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杨:故乡是永恒主题 历史会带来警醒

2017年01月09日00:10   新浪读书

  1月10日,由新浪读书编辑部、专家评委与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综合评选的 “2016年度新浪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隆重揭晓。入选十大好书的作品分别是《望春风》、《北鸢》、《茧》、《二手时间》、《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纳粹医生》、《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世间已无陈金芳》、《尘土》(排名不分后)。

  新浪好书榜2016年年度榜综述

  每逢年终岁尾,刊出一份年度十大好书的书单来,早已成为众多读书、文化媒体的例行功课。抛开推出书单自寻存在感的嫌疑,每年新书出版数量以万、十万计,书海茫茫,如果这些媒体好书盘点能为受众提供一些阅读和买书的参考,总归是好事。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网媒乃至微信公众号也加入到年度好书盘点行列,顺理成章。那么多纸上、网上的书单纷至沓来,如何甄别、选取对自己有营养的书单,成为读者和网友们的新难题。这样的背景下,书单如何做得不偏离热点、不媚俗又流露个性?从刚刚出炉的2016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发。面向大众,强调图书品质,鼓励原创,并尽量与其他同类榜单有区别,这是这份书单体现的原则。

  纵观这份书单,从图书类别上看,文学书六本,这其实也反映了目前大众读者的需求,文学始终是最容易阅读和有共鸣的图书类别。我把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算作文学书,虽然这部作品由大量的口述构成,仍然不能抹杀其文学属性。此前国内已引进出版了她好几部著作,但《二手时间》的影响力和市场反响最好,想来一方面是这部作品记录了1991年到2012年间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型过程中形形色色人物的遭遇,是其口述记录复调叙事风格的典型体现,加之2016年秋天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这位白俄罗斯作家来京先后参加了好几项活动,与中国作者和广大读者见面交流,也为该书增加了人气。

  作家格非正处在从写作技巧到作品题材最为成熟、稳定的阶段,是近年来各类文学奖项和年度好书评选的“常客”,今年他的新长篇《望春风》出现在新浪读书这个书单里并不意外。第一人称讲述的江南儒里赵村五十多载的沧桑变迁,身处其中的人物们所经历的一切,这些人物和故事背后是作者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巨变的一些感触,在大时代的重击下,沿袭千百年的伦理民俗和人与人相处的方式、规则迅速瓦解、异化,要说这是格非用这样一部长篇来象征着自己文学上的“还乡”,其实,怕是再也回不去了。如果我没记错,《尘土》此前还未在其他纸媒、网媒的年度十大好书名单中出现过,这也是新浪读书这份榜单的新意之一。当然,这份新意并不牵强,《尘土》的文字品质配得上这样的推荐。作者贾行家是很多读者从未听说过的新名字,事实上他在微博、博客和饭否等网络平台上的写作已经吸引了不少粉丝的注意。某种意义上,这依然是一本关于“故乡”的书。《望春风》写的是江南,《尘土》写的是东北。贾行家的文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伤感的幽默,刻薄的悲悯,他笔下那些东北小城的芸芸众生,有不少共性,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遭遇不同结果也殊异,但字里行间隐隐弥散的是日常的力量与现实的无力。不夸张地说,贾行家因《尘土》的出版而为更多读者所知,其意义不次于那一年李娟的“出现”。从深层次发掘,女作家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茧》的故事发生地也是在她的“故乡”——济南,只不过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有相当一部分在她出生之前。虽然作品的好坏不必拿创作时间说事儿,但十年对于任何作者来说都无法轻描淡写视之,这其间的成长、变化、自我否定或与自己和平共处,都能在这部新作中找到答案。《茧》的历史感,叙事方式,人物描写,显示出和张悦然既往写作不同的面貌,或者说,这部长篇足够摘去评论界和读者对于她八零后女作家、新概念得主、青春文学写作的有色眼镜,传递着她的文学“野心”,以及蜕变的结果。

  早在《北鸢》问世之前,葛亮已凭一系列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写作赢得了华语文坛的一些认可,只不过,《北鸢》是他阶段性的一次释放,个人风格强烈的、从容的爆发。这夯实了他在这一代作家中的位置。曾与一些读过《北鸢》的朋友交流过,在这部长篇的选材、故事、民国背景之外,意见比较集中在它所表现的文学语言上,喜欢的或者有所保留的,皆因于此。《世间已无陈金芳》这本书由两个中篇构成,读起来流畅有趣,是久违的那种既文艺又市井的语言风格,嬉笑怒骂和伤感虐心交织在一起,这本书的入选同样是这份书单带给读者有别于其他书单的惊喜。

  要是按照虚构和非虚构来划分,榜单里其余四本都属于非虚构。从梁思成的专业著作到记者王军的采访调查,这些年来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得失、经验和误区的著作一直在陆续出现,《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亦在这个序列。作者孔庆普先生是建筑土木专业科班出身,在北京建设局工作了一辈子,亲历了四十八载北京城的古建修缮、施工改造、市政养护,所以他的这部回忆录堪称记录翔实、权威可信的半世纪以来北京城市变迁史,文字简介、精炼,信息量很大。《城》是讲述一座城市半世纪的历史,《丝绸之路》则是英国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以“丝路”为切入点、视角独特的历史著作,因丝绸之路的出现,随之延伸的政治、经贸、物种传播、文化交流等等跨越千年的话题在书中均有体现。旅居海外的学者徐贲的《统治与教育》可能是这份书单中最富启蒙意义的一本,他在书中所言及的那些词,我们或许听上去不陌生,但具体的意涵,特别是如何在现代生活与今日社会中与我们发生关联,则未必明确,扎实的学术积淀和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海外经验,令徐贲先生的阐释深入透彻。最后要说说的《纳粹医生》是关于人类历史上那段不堪的、极端的、反人性的历史的。该书作者有着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他针对“纳粹医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精神世界、思想脉络进行剖析,侧重点并非局限在控诉纳粹之恶,而是力图找出这种恶的根源所在。历史已成过去,但人性总有相通之处,不该淡忘的,也就是我们该时时警醒的。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