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2015~2016年优秀作品:《伯在黄土里等我》

2017年05月11日11:58   新浪读书   微博
王俊义 王俊义

  散文:《伯在黄土里等我》

  作者:王俊义

  王俊义,河南省西峡县人。曾出版长篇小说《第七个是灵魂》《民间的别司令》;短篇小说集《蓝淇河》;散文集《月亮领着灵魂走》《抚摸汉朝》《时间是谁的?》;诗集《中国的微笑》等。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在省内外文学刊物获奖。

  推荐语:

  质朴的记叙里,饱蘸着亲情的诗意与情意。——彭学明

  从描写几年前父亲的葬礼开始,回忆了他的一生,他在乡村的忧伤和苦难中度过的岁月,他的梦想与遗憾,并进而引发出对命运和时代环境、生和死的思考。哀伤凄婉的语调后,深入的理性思考为作品增加了分量。——彭程

  散文叙写“我”对死去的亲人“伯”的追怀,突显这位遭受苦难的竹匠的种种执念、爱好和追求。比如,他识字有文化,要土漆棺材,唱大弦哭洋调,给“我”编竹篮。行文舒缓,时时铺排的议论和抒情,给文章带来歌行体的感觉,情真意切,发乎情而止于礼。——梁彬

  这是一篇关于亲人亲情的散文。一切皆来自旧有的经验:豫西南山区,父亲,儿子,儿子与父亲血脉之相连相守。发生在我们身边传统而平凡的亲人之间的故事,但他却是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生有多么遥远,一生有多么漫长,恒定的时间可以精确到分秒,可是,时间,又是多么无能为力!他却又无法计算出亲人间的情感——他是没有任何预约的约定,纯粹、朴素,滴滴点点,细碎无声,一分一秒、一天一月、一年、一辈子,直至永生永远。

  ——葛一敏

  这是一篇记人散文,特色有二,故推荐之。一、形象鲜明而有个性。“伯”这个农民,终生辛劳,会编竹器、拉大弦、背诵《三国演义》片段,他叹息自己是一个聪明人,读书人,但终究没有挣脱土地的束缚,从而在千百万农民的大背景中折射出“伯”的独特个性。二、精致的景物描写,弥散苍凉的魅力。诸如:“春深的日子,茅草洁白的飞絮从伯的坟墓上起飞,顺着春风的力量,飞得很高很高,飞得很轻很轻,然后飞得很远很远。似乎那些飞絮就是伯的灵魂的种子,播撒在山岗上的黄土里,一旦雨季来临,就会萌发灵魂的嫩叶。”

  ——王彬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6年第5期

  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4eb6b0102xbcr.html

  [相关阅读]《北京文学》评出2015年~2016年重点优秀作品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