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区块链》:十年后的"互联网"为何是它

2017年10月16日16:39   解放日报   微博
《图说区块链:神一样的金融科技与未来社会》  徐明星 田颖 李霁月 著  中信出版社《图说区块链:神一样的金融科技与未来社会》  徐明星 田颖 李霁月 著  中信出版社

  区块链技术成功吸引了微软、IBM、摩根大通、纳斯达克、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巨头的强烈关注,他们将区块链视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量齐观的金融科技三大支柱。

  但对大众来说,依然是雾里看花,区块链究竟是什么?会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发生关系吗?

  通过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2009年,中本聪(比特币的开发者)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正式宣告比特币的诞生,至今已经8年多了。

  近年来,比特币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它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演绎财富故事的同时,也立即被高度监管。但伴随着比特币一起诞生的区块链技术却并不为大众所知,因为它与财富无关,也因为它的技术壁垒。

  然而,区块链技术及其背后的运行理念,却正在给经营了数千年的传统交易方式打上巨大的问号,同时提出了跨时代的解决方案。它给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带来了改革与调整的压力,全球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正在投入人力、物力,对区块链进行理论研究与技术探索,以布局领域前沿。

  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必然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带来深刻的变化。

  但是,区块链究竟是什么?

  去年夏天,嬉皮士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邀请了十几个国家不同领域的人士,在加勒比海内克岛的阳光沙滩上,讨论区块链的应用。来自政府、法院、情报系统、互联网、艺术、航天和环保机构的30多位陌生人,组织了十几场不同主题的讨论会,讨论抓捕逃犯、防范洗钱、保护艺术产权、确认交易真实性、防止贪污腐败、社会选举、地震救援和濒危生物的保护等。

  如此多的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却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应用逻辑上,即对大数据的分析。

  那么,区块链是否就等同于大数据?

  最后一天的晚会上,主持人提议所有人为区块链下一个定义。几个核心词就此浮出水面——“信任”、“认证”和“价值转移”。

  是的,区块链能实现价值转移,是超越信息转移的第二代互联网。

  但这样的说法,依然让人云里雾里。有没有一本书,可以让你我这样的非技术专业人士读懂区块链这么高端的技术名词?

  截至2017年3月,可以在网上查到的关于区块链方面的中文书达到了40多本,估计到年底,还会冒出几十本。在这么多书中,《图说区块链:神一样的金融科技与未来社会》以图说这种新颖而浅显的方式,赢得了“最佳解说员”的荣誉。这本书由国内区块链技术团队OKLINK数字经济研究院策划撰写,该团队绘制了218幅全彩漫画,用简洁的漫画和生动的故事,呈现区块链的起源、原理和应用,让读者通过一本书就能读懂区块链。

  从自行车到分布式账本

  为了讲清楚区块链究竟是什么、起什么作用,该书用了很多故事来讲原理。比如下面这个自行车的故事。

  在纳斯达克成立之前,人们用自行车驮着装满债券的包,在华尔街骑来骑去,目的是尽快完成清算,让清算速度跟上交易量。

  但这样还是不行。1971年,有人提出了DTC (美国存管信托公司)清算系统,把所有交易放进系统内进行,包括经纪人也要接入这个系统,现在纳斯达克还在用这个系统。

  系统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但并没有改变交易的中心化结构。当交易足够多、经纪人足够多的时候,系统有瘫痪甚至崩盘的危险。

  于是专家们想,自治式、分布式的系统会不会好一点?答案是肯定的。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每个节点都可以显示总账、维护总账,却不能篡改账本,除非你控制了超过51%的节点,但这是不可能的。

  简单地说,假如家里只有你一个人记账,爸爸妈妈只负责把工资交给你,那么,你如果动了歪脑筋,账本的金额就有可能对不上。但分布式账本就相当于你在记账的同时,爸爸也在记,妈妈也在记,他们都能看到总账,你不能篡改记录,爸爸妈妈也不能。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其本身是一系列使用密码学而产生的互相关联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条经比特币的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

  但什么又是去中心化?再来看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我们网购一本书的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下单,你把钱打给支付宝;第二步,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第三步,卖家收到通知后发货;第四步,你收到货后很满意,于是确认收货;第五步,支付宝收到你的通知,打钱给卖家。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是买家和卖家在交易,但整个交易却是围绕支付宝展开的。如果支付宝系统出了问题,交易记录丢失了呢?

  去中心化的做法好比城里有5个小伙伴,B 向A借了一元钱,A在人群中大喊:“我是A,我借给B一元钱。”B也在人群中大喊:“我是B,A 借给我一元钱。”

  C、D、E听到这些消息,拿出手中的小账本,默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A借给B一元钱。”

  当我们把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极度简化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只有5个人的城市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这个系统不需要银行,不需要支付宝,也不需要一个拥有公信力的组织。当分布式结构中的每个人都记账的时候,篡改账本是不可行的。假使B突然不认账了,C或D或E就会站出来:“不对,我的账本上明明记录了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向A借了一元钱,并且没有查到你还款的记录。”

  当然,“一元钱”是一个变量,可以被替换成任何概念,只要大家承认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区块链的世界没这么简单

  但是,区块链的世界没这么简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问题一:别人凭什么帮你记账?

