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好书榜2017年社科历史类年度榜

2018年01月03日22:51   新浪读书   微博

  小编注:为向网友呈现更多优秀图书,已入选“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的图书不再出现在分榜中。

  以下为入选入选“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的社科历史类图书

  《青年斯大林》[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徐展雄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年3月

  《最后一公里村庄》贺雪峰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7月

  新浪好书榜2017年社科历史年度榜榜评

  1、《J.M。库切传》[南非]J.C。坎尼米耶 著 王敬慧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年8月

  库切唯一正式授权传记的首次出版,描述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库切的这本书,远非文学评论,而是以将传主的故事投入到历史和地域背景,将殖民、反殖民的历史主题与后现代的自由言说精神有机链接,描绘南非漫长的种族隔离史遗留下来的创伤记忆。

  2、《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 王霖 译 新星出版社 2017年5月

  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侦探小说女王,熟识她笔下的名侦探、有趣的故事,以及曾神秘失踪两星期。而身为善于描绘的作家,她如何讲述自己的一生?与那些逻辑紧密的小说相比,阿婆叙述个人经历的文字更加有趣生动、幽默诙谐,从情感、成长到兴趣爱好,阿婆无所不谈,一个优雅开朗、爱憎分明、参透世事的智慧女人跃然纸上。

  3、《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岱峻 著 商务印书馆  2017年4月

  作者岱峻将书写对象聚焦“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展示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教会大学的几度折转经历,尤其是一代学人的精神气质与人世遭际。这其中既包括齐鲁大学国学所的顾颉刚、钱穆等著名学者的曲折经历,也包括许多或显赫一时或学术影响深远却因种种原因被历史湮没少为人知的学者、以传教身份来华的海外学者、因卷入政治之争而经历曲折的媒体人等。

  4、《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美]沙希利·浦洛基 著 宋虹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2017年4月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通常我们得到的解释,是把此事读解为美国乃至西方在冷战中取得的胜利。《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一书,则以最新解密的美国文献,以及对诸多当事人的采访,挑战这个有极大虚构成分的解读。作者冷静而客观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冷战并没有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帝国的根基、多民族构成以及苏联的伪同盟结构,才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他的叙述告诉我们,在改变苏联命运和世界面貌的最关键的五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5、《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郊区的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美]傅高义 著 周晓虹、周海燕、吕斌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5月 

  作者傅高义说:“理论和方法来来往往,但优秀的民族志却亘古长存”。这是《日本新中产阶级》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1958年至1960年,傅高义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进行田野调查,试图解读日本如何应对战后危机,而他的切入点是日本的“新中产阶级”,在对他们家庭的详细考察中,作者似乎发现了日本更加稳定有效的现代化之路。

  6、《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美]埃亚勒·普雷斯 著 刘静雯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5月

  从“二战”前庇护犹太难民的瑞士移民局警官,到巴尔干种族屠杀中拯救异族难民的塞尔维亚人;从违抗军令为巴勒斯坦受难者提供援助的以色列士兵,到华尔街揭露客户存款黑幕的分析员……在世俗认可的观念与看似坚实的制度面前,“说不”是一件极需理智的头脑和道德勇气的事情。在本书中,记者埃亚勒·普雷斯以多年的观察、采访入手,讲述并分析了四个普通人如何为“正义”发声的故事。

  7、《邻人: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犹太群体的灭亡》[美]杨·T。格罗斯 著 张祝馨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9月

  《邻人》是波兰裔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杨·T。 格罗斯的代表作。讲述了1941年的一个夏日,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的一半人谋杀了另一半人的真实故事。这一系列恶行并非出自抽象的“纳粹”,而是拥有真实面孔和姓名的人们:他们过去的校友、向他们买牛奶的人、与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他们的邻人。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犹如一本侦探小说。格罗斯以“二战”期间的波兰—犹太关系为讨论核心,揭开了人类现代史上公认的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

  8、《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黄盈盈等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

  作为中国性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潘先生一直率领他的团队为建构中国性社会学的方法论和学术研究架构而努力,即使已经退居幕后,他仍是这个团队的灵魂。这本书便是这个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过,潘先生不认为这是一部学术专著,他称作“我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其中就包括潘先生本人对身处“红灯区”,以及如何与“同志”相处的“坦白交待”。其中最动人的部分或是他们对社会学调查方法和学术伦理所做的深刻反思,即田野调查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调查到了什么,还在于社会学家自己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以及为打破社会隔阂有过哪些作为。

  9、《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美]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著  犹家仲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怎么火起来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作者贝蒂·史密斯如何成为全民偶像……1200种不同主题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如何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还成就了一批畅销书作家,从而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并且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这真是一场无硝烟的思想文化战,只能说,书籍的力量无穷,它比火药大炮厉害。

  10、《1944:龙陵会战》余戈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著  2017年8月

  继《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之后,《1944:龙陵会战》的出版,军旅作家余戈历时十余载,完成了“滇西抗战三部曲”。与以往的战争史不同,作者以“微观战史”的研究方法,运用战场“日记体”,以极其详尽的资料还原了战争的每一细节,为国人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一份宏大而细致入微的“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