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肖亦农:《十月》将我从“泥土”拉向文坛

2018年10月11日16:42   新浪读书   微博
作家肖亦农。北京出版集团供图作家肖亦农。北京出版集团供图

  8月份,肖亦农的长篇小说《穹庐》在《十月》刊载。

  “一晃三十年了,从一个青年作家到现在混成了老作家。”作为《十月》创办初期的作者,肖亦农清晰地记得,1987年《十月》刊发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中篇小说《孤岛》。

  “写的是一群知青在孤岛上求生的过程。”肖亦农坦言,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源于自己的知青经历。“八十年代,知青需要诉说,《十月》上刊发了不少知青小说。”

  文学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肖亦农回忆,四十年前,他是在草原大漠的一个乡镇第一次见到《十月》,当时读完以后就像一缕阳光照射到心里。“我觉得《十月》是我们思想解放的号角,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

  “今天看到《十月》这本创刊40周年的特辑还是相当激动。一大批的中国作家都是从《十月》中成长起来,《十月》不仅是一部文学改革创新史,也是文学记忆史。”

  1978年,《十月》创刊,茅盾、臧克家、杨沫等文坛大家以文学宣示,《小镇上的将军》《蝴蝶》《高山下的花环》《黑骏马》《北方的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一系列名篇佳作不断推出,发出强烈的时代信号。

  “《十月》基本遵循的是现实主义的道路。” 谈及对自身的影响,肖亦农笑着说,《十月》将他从“泥土”拉向文坛。30年前,一年时间内,《十月》连续发表了肖亦农的三部中篇小说。

  肖亦农被称为报告文学作家。2012年出版的《毛乌素绿色传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和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为创作这本书,肖亦农深入毛乌素地区,体验生活长达3年,经过大量地采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大气磅礴地挥洒出毛乌素地区几十年治理沙漠的英雄史诗。

  “当故事超出我的想象的时候,坚持用非虚构的手法进行写作。”肖亦农直言,时代的变化迅速,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有限的,需要不断在生活中汲取养分。

  谈及下一步的创作,肖亦农希望将笔端对准沙漠,目前正在构思的沙漠题材小说,计划通过描写几代内蒙古人与草原的变化,从而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家简介: 

  肖亦农,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最近作品《毛乌素绿色传奇》荣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2012)。该作品同时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责编:sh)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