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还原诗人辉煌一生

2016年12月05日17:06   新浪读书
《帕斯捷尔纳克传》新书发布会现场《帕斯捷尔纳克传》新书发布会现场

  2016年12月4日,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引进的俄罗斯“大书奖”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的新书发布会在三联书店韬奋图书中心(美术馆店)召开,著名翻译家、《日瓦戈医生》译者蓝英年,著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传》译者王嘎在现场分享了对帕斯捷尔纳克及《帕斯捷尔纳克传》的解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丽媛介绍了《帕斯捷尔纳克传》一书的详细情况。

帕斯捷尔纳克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1960年2月帕斯捷尔纳克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1960年2月

  诺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刹那间幸福的刺痛”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之一,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个人命运与时代翻覆相互交错,阅尽人世间的悲苦与欢欣。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点上,以艺术家的心灵感知这一切,并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现实,在非自由中见证自由。他历经十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更是将艺术性、思想性和敏锐的社会意识熔于一炉,反映出俄罗斯知识分子在历史大变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复杂的心路历程。1958年,“因为在现代抒情诗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对俄罗斯古典散文传统的发扬”(诺贝尔委员会授奖词),帕斯捷尔纳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因为当时苏联政治条件所限,被迫放弃这一奖项。作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帕斯捷尔纳克被英国思想家以赛亚·柏林誉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后一位,也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具有无可动摇的正直品性和道德勇气。帕斯捷尔纳克的一生见证了20世纪重大的变局,他本人也亲历了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重压,但他却在艺术中向往着节日与光明,“他善于发现他们,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将它们带给身边的人”。帕斯捷尔纳克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快乐”,他的名字,就是“刹那间幸福的刺痛”。

  与复杂艰辛的人生历程相对应,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学风格也经历了由混沌到明澈、由繁复到简白、由嘈杂到和谐的过程。他用数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漫长的艺术成熟期,他的《日瓦戈医生》即是这种生命与艺术的传奇共同造就的独特结果。

  诗人笔下的《帕斯捷尔纳克传》

  2005年,俄罗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推出了诗人德米特里·贝科夫撰写的《帕斯捷尔纳克传》。《帕斯捷尔纳克传》打破了传记体裁所惯有的线性时间的叙事模式,在堪称宏大的构架内,再现了诗人的诗学发展之路、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内心冲突,并通过同时代人各不相同的人生遭遇、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勾画出生动鲜活的人间群像。有评论人士指出,“创作分析与诗人作为个体的分析相得益彰,使德米特里·贝科夫的著作成为传记文学中极其罕见、极为出色的现象。”这部作品不仅一举摘得俄罗斯2006年度畅销书奖和“大书奖”金奖,而且一版再版,影响力经久不衰。

  中文版译者耗时六年打磨译文,并新增一千多条注释

  这部传记篇幅宏大(此次出版的中文版长达一千多页、共计九十七万字),文体驳杂,几乎涉及所有文学体裁,内容则远远超出文学范畴;其中的引文十分繁密,全书所引用诗句超过三千行,传记作者的思维也极具跳跃性,而且不带任何注解,只有若干个增添行文难度的按语。数年间,除了完成传记正文的翻译,译者王嘎为此书添加了一千三百多个译注,力求每句引诗均有出处,并查明准确的创作时间,相关知识背景也着力加以详解。

  漫长的翻译与研究过程,一方面与作品本身的难度有关,另一方面确实也是源于译者不满于当前普遍存在的粗制滥造现象,决意怀着对文本和传主的虔敬之心,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帕斯捷尔纳克传》系国内首次翻译,引起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著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撰文指出,王嘎带有研究性质的翻译揭示了帕斯捷尔纳克早期诗中的诗性感受力和隐喻才能,使其“对一个诗人的‘天赋’有了新的、几乎是无穷尽的发现”。

《帕斯捷尔纳克传》    德米特里·贝科夫 著 王嘎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帕斯捷尔纳克传》    德米特里·贝科夫 著 王嘎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帕斯捷尔纳克传》简介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之一,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个人命运与时代翻覆相互交错,阅尽人世间的悲苦与欢欣。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点上,以艺术家的心灵感知这一切,并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现实,在非自由中见证自由。

  与复杂艰辛的人生历程相对应,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学风格也经历了由混沌到明澈、由繁复到简白、由嘈杂到和谐的过程。他用数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漫长的艺术成熟期,他的《日瓦戈医生》即是这种生命与艺术的传奇共同造就的独特结果。

  2005年,俄罗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推出了诗人德米特里·贝科夫撰写的《帕斯捷尔纳克传》。这部作品不仅一举摘得俄罗斯2006年度畅销书奖和“大书奖”金奖,而且一版再版,影响力经久不衰。有评论人士指出,“这是关于诗歌与散文自身的履历”;“创作分析与诗人作为个体的分析相得益彰,使德米特里·贝科夫的著作成为传记文学中极其罕见、极为出色的现象。”阅读这部作品,如同重温一场期待已久的对话。

