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日耀光》:时世凉薄,他滚烫活过

2017年06月12日13:28   新浪读书   微博
《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 韦庆远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 韦庆远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就品藻人物而言,明代中晚期政局中的张居正大概可算是一个容易评价又难于评价的好玩人物。

  “容易评价”有两层意思,或褒或贬,执其一端。不喜欢张居正者指其“器满而骄,群小激之,虎负不可下,鱼烂不复顾”,“没身之后,名秽家灭”。更有厉害的道学家痛斥张居正“包藏祸心,倾危同列,真狗彘不食其余”。一般来讲,“夸人”因为动机复杂,修饰性往往比较强,看不真切;“骂人”却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真教养来。把张居正骂成这副样子,其人自身的心肝肠肺何如,已然历历在目。

  好玩的是,喜欢张居正的人,堆拱起溢美之词来一样不遗洪荒之力,诸如“明至嘉隆时,上恬下嬉,气象荼然,江陵张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领提纲,综核名实。法肃于庙堂之上,而令行于万里之外”,“数年间法纪大张,弊亦尽剔”,甚至认为“其精神气魄,实能斡旋造化,而学识又足以恢之”,乃是“旷古之奇才”。一路赞到巅峰,还不忘补一刀笔:“善百世者不顾一时,制万物者不姑息一事”,非“竖儒所能解”。那意思就是说,张居正这等政治超人,一日而欲挽数千年之波流,一人而欲拯群天下之陷溺,你们这撮书呆子懂什么,“图样图森破”!

  张居正是一个好玩人物,看别人评价张居正也很好玩。赞美张居正者,多着眼于他的力挽狂澜的治世之功;大加挞伐者则指责他气焰骄奢,钳制言路,摧击异己,还有个人生活腐化的半沓烂账本。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喜欢张居正的,多属实干派;不喜张居正的,则以学院派居多。其实,往深处想,这也是自然的道理,有一个段子说,看完话剧《蔡文姬》,某中央首长对身边的人说:曹操要有戏里写得这么好,我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朱东润先生在抗战时期写作《张居正大传》,开宗明义便讲道:“我想从历史陈迹里,看出是不是可以从国家衰亡的边境找到一条重新振作的路。我反复思考,终于想到明代的张居正,这是我写作《张居正大传》的动机。”朱先生要的是“把这样的为国为民的人写出来,作为一个范本”。可见,我们在读历史,读古人的时候,其实是在读自己,在写自己。

  读罢韦庆远的《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我心里涌上一句话,便顺手写在了扉页边上:

  世道凉薄,他滚烫地活过。

  这句话大致可以概况我读张居正的感受。这个人起于苦笃贫家,早岁历尽峥嵘,在明代中后期那个凉薄时代:变态皇帝前赴后继,阁僚斗争盘根错节,帝国沉疴积重难返,张居正从充满诡谲阴谋、攻讦倾轧、人情爱憎瞬息变化中崛起、掌政,一时誉满国中,毁亦满国中。临终人人都承认他的功绩,却又人人都不喜欢他。争论一直延续到现代。我读《暮日耀光》倒是觉得张居正其人坦然得很:世事尽自凉薄,我只管仗一身智勇与狡黠,滚烫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谋事谋权,人生如潮,力竭方止。至于我的“滚烫”烫伤了谁,烫翻了谁,你们嗟叹你们的,于我何干?

  当然,这只是我一介读者理解的“容易”张居正。韦庆远在治史时,显然是不满足于“容易”的。《暮日耀光》的作者运用丰富史料,所引用的私人笔记、文集、书信百余种,书中深入谈到许多前代学人未能尽述的细节,卓有新见。比如韦先生写张居正与其同僚的“混斗”,功夫做得极深。他跳出简单的权力斗争,看到徐阶、赵贞吉与高拱、张居正的政治互撕背后是“讲学”与“实学”两派学术思想的巨大分歧,论证扎实而精彩。更兼文采斐然,读来全无枯燥之累,这部书被誉为“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最深入、最公正、最能‘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巨著”,实非夸耀。

  张居正是一部书,读张居正,或许你会在他的人生里邂逅自己,或许你会在他的故事里理解世界,有没有勇气读下来,有没有智慧读得懂,都在其次,且只管去读要紧。(来自《深圳晚报》 墨姑)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