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跨越》探讨宏观决策视角下的中国教育

2021年01月08日15:38   新浪读书   微博
《历史的跨越》    谈松华    商务印书馆《历史的跨越》    谈松华    商务印书馆

  近日,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历史的跨越——宏观决策视角下的中国教育》。

  《历史的跨越》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考试招生组组长、“当代教育名家”“中国好教育烛光奖”获得者谈松华先生40年心血之作,是作者作为较早参与宏观教育研究并连续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宏观教育决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事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特别是深度参与国家宏观教育决策过程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所面临的普及与提高、公平与效率、大众与精英、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众多复杂问题、艰巨挑战及其战略选择和政策演变的历史过程,为深入研究中国教育问题提供了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范例,也为研究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书中涉及的许多议题,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异地高考、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等,呼应了民众的强烈关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该书探讨“宏观教育研究”视角下的中国教育。宏观教育研究区别于以往的教育学研究。在国际上,宏观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宏观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宏观教育研究兴起以前,教育学主要研究的是教育基本原理和学校教育,可以称其为“微观教育”研究。但当今时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包含诸多子系统的复杂体系,成为覆盖全社会、全时空的终身学习的庞大组织结构。改革开放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任务,明确了现代化建设与教育之间“依靠”和“服务”的关系,确立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破学校教育的微观问题研究,把教育研究扩展和延伸到更加广阔的宏观领域,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中国的宏观教育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宏观教育研究把多学科的成果进行综合,从而系统而整体地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属于宏观决策研究。

  凭借宏观教育研究的助力,中国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从低收入国家的教育水平提升到中高收入国家的教育水平;从适应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新体制;从封闭、划一、呆板、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开放、灵活、多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该书收录的68篇文章,是从作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报刊上发表的220多篇文章中遴选出来的。全书按专题分为七个部分——总论:教育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制改革: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教育政策选择:公平与效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改革攻坚之举:教育评价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未来变革的目标和动力: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和信息化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每一部分的文章都按时间顺序排列,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波澜壮阔的历程,提供了采用系统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新颖角度,展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解决中国教育面临的众多两难选择的胆识与智慧,是中国宏观教育研究领域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力作。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