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推荐社科历史类八月图书

2017年09月19日14:57   新浪读书   微博

  1、《德国人的战争》[美]尼古拉斯·斯塔加特 著 宋世峰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年7月

  1942年1月,纳粹德国在莫斯科之战中完败,陷入与“一战”相同的两面作战的危境中,很多人认为,德国人很快将全线崩溃。出乎意料的是,德国人居然又挺了3年。甚至在遭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的惨败,乃至战争后期,德国主要城市在盟军空袭下,已基本被夷平,坚守柏林已毫无指望的前提下,德国人依然没有投降,直到对手几乎将整个德国打回原始社会。德国人为何失去理性?为什么要做无谓的抵抗?

  在《德国人的战争》中,著名历史学家尼古拉斯·斯塔加特利用私人日记、法庭记录和军人信件等非常多的第一手材料描绘出前所未见的战时德国,这里面既有东线战场上的步兵和坦克指挥官,也有大后方的平民。以一个个普通战士、指挥官为出发点,再现战争时他们在纳粹蛊惑和控制下对战争的狂热以及失利后的沮丧和无奈、反抗。本书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为读者提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前线和后方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2、《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著 强朝晖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8月

  1925年5月30日,即“五卅运动”开始之日,很少有人发现,这是中国漫长革命中一个重要拐点:从改朝换代,转向了核心议题——民族主义。对当时中国来说,现代民族主义是舶来品。此前人们虽有民族意识,但并无民族国家概念,因此没有一套成熟理论,能将民族意识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动力。

  然而,太平天国兴起、清朝覆亡与民国建立并没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由于外国列强的势力,政府无法有效建立秩序,由此引发饥荒、战争与社会混乱,人道灾难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探索问题发生的源头。于是,1840年那场曾被忽略的战争终于成为焦点议题。人们突然意识到,发展现代化是个伪问题,民族主义才是真问题,不解决后者,前者只能继续受挫。

  1925年5月30日让列强感到震惊的是,民族主义在中国突然从议题转向实践,当其中蕴含的能量真正释放出来时,竟然如此不可战胜。从这一天起,一切均被改变,它深深地影响着后来近百年的人类里的走向。

  3、《宋氏家族》[美]斯特林·西格雷夫 著 孙文龙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8月

  提起宋氏家族,人们马上会想到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姐妹”,以及她们的父亲宋耀如白手起家的神话。然而,本书作者西格雷夫却讲了另一个故事:世上本没有宋耀如这个人,他本名韩教准,在相当时期,他自称姓“松”,直到被教会派回上海时,为了让名字更像中国人,他才将“松”改成了“宋”。宋耀如并非白手起家,他的父亲韩宏义是著名海商,与旧上海最大的帮派潮汕帮往来密切。

  依靠帮派关系,宋耀如结识了孙中山,并为他理财。他死后,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中的宋蔼龄、宋美龄之所以获得成功,包括蒋介石上位,均与帮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作者试图展示黑帮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貌,虽然时有夸大之处,本书仍不失为一本独特的、有趣的历史佳作。

  4、《一七六六年的卢梭》徐前进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一直以来,卢梭被视为是启蒙主义的巅峰,承担着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人们赞美他对自由的向往,在现代人格塑造上的典范之功,同时也批评他开启了科学主义的狭隘视野,为后来极权作了背书。然而,这是真实的卢梭,还是我们想象的卢梭呢?遗憾的是,我们爱上(或恨上)的很可能是卢梭的影子,而非卢梭本人。

  在本书作者看来,可能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卢梭患有罕见的紫质病,在此折磨下,他暴躁易怒,产生受害妄想。卢梭的痛不为人所知,所以他心情灰暗,这个调子恰好迎合了刚刚踏入启蒙主义门径的年轻人的那份忧郁心态,以至于人们忘却了,卢梭可能从来都不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仅仅是因为互惠,他才变成了一个先知,在思想史中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5、《洪宪帝制外交》唐启华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8月

  签订《二十一条》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大事件,它成为后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袁世凯的统治也因此陷入困局。从结果看,由于列强插手,日本并未实现自己的目的,反而一度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的地位。

  日本为什么非要逼迫袁世凯政府就范呢?通过相关国家外交档案的对比,可见日本认为受“一战”影响,英国无力干预亚洲事物,日本如能把握时机,可使自己在华利益最大化,从而为今后的区域霸权地位奠定基础。

  然而,日本人在如意算盘中没考虑到美国的因素,而袁世凯政府从除了使出“拖”字诀,千方百计拉美国、英国、法国干预,虽远水解不了近渴,却使日本付出一定代价,呈现出“弱国无外交”之下,相关人们艰苦卓绝的奋斗,而这些奋斗不应为后代所遗忘。

  6、《绮情楼杂记》喻血轮 著 九州出版社  2017年9月

  喻血轮是清末民初著名报人、言情作家,曾为官20年,他创作的《芸兰泪史》被称为“近代文学的三大名作”之一(另两本为徐枕亚的《玉梨魂》和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

