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宏:读书不应该是一件穷酸的事

2016年02月04日09:25   新京报

  原按:15本全套的《钦藏英皇全景大典》、《多雷插图本<圣经>》、《萨伏伊》、全套的比亚兹莱《黄面志》,还有来自十五世纪的希伯来文羊皮卷经书.... 你能想象这些来自数个世纪之前的欧洲古书全部被召集在一起的情景吗?

  现在,这些带着神秘感和仪式感的古本书就被藏在北京宋庄的一家独立书店里。而它们的“召集人”--- 蜜蜂出版、蜜蜂书店创始人张业宏正在为它们寻找一个新的安身之所。

  去年秋天,张业宏跟搭档在美术馆后街附近闲逛,在距离故宫两公里多的一条胡同里,张业宏看见了一座令他一见钟情的小白房。他决定就用这座小白房作为古本书店的店址。接下来,是签合同、付房租、做设计。这些年来,张业宏搜集了数千册古本书,花在上面的钱已经有数百万。随着设计方案完成,张业宏发现开古本书店所需的资金超出了他的预算。

  于是,他决定为古本书店发起众筹。1月28日开始众筹,短短五天时间,张业宏已经筹得40万元。在众筹发布的前四个小时,设定的20万筹资目标就已经达成。

  张业宏坦言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一方面,受网络书店冲击,实体书店的衰落几乎成为定论;另一方面,大家参与书店众筹的热情却空前高涨。实体书店究竟是个未经充分开采的富矿,还是已经成为日薄西山的夕阳产业?

  作为混迹图书出版、书店经营十余年的老手,张业宏的经验值得借鉴。借着他要开古本书店的契机,我们联系采访了他,请他谈谈对古书收藏、图书出版、实体书店转型的看法。

  发起众筹四小时筹集资金20万元

  新京报:先跟我们介绍下如何想到众筹开书店的吧?

  张业宏:在筹划开古本书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书店场地改造和装修的费用远远超出了预算。资金不够,但我们又不想改变装修方案,想尽一切努力把古本书店开起来。这时候我的朋友胡赳赳建议说可以试试众筹的方式。我之前也知道有朋友通过发起众筹完成了创业项目,运作得不错。我做出版、卖书已经十年,这么多年来很多时候会觉得一个人扛一家书店很艰难,众筹的方式会让你感觉大家一起在扛一件事儿,还是挺温暖的。

  新京报:我看了下,目前已经有300多人支持你的众筹,筹集到资金四十多万元。这个结果跟你的预期相比怎么样?

  张业宏:应该说超出我的预期非常多。我在发起众筹的时候设定的目标是能够筹集到20万元,结果这个目标在众筹发起后四个小时就完成了。参加众筹的人里还有30位是以入股形式参与的,目前这一阶段他们每人先出资1万元,但最终需要入股的金额是2万元。也就是说目前筹到的钱里,其中的30万最终会再乘以2,变成60万元。

  新京报:那么有没有想过超出预期的筹款要如何利用?

  张业宏:其实开古本书店是个无底洞,不会说有多少钱就足够了。当然是资金越多,我们就可以把店面装修得更完善,就可以去买更好、更珍贵的古书。筹到的钱也会全部投入到古本书店里,通过众筹成为古本书店股东的朋友每年会获得1%的分红权。

  “差异性是书店竞争的核心”

  新京报:一方面,大家参与众筹书店项目的热情超出预期;另一方面,实体书店的经营却总被唱衰,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如今开书店就等于找死。你怎么看这两种现象之间的矛盾?

  张业宏:这种矛盾确实存在。大家对文化产品是处于渴求状态的,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并不普遍。甚至中国的出版行业中,出版的书籍有很多是粗制滥造的。当在做书的人对书都没有足够尊重的时候,如何要求别人去尊重书?此外,我也不认为实体书店会死,每家书店都有自己活下去的方式。实体书店的竞争优势不在于打价格战,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差异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东西。这其实就跟人是一样的,你要存活在世界上,关键是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差异性,就是让你能够活下去的东西。那我觉得古本书的收藏和买卖就是一个可以坚持的差异性。

  新京报:如今的实体书店都在试图朝网络化、电子化转型,你在这个时候选择再开一家实体书店,而且是古本书店,可以说是逆势而动。这大概跟你相信“差异性”的理念有关?

