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导演是要有戒律的,让演员谈恋爱,自己不能动情

2017年04月11日14:46   新浪读书   微博

  本文原刊载于2017年4月10日《北京青年报·青睐有约》,新浪读书经授权转载,内容略有删减。

  4月5日至8日,田沁鑫与韩红合作的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在保利剧院上演,田沁鑫几乎每晚都要熬夜,但是,4月8日,她依然带着疲累之色出现在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第32期青睐讲座的现场。

  作为中国最有性格的话剧女导演,田沁鑫以解读经典而闻名,《生死场》、《青蛇》、《北京法源寺》等作品彰显出的思辨与力量,令人望而生敬。

  而面对读者时,田沁鑫的理性和儒雅,透过柔软的话语绵绵不断地表达出来,让人感觉到一种别样的光,透彻尘世却又温暖人心。冷与热、刚与柔、智慧与幽默、天性与空灵的丰富层次出现在田沁鑫身上,让她的讲述精彩生动却又充满禅意的启迪,而观众则一边心疼嗓音沙哑的田导,一边很自私地觉得很过瘾、“听不够” 。

田沁鑫田沁鑫

  中和之美、超脱之虚、夸饰之奇、禅意之说

  我做过一部戏《青蛇》,《青蛇》是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写南宋荒唐的传奇,劝诫年轻男子不要受美色诱惑。明代知识分子的故事写得非常好,非常现实主义,比如讲到小青到银库,勾搭了看银子的小伙子,盗了银子,被告到官府后抓的是当家的许仙,而白蛇傻乎乎的,用妖术把树叶变成钱,把许仙赎出来。等许仙被放出来后,白蛇就给许仙穿很漂亮的衣服,挎着许仙在街上走,非常开心。许仙什么样的罗帽,什么样的皂靴,什么样的丝绦,什么样的罗衫,写得漂亮极了。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从有戏剧以来,先秦的优,到汉百戏,到唐参军戏,到宋金院本,到元杂剧,到六百年前的昆曲,两百年前的京剧……繁体字的戏是“戯”,虚戈就是装扮,装一个龙扮一个虎,没听说真龙真虎上台的。所以中国人有一种古国文明天人合一的天性和灵气。

话剧《青蛇》话剧《青蛇》

  中国的戏曲上千年的流变,集大成于中国儒文化的中和之美,不暴露,很柔和,舞蹈化动作也是逢右必左,逢左必右,逢动必静,逢静必动。有个动作叫做拉一个云手,像云彩一样,要画一个弧度再亮相,中国舞蹈、武术、气功,都是儒文化垫底的外化的身体动作表现,我们不会那么直接强烈地表达情感,我们是非常含蓄的民族,所有东西都是有客气在里面,中国这一套表演的传承,首先是儒文化的韵律在里面。

  第二个表演的观念是受道家文化影响,道家是讲超脱之虚的。京剧《探阴山》就是,一个人躺在那儿睡觉,灵魂出来反问自己。《乌盆记》也是,一个人被冤死了,拿个盆,灵魂一直跟着他,戴一个黑色的水纱,就代表去世了,这样的形式,观众都接受。还有《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带着一群不是人的人去取经,中国人都爱看,都信。这种是大的浪漫主义结构,几度空间的浪漫主义结构。《牡丹亭》里杜丽娘做了个春梦,醒来后就寻梦,想着想着就想死了,这种谁和谁都没碰面,又出生入死的故事非常极端非常疯狂,这种就是受到道家的超脱之虚影响,形成大的空间上的浪漫主义结构,在中国文学里非常重要,中国剧本也是很有结构感,不是单纯的现实主义,而是这一套浪漫主义。

  还有一种夸饰之奇,受楚骚文化影响,比如按中国戏曲中的行当,徐静蕾是个青衣,章子怡就很有刀马旦的气质,小周迅属于小花旦,赵薇属于闺门旦,中国这种智慧直接就把中国上千年流变的演剧观给分离出来。行当是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共同的智慧,是人民的智慧,文化的智慧,这种夸饰之奇,直接就把它们夸饰出来,几下子就完成了,简单得像个“一”一样。

  还有就是受到禅宗文化影响,禅意就是似是而非是非而是之间,中国绘画讲得非常透彻: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是中国国画的精神,中国演剧的禅意空间使用游戏感,流变性,可变性,用了中国禅意,所以不当真,观众也不当真。过去有捡场,捡场时,表演者就把胡子拿下来,喝口水,擦擦脸,过一会儿再转身唱悲剧,捡场时观众就聊天喝茶,等表演者回来,观众也立刻进戏给鼓掌。中国观众是被上千年伟大灿烂的戏曲流变所带领,观剧观也形成了,也是不当真。

  这四种,中和之美,超脱之虚,夸饰之奇,禅意之说的结合构成了中国演剧的风貌和观演关系的形成。中国如此古老,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所以作为中国人我感觉非常庆幸,我们不该抱怨我们的文明和文化。

1 2 下一页

(责编:agatha)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