  1948年,喻血轮到了台湾,后一直在台湾生活,晚年完成了本书。这是一本用《世说新语》体例写成的个人笔记,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作者青年问世,老而无成,走遍了天涯海角,阅尽了人世沧桑,滥竽报界可二十年,浮沉政海亦二十年,目之所接,耳之所闻,知道了许多遗闻轶事,野史奇谈……近年旅居台湾,孑然一身,每于风雨之夕,想起这些故事,恒觉趣味弥永,值得一记。于是思起一事,即写一段,不论年代,不分次序,不褒贬政事,不臧否人物,惟就事写实。”

  本书搜求大量逸闻,由于作者身份独特,横跨小说界、出版业、新闻业、官场等多个领域,与民国中许多重要人物都有交往,故本书内容鲜活有趣,虽有不甚准确处,却足以让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民国风。

  7、《我和你》[德]马丁·布伯 著 杨俊杰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6月

  马丁·布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社会中,我们是用“我和你”来看问题的,而现代社会人们则用“我和他”来看问题。所谓科学,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他者的过程,只有不和对象发生关联,才能冷静、客观、中立地去研究,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我们多么喜欢被观察对象,我们也要将它视为实验用的小白鼠,随时准备解剖它。

  “我和他”无可厚非,但如果它完全替代了“我和你”,那么人类将丧失融入的能力,我们将不再知道如何爱人,我们只能彼此冷冷地互相观察,随着彼此越来越陌生,我们当然会孤独、当然会丧失幸福感。

  我们还能找回“我和你”的能力吗?我们还能爱吗?马丁·布伯只给出召唤,并没给出方法,因为一谈方法,便又会回到“我和他”。

  8、《远方的陌生人》[美]詹姆斯·弗农 著 张祝馨 译 商务印书馆 2017年7月

  “该怎样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困扰了许多代人的问题。有人说,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只要改变了他们的观念,现代化就会自然到来;有人说,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现代化”,有了好制度,一切迎刃而解;有人说,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彻底涤荡旧文化、打造新文化,才能走向未来……

  然而,500年前,英国人从没提出过实现现代化,他们只想解决人口快速增长给传统熟人社会带来的冲击,为了适应更多的陌生人,全国人创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经济理性,到机遇平等,从社会福利,到教育普及……它们都不是道德实验室中的产品,而是在惨痛教训后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可这一历史过程却被后发国家所忽视。在现代化的落差下,英国的治理经验成了“标准的解决方案”,于是,英国经验“应对远方的陌生人”变成了“实现现代化”。许多后发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通过先把自己野蛮化,再模仿近代英国,从野蛮走向文明。可“大破”之后,“大立”却不成功。历史用最冰冷的方式,嘲笑了目的论者们,可为什么许多人仍沉浸其中,至今不肯觉醒?

  9、《征服西伯利亚》[俄]齐保鲁哈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过去500年中,地理大发现推动了人类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史,由此而来的路径依赖是至今欧美对外空探索充满兴趣。遗憾的是,一提地理大发现,人们想到的总是哥伦布、达·伽马等航海家,而俄罗斯的探险家叶尔马克几乎被遗忘。虽然后者多在陆地上摸索,但他们的付出也带来丰厚的回报,正因为不断向西探索西伯利亚,并最终将其纳入版图,俄罗斯才真正成为一个大国。

  本书介绍了俄国自11世纪中叶开始到18世纪末越过乌拉尔山向东进发,征服、殖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历史。本书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在于,它是一部详细并且完整介绍哥萨克东扩的专著。另外,作者在运用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语言学的方法对丰富的俄国和外国的文字资料、图片、考古发现、当事人的回忆等进行梳理、分析之后,对于俄国征服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历史不乏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了与前人不甚相同的观点。对于我们了解相关历史事实及研究动态,具有参考价值。

  10、《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日] 渡边义浩 著 李晓倩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9月

  在汉代将军中,关羽虽战绩辉煌,但并非常胜将军,且投降过曹操,最终大意失荆州,死在无名之辈潘璋手中。为什么他会被后人神话呢?难道真找不到比他战功更突出、更智慧、更有文化气息的、更讲义气的将军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羽形象是层积而成的,他的相貌来自匈奴人刘渊,刘渊是“三绺长髯”,时人认为他是英雄相,以后嫁接到关羽的脸上,成了“五绺长髯”。至于偃月刀,则是明代才开始普及。 而将军骑马肉搏,在晋代才有可能,此前因无马镫,骑兵只负责射箭,不负责对战。

  历史的层积虽有规律可循,却未必合乎理性,只因一个个契机恰好对接,关羽走向不朽,一变成为常胜将军,而通过后人注释,他的每个失败都变得伟岸起来。

  从关羽被神化的历程中,让我们对接受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历史只是一个舞台,我们接受的是我们内心期望的最大公约数,真相如何,也许永远暧昧难明。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