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推出全新杂文集 携《小文65》和您侃大山

2019年05月19日20:40   新浪读书   微博

  收藏

  坐卧其间,有山林之思

  中国传统家具选材极为讲究。尤其明清两代的硬木家具,其材料决定了家具的品质。我们今天熟知的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红木、铁力木等都是使用广泛的家具良材,至今仍为使用者或收藏者津津乐道。在古代家具良材中,还有一些地域性极强的品种过去鲜为人知,其中柞榛木极具代表性。

  柞榛木的“柞”字,多音多解:一读zuò(作),比如东北常见的柞木,俗称高丽木,属山毛榉科的麻栎;一读zhà(炸),原指水名,在陕西。榛为灌木或小乔木。柞榛一词,未见典籍记载,在江苏读zhàzhēn(炸针),约定俗成。

  柞榛木家具多出自苏北南通,地域性极强。多年来少有其他地区发现。由于南通近百年交通不便,地域较封闭,柞榛木家具在做工上独树一帜,风格彰著。

  柞榛木尚有多种写法,柞桢、柞针、柞 等。值得一说的是,与之不光是读音相近,其木质纹理也相似的树种——柘(zhè)木。它在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一带及山东等地均有种植,亦是制作家具的良材。柘木,桑属,落叶乔木,叶可饲蚕,雌雄异株,木心黄色,可提取赤黄色染料,古代用以染制皇帝的龙袍。故南通地方称之为“柘黄”或“柘桑”。其木质坚韧,可制弯弓、扁担。柘木家具与柞榛家具颇易混淆,细观察尚能分辨。

  南通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辽阔的江海平原属亚热带气候,地表是长江冲积层,土壤肥沃,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其中,柞榛木就是南通及周边地区特有的珍稀木种,曾经广为种植。但是因为生长缓慢,又极易虫蛀,素有“十柞九空”之说,且多弯曲,故柞榛木大材十分难得。

  柞榛木属常绿小乔木,叶呈凤眼形,木质细密坚韧,木纹清晰雅致,倒伐后经数十年自然脱水,成材不易变形。南通地区有大量的明清家具存世,用材包括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红木、楠木及本土的柞榛、柘木、柏木、榉木、朴木、黄杨等。而用极难取材的柞榛木细算精打出来的家具尤为珍贵。

  目前所能看到的柞榛木家具,其制作年代除少数可定为明末清初外,大多为清中期以后所做。其制作款式却能承上启下,如台座式家具延续到晚清仍有制作。柞榛木家具早期选料严格,绝少带白皮,凳椅的座面板、靠背板,床塌的围板,橱柜的门板皆选纹理优美为行云流水者,让人坐卧其间有山林之思。线脚非圆即方,而方线又多起浑面,或打凹槽,榫卯结构合理,做工精细,总体造型简练古朴、圆浑灵秀。柞榛木家具风格的形成与其地域特点吻合。南通自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建城,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这千年中有过数次民族大融合,使得南通地域文化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美,又有北方大漠的粗犷豪放。这与柞榛木家具所散发的气息不谋而合。三四百年来,柞榛木家具像一位隐士——或隐于山林,或隐于市井,“养在深闺人未识”。自中国古典家具收藏蔚然成风之时,南通柞榛木家具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关注。

  柞榛木家具出南通,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占有重要一席。对它进行研究发掘,探讨其风格和样式的异同,以及所用的本土木材,当有助于认识当地文化、社会民生以及经济的发展。于宏林先生热衷地方文化事业,主持编辑这部《南通传统柞榛家具》,孜孜不倦,自谦为“管窥一斑”,但已为柞榛木家具在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史上填补了空白,十分值得庆贺。

  马未都

  甲申初秋于北京

  ——本文原为《南通传统柞榛家具》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编:sh)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