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辨教学》:愿你在尘封的历史记忆中逐梦青春

2020年06月29日16:04   新浪读书   微博
《历史思辨教学》 林良展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历史思辨教学》 林良展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学时期,是我们青春梦想的起点,是我们青春的盛宴,更是见证我们生命最美妙的时刻。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浴血,到五四火炬高高擎起,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每前进一步,都有来自青年的力量,很多时候,他们还是无可辩驳的主角,他们高擎起信仰的旗帜,成为整个民族的开路先锋。

  然而,在当下这个“小我”泛滥,娱乐至死的年代。信仰,对当下不少青年来说,是个有些“高大上”的词,有人说它太高,有人说它太老,它被置于高台之上,被留在书本里边,人们敬而远之,远而忘之。信仰,变得陌生。走终南径、攀青云梯,名利缠身、一路狂奔。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失意时,秋天漠漠向黄昏。信仰,对于年轻人变得现实。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不再面临血与火的直接考验,却经受着更多物质上的诱惑、精神上的迷宫。虽说当下大多数年轻人在信仰上比较迷茫,但是,我们至少不能是那个没有梦想的人,至少,我们不能让自己的青春变得如此暗淡。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在青春年华,一腔热血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是否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己所用,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一些坎坷呢?有人说:“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时空记录,今天是现实,命题将汇入历史,因此,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现实。”通过历史,你是否会发现,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历史某个瞬间惊人的相似。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懵懂的我们,在对人或对事上,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如果不了解历史,我们就很难形成完美的人格;同样,一个不了解历史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就不打自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是关键。《旧唐书》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试问我们作为新时代有梦想的热血青年,这些又还剩下多少呢?

  法国历史学家安托万•普罗斯特在《历史学十二讲》中这样写道:“学历史不是要培养关于过去的充满了彼此的怨恨和认同的回忆,而是要努力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学历史是在寻找解释;学历史想要确定原因和后果。”学习历史可以更清楚地看清现在,把握未来。我们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从多个维度来考虑事情,探寻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思维训练,同时也更有乐趣。

  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而作为教育青少年的中学历史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中华民族自信而强大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历史课堂的人文色彩,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软实力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那么,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模式是学生所期望的呢?

  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中学时期最不喜欢上的课可能就是历史课,有些历史课堂好像嚼腊般无味。本来有些历史事件挺感人,可纳入历史课堂,被老师一讲,就索然无味了。我们多么希望老师讲课时能多一点的激情,多一点的热情奔放或义愤填膺,多一点深刻的联系实际分析,多一点自己的历史认识,以点燃我们的思想,以引导我们的洞察。这就是时代对于教师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充满浓郁的思辨色彩,从而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走进真实的历史,走进历史的精神与文化氛围之中触摸历史的”思想与生命“。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林良展老师所著的《历史思辨教学:理念、策略和实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林老师认为,思辨是历史学科的本质,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是历史教育的要求。历史思辨教学把教、学、评三合一,倡异的理念紧扣立德和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旨在培训学生的探究精神、怀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突出反思性、多元性和辩证性,并就落实历史核心素养进行了实质性探索。

  林老师这本著作还就如何落实历史思辨教学提出了历史情境重构、历史结果逆推、历史时空流动三大策略,既有评价实例,又有各个策略的完整课堂实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历史思维如何通过有效措施在课堂内外得以提升,使其进一步理性化和思辨化,暗合了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要求,回应历史教育的时代呼唤。

  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确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教师只有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我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无论是教师还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都不应该只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应该成为犬儒时代下得过且过的物质主义者。作为青年的我们,要勇于打开尘封的历史,追寻时光的脚步,努力让自己成为新时代具有独立人格的”五四“新青年。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