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好书榜社科历史类十月好书榜

2017年11月13日14:23   新浪读书   微博

  本期荐书人:唐山 姚峥华

  1、《邻人: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犹太群体的灭亡》[美]杨·T。格罗斯 著 张祝馨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9月

  《邻人》是波兰裔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杨?T。 格罗斯的代表作。讲述了1941年的一个夏日,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的一半人谋杀了另一半人的真实故事。这一系列恶行并非出自抽象的“纳粹”,而是拥有真实面孔和姓名的人们:他们过去的校友、向他们买牛奶的人、与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他们的邻人。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犹如一本侦探小说。格罗斯以“二战”期间的波兰—犹太关系为讨论核心,揭开了人类现代史上公认的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

  2、《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世界史阅读札记》梅然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10月

  北大教授、国际关系研究专家梅然先生最新作品结集。至少截至20世纪,战争,以及在战争及和平时期围绕现在或未来的战争而进行的远不限于军事领域的各种规划、动员、汲取和竞争,大体一直是各主要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也作为一种原动力塑造了人类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空间。作者用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了近现代战争与国家兴衰、国际关系等话题。

  3、《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冯骥才演讲集》冯骥才 著 大象出版社 2017年9月

  冯骥才先生的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然而,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他的生命轨迹忽然转向了“文化遗产的抢救”,许多喜欢他小说的人自不免感到困惑不解。这本“演讲集”或能帮我们答疑解惑,书中的数十篇演讲,记录了他自2001年至2016年近20年“每一步思想的足迹”。这些演讲既有形而上的“思想”,也有与田野工作紧密相关的理论性的思考。而抢救文化遗产既非他一人所为,乃是一项众多同道共同参与的事业,固他的思考也体现了这一代文化界的知识分子为民族文化命运而战的情怀和思想历程。

  4、《欧亚皇家狩猎史》[美]托马斯·爱尔森 著 马特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0月

  这是一本饶有趣味的轻历史著作,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狩猎与皇朝之间的历史阐释得轻松写意、摇曳多姿。

  狩猎是人类原始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进步,渐被农耕文明所排斥,但狩猎文化在皇家长期被保存下来。通过狩猎,皇家培训了一批战斗力极强的亲兵队伍,并以此震服蛮夷、稳定边疆,狩猎蕴含着基本的战术训练,并培养人的勇敢、冒险精神和纪律性,从而突破农耕文明的地域限制,使人能从更宏阔的眼光去看问题。

  虽然在海洋文明冲击下,狩猎文明已渐消亡,但忽略了对狩猎文明的了解,注定会使我们难以更深地去理解历史。

  5、《唐代高层文官》赖瑞和 著 中华书局  2017年8月

  唐代的五大类高层文官:宰相、词臣、史官、财臣、牧守,是唐代最接近皇帝皇权,最全面掌控国家财赋,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员。本书通过个案分析,细致解读官员履历材料,展现出级别的升迁或贬黜、职事的清要或边缘、俸禄的丰厚或微薄,试图阐释唐代高层文官复杂官衔的特征和深层意义。

  6、《萧红传》[日]平石淑子 著 崔莉、梁艳萍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关于萧红的传记已经出版了很多,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萧红,从而将以往人们对萧红的误读加以扭转。

  在相当时期,人们将萧红悲情化,将其身世与作品结合起来阅读,将她定位为男权的受害者,将她的作品定位为受害者的反抗。悲其命运,故悯其文,这种读法最大问题是抹煞了萧红写作的文本价值,故难以理解萧红创作后期的转向,在胡风看来,《呼兰河传》反而“退步了”,甚至走向“反动”。事实是,从《生死场》开始,萧红已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视角,其中虽有妥协,但也有对鲁迅、萧军影响的抵抗,到《呼兰河传》时,她彻底释放了自己的才华。只有沿着女性主义进路,才能更好地理解萧红,理解她想表达什么。

  人人悲萧红,但萧红并不自悲,她从没想用小说来讨好谁。平石淑子提供了一个阅读萧红的新视角,让我们对萧红的理解变得更丰满起来。

  7、《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美]梅天穆 著 马晓林、求芝蓉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年9月

  作者在世界史与全球史的视野下,重点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的产生过程。在蒙古统治者的强制推动下,东西方之间开始了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过去被视为毁灭文明世界的蛮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8、《双面蓬皮杜:1928—1974书信、笔记和照片》[法]乔治·让·蓬皮杜 著 [法]阿兰·蓬皮杜、埃里克`鲁塞尔 编选 史利平、邱举良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乔治?蓬皮杜是个有趣的人物,他出任内阁总理,担任总统,经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推动欧共体的进程,出访中国……又天赋超群,热爱诗歌、文学,痴迷博物馆、戏剧、现代艺术,倡议兴建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政治和文艺上的感悟他都一一记录在日记和通信中。从这些书信、笔记的整理,可以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幕后故事。

  9、《太平天国兴亡录》陈舜臣 著 红旗出版社  2017年8月

  一部太平天国兴亡录,就是一部晚清中国大历史。本书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社会组织的领导人,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

  10、《美国边疆的开拓》[美]斯蒂芬·安布罗斯 著 郑强 译 译林出版社 2017年9月

  本书是一本普及读物,讲述了探险者刘易斯与克拉克的故事。

  1804年5月21日,刘易斯和克拉克率领40多人的远征队,乘坐三艘船只,从圣路易斯郊外的远征队营地出发,沿着密苏里河往西北方向走,开始了“发现军团”远征。1806年9月23日中午,他们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了圣路易斯。完成了美国国内首次横越大陆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活动。

  “发现军团”的远征改变了美国历史,在后来的2个世界中,大量移民沿着刘易斯与克拉克的足迹,不断向中西部进发,美国因此得以崛起。

  本书作者实地踏勘了刘易斯与克拉克当年走过的路,并用文字忠实还原了“发现军团”的进程,展现出生命的搏斗与命运的无常。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