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文珍:外省青年笔下拥有不同视角

2018年10月29日08:26   新浪读书   微博
文珍文珍

  北京文学中曾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茶馆》中的王利发、《如意》中的金绮纹,这些都离不开老舍、刘心武等老一辈作家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刘恒、叶广芩、王朔、徐则臣、石一枫等新一代作家的成长和发展,北京文学中逐渐出现了更多新的典型人物形象。

  关注“她者”

  80后女作家文珍也是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之一, 2014年文珍凭借《安翔路情事》获得老舍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 读大学时文珍已开始写作,后来北大中文系的专业训练开拓了文珍的眼界,她决定探究普通人的精神困境和内心冲突。此后,文珍开始更自觉地关注“她者”,她们是漂浮在北上广深的都市女性。

  在创立出自己的风格后,文珍一度非常想打破别人给自己的标签,尝试去写一些别的领域阶层的故事。比如在获得老舍文学奖的作品《安翔路情事》里,她描写了一个卖麻辣烫的姑娘与的爱情故事。但这两年文珍渐渐开始反思,这种硬去写别的人群的意义何在?她渐渐放弃写这种她并不了解的他者的故事,铁了心把自己这一类人的困境写清楚。

  外省青年的不同视角

  文珍认为,北京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绕不开的地理符号,对外省青年来说永远造成一种魅力——他们需要来到这里,他们需要留下来,但他们不在这生活。“北京作家笔下的外省青年,和来到北京最后变成北京的创作者,他们看到的东西和写出来人物的那种痛感和视角是不太一样的。”

  说到北京文学中的人物,很容易想到贩夫走卒皆有风度。这些人物在老舍的作品中已经被塑造。但是对于外省青年来说,北京是始终需要奋斗和消化的所在,他们需要在这里停下来。文珍认为:“在这里(北京)我们通过塑造一些人物,写出一种不安定和一种漂泊感。很多时候这种痛苦是种迷恋,一种被伤害但是依然没有办法抵抗这种魅力,这也是我们外省青年来拼一拼野心和壮志。”

1 2 下一页

(责编:sh)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