  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沃维奇·贝科夫,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诗人,也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1967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84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攻读文学批评专业。大学期间,已有诗作入选多种诗集。1991年大学毕业后,贝科夫在著名诗人、也是帕斯捷尔纳克生前忘年交和唯一“私淑弟子”沃兹涅先斯基举荐下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贝科夫是一位创造力旺盛、极其高产的作家,主要作品包括诗集《寄语青少年》(1994)、《军事政变》(1996)、《应征公民》(2003)、《最后的时代》(2007)、《事实上》(2011)、《极乐》(2013),以及历史和哲学题材的长篇小说《辩护》(2001)、《正字法》(2003)、《疏散人员》(2005)、《ЖД》(2006)、《奥斯特洛莫夫,或魔法师门徒》(2010)、《爱克斯》 (2012)等,获得多种文学奖项。此外,他还著有关于帕斯捷尔纳克、奥库贾瓦、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文化名人的多部传记,其中广为流传的便是《帕斯捷尔纳克传》(2005),这部作品荣获了俄罗斯2006年度畅销书奖和现今最重要的文学奖之一“大书奖”(金奖),并且一版再版,在读者中间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国外评论:

  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是刹那间幸福的刺痛。 ——德米特里·贝科夫

  他,把自己比作马的眼睛,/斜晲着,观望着,注视着,分辨着。——安娜·阿赫玛托娃

  在二十世纪的半途中,俄国十九世纪伟大小说又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一样回来打扰我们了。这就是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在我们也即他的首批欧洲读者中引起的感觉。——伊塔洛·卡尔维诺

  他对生活怀着异教徒式的狂喜,以泛神论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又具有基督徒的灵性和博爱,这就是他的整个人生观……他的诗歌可以被看作为集古典的传统、象征派的音乐感、未来派的口语倾向和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之大成。——马克·斯洛宁

  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所谓“白银时代”最后一位也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代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难再想出一位在天赋、活力、无可动摇的正直品性、道德勇气和坚定不移方面可与之相比的人。——以赛亚·伯林

  当代国内学者与诗人的推荐或评论:

  金雁(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帕斯捷尔纳克是宏大历史变迁当之无愧的见证者,他把个人经历与艺术的探索结合起来,转化为独具魅力的诗意,从中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翻覆之下的顺服与奋争、哀恸与喜乐;他与周围同时代人构成了一个色彩丰富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群体,故而也具有显著的思想史意义。有理由相信,这部长达百万字的传记将给中国读者带来新的启悟。

  萧瀚(学者,社会评论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这部《帕斯捷尔纳克传》以我个人阅读之见,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材料详实、宏富,考证细密,可信度高,内容广阔、深刻,观点持平,不溢美不偏狭。二是文字异常优美,富有诗意和想象力,与传主身份与成就之间存在着十分般配的气质,这在一般传记中可能是十分罕见的,至少是我读过的传记中文字最优美的。三是本书的译者特别认真,倾六年之漫长时光打磨,确实做到了精益求精,我不懂俄语,没有资格评价是否翻译得准确,但至少从中文角度让我感受到高超的语言能力,是我见过的最喜欢的俄语翻译文字,仅以中文而言,超过我之前一直喜欢的其他诸多杰出俄语翻译家的中文文字。

  王家新(诗人,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是刹那间幸福的刺痛”,《帕斯捷尔纳克传》开篇的这一句,再一次闪电般击中我。多年来,这个名字一直和我心目中的“诗人”和“诗歌精神”联系在一起。这个名字所代表的诗歌品质及其命运,对我来说几乎具有某种神话般的力量。而这部传记,我相信,会再次从我们心中唤起对一位伟大的诗性生命的哀歌兼赞歌。

  肖开愚(诗人,学者):在种种陡峭的变故中始终找得到本色的诗人,其经历挖不胜挖,其传记广开生面,也给阅读者留下了凝神而见人的空间。

  席亚兵(诗人,诗评家《世界博览》杂志主编):几首非常杰出的诗就能感觉到一个诗人伟大的气息。仅凭很少的作品和无限猜测,我感觉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有古典深邃的民族文化气质,光晕也发散得最远。他出色胜任了诗人的岗位,身影在俄苏诗人中也最可能配得上他们疆土和时代的广度。

  蒋浩(诗人):我觉得我从未真正读懂并受教于俄罗斯诗歌。他们普遍强烈、饱满、直接的个人抒情带有某种沙文主义倾向的极致放大或缩小,很好地拒绝了像我这样内心虚弱的读者。但帕斯捷尔纳克的《马堡》却反复感动我。

  汪剑钊(诗人,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本书传主帕斯捷尔纳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在诗歌、小说和翻译领域均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文化人物。他的创作发端于群星璀璨的白银时代,由于在抒情诗和叙事文学中取得的杰出成就而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晚年依然作为一面艺术和人格的旗帜飘扬于俄语文学的上空。作者贝科夫是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诗人,其在本书的材料梳理和文字表达上均显示了独特的个性,因此,这部著作堪称一个文学晚辈对自己前辈所表达的一份最好的敬意。更值得一提的是,译者王嘎有很好的艺术感觉,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译著。

  陈舸(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心灵是稀罕的激情和睿智、奇崛和明澈的混合体,洞察抓捕的自然色彩和社会线条,融糅绘制了焕新的世界图样,斑驳深邃,紧迫体贴,统一于谨严的韵律。在自我的拓宕和传统的滋润里囊括幽微广阔,他是一个癯劲绵延的诗人,神经末梢般的语言触激时代不可抑遏的轰响。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