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好书榜社科历史类六月好书榜

2017年07月23日23:46   新浪读书   微博

  本期荐书人:解玺璋 姚峥华

  1、《虚构的犹太民族》[以色列]施罗默·桑德 著 王岽兴、张蓉 译 中信出版社 2017年6月

  本书是一部挑战主流史学之作,作者指出,大多数犹太人的故土遍布中东和东欧,这些分散的不同群体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犹太民族,进而成为一个犹太国家,只可能诉诸被改编过的历史。但作者的意图并非贸然地推翻现有理论,而是为“犹太人”集体进入民族国家这个已经不可逆的历史进程寻找一种更具现代性的方式。书中拆解了犹太人的整套民族记忆架构,极具胆量地批判了广为传布的主导性叙事和史学话语,运用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澄清了古老的神话。因此这不仅是一本讲述历史的著作,也是一本为未来而写的书,无论是了解以色列的过去、中东的现状,还是解决争端、构想未来,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李弘祺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中国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完美的机制,能够让个人的学习乐趣和社会责任获得平衡。而中国传统教育对此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本书从经济史、政治史、哲学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角度去考察学校的设立,考试选才的体制,大众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等等,并以教育为基点勾连起与传统教育相关的思想与社会的各个方面。

  3、《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6月

  这是一趟时代号列车的影像游记。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车厢里的拥挤不堪……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4、《文件中的历史》[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6月

  英国一位名叫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的历史学家,从小就对各式各样的文件感到好奇,上至奠定民主与法制的《权利法案》,下至改变摇滚乐历史的披头士唱片合约,都如数家珍。他用近一年的时间将散落各地的文件原稿收集整理,最终写成这本《文件中的历史》。在这里,只有亲眼看见文件上的笔误、修改、折痕、损坏,才能感受到真实而厚重的历史。艺术家的偏执狂妄、诗人的浪漫敏感、科学家的专注执着,所有的毫无意义和平淡无奇,会在某一刻突然绽放出炫目的光。

  5、《别了,北平:奥地利修士画家白立鼐在1949》[奥]雷立柏 编注 新星出版社2017年6月

  白立鼐在中国生活了26年,曾在北京辅仁大学任教16年,是中国知名画家陈缘督、陆鸿年、王肃达等人的导师和朋友。北京沦陷期间,他机智地营救被日军抓捕的中国教授。《别了,北平》收录了白立鼐1948年底至1949年离开北京前后的日记,以及117幅原本封存在奥地利圣佳伯尔的白立鼐画作,展现了1949年奥地利修士画家白立鼐在北平的生活情况,侧面反映了那个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6、《朝服:马基雅维利与他所创造的世界》[美]菲利普·博比特 著 杨立峰 译 商务印书馆 2017年2月

  马基雅维利的名声不好,连同他的《君主论》,历来不乏恶评。美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律师,从卡特到克林顿连续四任美国总统的特别顾问菲利普?博比特则语出惊人,在这本名为《朝服:马基雅维利与他所创造的世界》的“注疏性著作”中,他给予马基雅维利和他的《君主论》全新的评价,他指出,马基雅维利是唯一认识到封建秩序向现代国家的宪政秩序转变的学者,他的《君主论》则是一部宪政专著。他甚至将马基雅维利推上了美国宪法“精神先驱”的地位。即使作为一种“误读”,这本书也是值得一读的。

  7、《傅秉常日记》傅秉常、傅锜华 著 张力 校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6月

  《傅秉常日记》原稿由其家人珍藏,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曾分三册出版繁体字版,后经傅家后人授权,再次加工整理出版简体字版。日记系傅秉常出任苏联大使的三年日记:1943年,是傅秉常出使苏联的第一年,日记主要记载了在苏联的见闻,1944年和1945年的日记,主要记载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的情况,也涉及国内的政治军事,以及二战后重建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关系。内容丰富,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史料。

  8、《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奥]彼得·西施罗夫斯基 著 贾辉丰、臧惠娟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7年6月

  他们出生就带着“原罪”,面对父母对战争的沉默甚至怀念,他们的自我认同和道德重塑困难重重……14段直指人心的深度访谈, 披露战后纳粹家庭的真实状况。虽然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火,但战争却从未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如何不再重现奥斯维辛的悲剧,这个问题从来都不曾过时。

  9、《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韩策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5月

  改革科举考试制度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以往的研究,局限于科举制最终被废除的事实预设,比较多地指向探索停废的线索和路径,关注的人物也多在支持、主张改、废科举的趋新督抚方面。韩策的研究则另辟蹊径,从清末科举改制的内容与实践入手,对辛丑科举新章以及癸卯、甲辰会试的实际运行、成效与局限、朝野反响等方面的史实,做了较为深入的梳理与研究;并兼及癸卯、甲辰两科进士群体在清末民初历史剧变中的出处沉浮、流风遗韵和最终命运。他的研究建立在大量掌握新史料的基础上,故常发前人所未发。

  10、《中华民族的人格》张元济 著 商务印书馆  2017年5月

  此书是张元济先生的一本旧著,出版于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7年5月。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八位义士的故事,他们包括公孙杵臼、武尚、子路、豫让、聂政、荆轲、田横和贯高,都是我们这个民族顶天立地的豪杰。他们或重然诺,讲信义,或临危不苟,忠肝义胆,甚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作者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这本书的重新出版,像一面镜子,或能照见我们这些自称为中华民族子孙的人的猥琐和卑劣,亦不失为其价值和意义。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