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嵘推荐生活艺术新知类十一月图书

2017年12月04日14:28   新浪读书   微博

  1、《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德]安德烈娅·武尔夫 著 边和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10月

  这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传记,在洪堡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照亮世界,定义自然。洪堡是19世纪的植物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他不仅影响了科学界,甚至影响了南美的革命。全书融合了个人传记、旅行日记和思想史的传播,书写了洪堡与达尔文、惠特曼、爱伦坡、梭罗等人的思想交汇,散发着知性的光芒。时隔两百年,他的声音依然洪亮:“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交给命运。”

  2、《半个地球:人类家园的生存之战》[美]爱德华·威尔逊 著 魏薇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

  亚马逊的年度科学图书,讲的是全球物种灭绝的故事,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出路。作者爱德华·威尔逊是一位科学家,也是非常优秀的写作者,他将科学知识和人文智慧融为一体,描绘拯救地球的蓝图,唤起我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作者阐述了生物圈并不属于我们,而我们属于生物圈。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种类繁多、五彩斑斓的有机体,是自然选择通过 38 亿年的进化形成的产物。人类作为旧世界灵长类动物中的一个幸运物种,是自然选择演进至今的产物之一。而这一切从地质角度来看,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如果人类狂妄自大,肆无忌惮,不但灭绝其他生物,也将人类自身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3、《泥土:文明的侵蚀》[美]戴维·R。蒙哥马利 著 陆小璇 译 译林出版社   2017年10月

  跨文化跨学科的科学书是我非常喜欢的。《泥土:文明的侵蚀》纵横上万年,书写地球的表层土壤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变迁。难以想象踩在我们脚下的泥土,却成为决定文明兴衰的终极大boss。本书作者是一位地质学家,他实地考察留存在土壤中的文明的印记,探究社会如何可持续发展。有很强的现场感,同时交织科学和历史。我们握紧一把泥土,里面蕴含着一个环环相扣的生物循环系统,万物源于泥土,还将再次化为泥土。作者写出了他对土地的热爱,让我们闻到了健康的土壤散发出来的生命的味道。没有一个文明是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的,甚至也没有人会有意识地选择死亡,土壤不知不觉被人类破坏,文明也会随之逐渐衰亡。我们如何对待土地,最终也会影响到我们自己。

  4、《万物守护者:记忆的历史》[美]迈克尔·S。马龙 著 重庆出版社   2017年10月

  一个人有实体的存在,实体消亡了,也还有可能以记忆的方式存在。当所有的记忆消失,这个人才真正化为乌有。《万物守护者》探讨了关于记忆的进化。从前记忆是被特权的人所掌握——巫师、贵族、掌握书写能力的人,谁掌握了记忆就能大权在握,甚至掌握权力的人能够修改记忆。技术的进步,让普通人也能更方便地留住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记忆的历史也是自由的故事,是人类精神解放的历史。一系列的发明推动了文明的进程,改变了我们存储记忆的方式,从石刻、纸张到磁带、磁盘、芯片、云存储,我们如何选择记忆?我们如何理解记忆?即使面对同一个影像,依然有截然不同的阐释。

  5、《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英]埃德蒙·德瓦尔 著 梁卿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9月

  旅行札记、访谈和历史的融合。通过瓷器的制造、传播史来讲中西文明交流的故事。作者的身份很特殊,既是具有世界知名度的瓷器艺术家,也是人文历史的写作者。他不只是翻故纸堆,也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寻访世界性的瓷都——包括中国景德镇、德国的德累斯顿、英国的普利茅斯,他以三个城市为坐标,搭建了一个纸上的舞台,让王侯、传教士、商人、冒险家一一上台。财富、权利的争夺在历史烟云中转瞬即逝,而他们争夺的瓷器历经时光,依然保持恒久之美。

  6、《鸡征服世界》[美]安德鲁·劳勒 著 萧傲然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9月

  鸡年快过去了,抓住鸡尾巴咱们好好说说鸡,因为鸡对这个世界太重要了。鸡对人来说不只是肉和蛋,从医药发展、文学、美学到文化宗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流感疫苗里的有效成分需要从鸡蛋中提取。在一只鸡身上可以看到全球化的商业运作,一只鸡身上的各个部分会分布到全世界各地,鸡爪子去了中国,鸡腿去了俄罗斯,西班牙人拿到了鸡翅膀,土耳其人拿到了鸡肠子,荷兰的鸡汤工厂得到了鸡骨头,鸡胸脯去了美国和英国。不过2012年以来,中国吃鸡的总量已经赶英超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鸡肉进口市场。作为一本综合学科的书籍,《鸡征服世界》也有人文思考:“我们在很多方面和鸡很像,我们就像这群后院里的家禽,既温顺又暴烈,既平和又易怒,既优雅又笨拙,想翱翔于苍穹,却被囚困在地面。”

  7、《浪食记》王恺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

  很怕在晚上看美食的书,就怕忍不住吃进了太多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浪食记》满足的不止是口腹之欲,更有心灵的饥渴。作者走遍大江南北,练就了在不起眼的街道找到美好餐馆的本领,在各种破败小店中吃着知名、不知名的食物,食谱非常广阔,自称毫无章法,是一个没有目的的漫游者。该书通过美食写人情世故,写出了生长在食物匮乏年代的一代人对食物的敏感,写出了芸芸众生在食物面前的不同的心理。他吃得豪放,写得幽默,吃出了一个厚实的身板,也呈上了一桌美好的文字。

  8、《衣不蔽体: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服饰与身体》赤桦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

  这本书运用当代文化批评理论、从符号学的角度,讲述服饰背后的故事。不同服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文化心理,也不可避免地交织着政治因素。过去100年,中国人的服装和身体表达是一门政治文化符号学。旗袍,一度是性感的远东神话,有一天又成了要被烧毁的丑陋象征。而裤腿的大小也能带来风波,喇叭裤是反叛还是流氓?到底是要穿还是要脱?从统一的制服到个性化着装,这里面都有社会思潮的暗潮涌动。内衣的变迁、头发的长短,都是不动声色的权利争夺。

  9、《跟着白色兔子,到哲学世界去》[德]菲利普?希伯尔 著 王荣辉 译  漓江出版社  2017年5月

  一本面对哲学爱好者的普及读物。特别之处在于,不是按照传统的哲学史的顺序来讲,而是按照一个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主题问题进行讨论,有当代分析哲学的研究,也加上了相关的科学发现。比如说情感来自理性的思考还是感性的发泄?梦是对未来的预示还是过去的反照?语言是真实的沟通还是虚伪的应对?书的标题来自《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认为我们的现实就是另一个奇境,最棒的旅行并不是远赴异国的游历,而是以不一样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那些平淡无奇的事物。

  10、《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英]亚当?哈特-戴维斯 著 张雨珊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0月

  通俗、有趣、发人深思的心理学读本。本书作者是英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挺知道怎么把专业的科学实验讲给大众听,帮助心理学小白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学史体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初步认识自己的很多行为背后的心理学运行机制。例如“从众实验”展示了相当多的被试者会屈从群体决定,即使他们认为它是错误的。而“监狱实验”展现了人是如何在特定环境中丧失良知。从中,我们就能知道人们有多容易被周围人影响,保持独立判断有多么困难。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