史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清代北京戏曲表演来再现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得以共享、形塑、传播和竞争的机制。她在研究中大量采用了不为中国学者所看重、由怀才不遇、性情高雅的落魄文人所作的“花谱”,以及艺人演出使用的“抄本”,彰显出这些“底层材料”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

  5、《北京的隐秘角落》陆波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历史在哪里?有时居庙堂之高,有时处江海之远,有时就在你身边的市井之内。陆波的《北京的隐秘角落》就从身边的历史遗迹入手,探究被尘埋的历史真相。她的笔下多为历史画卷中的小事件、小场景、小人物、小性命,它们或被遗弃,或被淡忘,或被遮蔽,或被漠视,总之,正统的历史叙事往往会从它们身边或身上碾压过去,如入无人之境。作者所做的,即从庞杂的史料和传说中,通过钩玄旁搜,发微抉隐,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这些隐藏在历史角落中的人物或故事重新浮现出来,进入历史叙事,成为整个历史叙事的一部分,弥补了以往历史叙事的缺陷和不足。

  6、《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罗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1月

  《蒙古国纪行》是一部难得的科考笔记佳作。作者罗丰是一位文物考古学者,2006年,他参加了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详细记述了点点滴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慕前辈科学探险学者的风范,悉心记录游牧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壮丽苍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来的鹿石、碑铭、遗址、墓葬等遗迹,并采集了大量的照片和手绘图片。这本书就是在如此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基础上写成的,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

  7、《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张念 著 东方出版社  2018年2月

  关于feminism(争取女权运动),研究通常是在“现象”层面,表达“作为女人”的“处境意识”,立足于女性的“生活世界”,已经成为经典的《第二性》亦不过如此。张念的《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从黑格尔到精神分析》却以深邃的哲学思考,试图解决《第二性》没有最终完成的课题,即“第二性”到底是相对于男性主体即人的完整性的缺失,还是说“身为女人”是走向自由必须克服的障碍。这里触及到的显然正是现代自由的重要命题:要么继续做女人甘当奴隶,要么解放自己放弃差异性。不知这一“回马枪”能否化解女权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张念在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萨特、弗洛伊德和拉康对话之后,也许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8、《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美]阿迪娜·霍夫曼 著 姜山等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

  耶路撒冷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几千年来,建了毁,毁了建,无数次的沧桑巨变,构成了这座城市奇异而复杂的历史。美国著名作家阿迪娜?霍夫曼以熟悉犹太历史文化著称,她的《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一座新城的缔造者们》,以独特的视角,借助三位建筑设计师的动人故事,再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托管时期动荡不安的中东历史。作者利用丰富的官方文件和私人信件,不仅让这些久被遗忘的建筑师重见天日,并且展现了“一战”之后,大英帝国的衰败、纳粹上台、犹太人流亡、中东日趋紧张的宏大历史背景,是一部兼有著名建筑师的传奇经历和耶路撒冷新城重建历史的独特史传。

  9、《战争、枪炮与选票》[英]保罗·科利尔 著 吴遥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书名《战争、枪炮与选票》是作者对其所描述的“最底层10亿人”所在国家现状的概括。这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探讨其中的原因,还要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作者不仅是一位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而且长期在世界银行等针对贫困国家实施发展援助的机构任职,对现实的复杂性有切实的了解和感受,善于从政策和策略的层面思考问题,而并不是停留在理论思辨或道德正义的层面。他的这种思考显而易见又是基于扎实的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因而,他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或曰“一种思路”,虽然会对很多人——包括“那些把最底层10亿人的国家视作无可救药的烂泥潭的人”,以及“那些把这些国家看作新帝国主义扩张的受害者的人”,甚至“那些认为任何形式的国内政治暴力都不合法的人——构成冒犯,但必须承认,他的建议具有的具体可行性和效果是值得国际社会重视并共同探索的。中国虽然不在“最底层10亿人”之内,但作者的思考和建议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读来不会没有感触和启发。

  10、《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美]弗里茨·斯特恩 著 王晨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

  这本书讲的是关于德意志帝国如何建立的故事。以往,这个故事的主角只有一个,即所谓“铁血宰 相”俾斯麦。作者在这本书中给这个故事增加了另一个角色,即犹太银行家布莱希罗德。他的加入使得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不再是一出独角戏,而变成了双簧,前面是容克贵族和政客,后面是犹太人和银行家;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也并非全靠“铁血”,背后还有更重要的金钱与煤铁。这是作者对于正统德国历史叙事最重要的修正,他美食了正统德国历史叙事刻意回避的东西,即政府与资本、外交与金融、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联系。这些联系曾被主要当事人和那个时代的风气所掩饰、否认或贬低,也被后世的历史学家所忽视。作者多年来致力于追寻布莱希罗德迷一样的人生经历,搜集了大量的与他相关的书信和档案,这些丰富的材料为他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坚实的事实基础。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