  为了让大家都帮我记账,我决定给第一个听到我喊话并且将其记录在小本子上的人一个“巴拉拉”能量的奖励。具体条件是:首先,你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听到我的喊话并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记录之后,你还要马上告诉整个城市里的人——这句话我记录完了,你们别记了;同时,你还要给自己的记录加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然后把记录和编号一起喊出来。于是,下一个人再记录的时候,就会带着这个记录和独一无二的编号继续下去。

  规则实行后,一定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得到“巴拉拉”能量,开始屏气监听周围发出的各种声音,只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记下一条新的记录。

  “比特币挖矿”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问题二:万一B和C同时记录完了,同时大喊一声,奖励归谁?

  于是事件发展成:一部分人认为B先完成了,在他们听到B的喊话后开始记账,之后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基于B有了某个编号的“巴拉拉”,能量随着这个信息一次次传下去,这条信息链会越来越长;而另外一群认为C是先喊话的人,也会发展出一条信息链。

  但这样一来,原本是一条唯一的、编号顺序严谨的总信息链,硬生生地分叉了,要是这种情况延续下去,每个人手里的账本都变得不一样了,根本无法确定哪本是真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追加了新的区块链规则:记录的时候必须顶格写,而且要保证,中心在离田字格上边缘0.89757毫米的位置上,于是,每个人写字的时候都要拿刻度尺量,每个人需要的记录时间变成了5分钟,同时完成的概率极其微小了。

  问题三:出现双花问题怎么办?双花问题是指一笔数字现金在交易中被重复使用。

  如果我同时向B和C喊了一句,我给你一个“巴拉拉”能量,怎么办?如何保证一个“巴拉拉”能量在实际交易中只被支付一次?

  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第五小节中制订了比特币网络的运行规则,简单说,就是在交易发生的那一刻起,比特币的交易数据就被盖上了时间戳;而当这笔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区块中后,就算完成了一次确认;在连续进行6次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就不可逆转了;在比特币中,每一次确认都需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难题”,也就是说每一次确认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试图把一笔资金进行两次支付的时候,因为确认时间较长,后一笔交易想要与前一笔交易同时得到确认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笔资金在第一次交易确认有效后,第二次交易时就无法得到确认。区块链的全网记账需要在整个网络中达成共识,双花问题是无法产生的。

  区块链更是一种观念

  尽管区块链诞生伊始便与金融结缘,但其实它的应用场景可以扩展到更广的范围。书中的《应用篇》 述说的便是区块链在金融、互联网管理、能源、政府、医疗、版权、物联网、农业、慈善及各行业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例如,在版权保护方面,创作者将自己的原创作品及相关协议上传至区块链,将会生成一个与文件对应的哈希值,在之后的交易中,可以将文件的加密哈希值植入其中,当这笔交易被区块链矿工打包到一个区域后,该区块的时间戳就成为该文件的时间戳。这张哈希值+时间戳的数字证书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存在证明和作品时效性的问题。此后,在所有涉及版权使用和交易的环节,区块链可以从头到尾记录下来,实现全程追溯,整个过程不可逆且不可篡改。

  类似的应用还可以是食品的溯源及艺术品的证伪,或者是医疗数据的跨平台应用等,如果社会秩序是一个应用的话,区块链技术就相当于一个升级的补丁。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在该书序中提出,“区块链说到底更是一种观念,用技术设计取代权威控制和情感信任,以此建立一种网络结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成为无数节点之一,进行认证、确权、交易、追溯和调整等一系列动作,它公开透明,成本低、速度快、分布广,没有权威可以篡改伪造和取缔记录。”

  用新兴的技术解决传统领域的痛点,提升劳动力及资本运转的效率,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不过,在该书主创团队看来,区块链和互联网相同,都是底层技术,脱离应用层面空谈技术是不可取的。忽视技术的能力,或者夸大其功用,都对新技术的健康发展不利,不应被提倡。

  因此,区块链极客们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考逻辑,但区块链的广泛应用才是让无数学习者和创新者夯实通往区块链社会的大路。北京金融局率先支持区块链技术在防范非法集资和恶意诈骗领域的应用,推动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成为一个民间的公益平台。今年1月,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组团参加达沃斯论坛并参与创建了由25个成员组成的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中国担任执行理事并主导区块链培训认证委员会,这是参与业界标准制定的重要机遇。

  未来,也许正如业内预言的那样,区块链就是10年后的“互联网”。(来自《解放日报》张莉)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