  张业宏:对,网络书店价格的确低,永远在打折,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想去跟他们打价格战。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书业的形态,你会发现在这个行业里起作用的并不全都是丛林法则。在丛林法则的缝隙中,还有很多种活法,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吃小”、“快吃慢”,这个世界就没意思了。网络书店的优势在价格,那实体书店的优势是各自在经营的不同的特质,你找到了这个特质,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其实北京的实体书店很多都做得很好,现在不也都在活着吗,而且许多活得不错。

  新京报:就你的观察来看,北京几家有代表性的书店各自有哪些不同特质?

  张业宏:三联有自己完善的出版渠道,也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品牌一直做得不错。万圣的学术书籍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口碑,他们跟各大出版社的关系也维护得不错,在拿书、选书的时候就有很多便利和资源。雨枫书馆的特色是定位在女性读者,它也是我国首家会员制女性书店,会员服务一直做得不错。Page One是新加坡过来的书店,它的优势是可以拿到许多国外的原版画册,70%--80%在国内根本看不到,这种优势就可以支撑它要高价。库布里克的优势和特色在于电影类的书籍,还有优质的讲座和文化活动。言几又书店把书跟餐饮结合得很好。其他的比如说旁观书社、读易洞书店也都有各自的特色。你会发现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特质。蜜蜂书店在北京的这些书店中是开业时间比较短的,前几年自己做出版,现在在筹办古本书店,这也是我们探索自己差异性的过程。

  新京报:实体书店还有一个优势是可以举办文化活动,把书店做成一个文化沙龙,这点也是网络书店不能比的。也许这也是实体书店的出路所在。

  张业宏:对。书店不只是一家书店,它更是一个空间。经营书店要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空间来经营。从书店的环境、设计、氛围到文化活动的组织,都是实体书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蜜蜂书店8个月中做了110场活动,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场文化活动,这个也是因为我们相信书店应该空间化。

  “读书不应该是一件穷酸的事”

  新京报:以你的了解,古书收藏在国内的市场如何?

  张业宏:国内的古书收藏比较多的可能还是中国的古书收藏,像我这样做西方、欧洲古书收藏的比较少。就我的了解来看,在国内的书店中,我的收藏数量是最大的,我手里有的很多好货,你在其他人那里找不到。就是在专业的藏家那里,我的收藏也是数得着的。至于这个市场有多大,我们也在摸索。我们的古本书店就选址在三联旁边,距离很近,有人也跟我说你跟三联离那么近,不是找死吗?我不这么认为,我们是互补的。如果你想要买一般的国内出版市场出版的新书,那你可以去三联,在三联逛累了,也可以来我这里看看有包浆的古书;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经营的东西不一样,传播的文化也不一样,把这种差异聚集在一起是一种互补。

  新京报:你收藏的很多古本书价格很高,比如一张十五世纪的希伯来文羊皮卷经书,据说市场价有十几万。普通书店的经营尚且面临挑战,你对古本书店的运营是否有信心?

  张业宏:现在我们有一种观念,是将读书跟穷酸挂钩。如果一个人嗜书如命,那他的形象很容易就被设定为是穷酸的,书呆子气的。读书跟美丽、富裕很少联系在一起,我们很少看到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明星、富豪、官员在公共媒体上谈论自己爱书、读书的经验,他们拍照也很少会出现书的身影。

  但其实读书绝不应该是一件穷酸的事,它可以非常有品质。这种品质首先需要写书、做书、卖书的人对书有真正的尊重和敬畏。读书可以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当你走近一套古书,如果你发现它被小心翼翼地锁在展示柜里,你要看它、摸它需要有钥匙。那你拿到它的时候自然会很珍贵地捧在手里。如果你把书像大白菜一样扔在书摊儿上,读者对书的态度肯定就不一样。古书带着几百年的历史,它会让你找回对书的尊重和敬畏,有时候甚至让你感觉到宗教一般的仪式感。

  古本书传播的是一种跟普通书籍不同的文化,它对书籍更加尊重、更加敬畏、也更愿意付出金钱。我认识一些藏家,他们经济条件很好也真心爱书,这两者并不矛盾,我也希望这种趋势能够在大圈子里扩散开来。

  什么叫贵?这个也很难界定,如果说一万块钱以上叫贵,那我今年已经卖出了十几个单子,如果五万块钱以上叫贵,我也已经卖出了好几单。古书的收藏关键是货要好,书的品相好,设计美、内容上乘,是不愁没有人要的。有很多藏家是在巴巴地等着你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书。因此对古本书店的经营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新京报:那这个古本书店的目标受众是否更定位在专业藏家?

  张业宏:我现在的收藏里,古本书的价格从低到高都有。它是面向不同受众的,满足不同读者,不同藏家的需求。便宜的古本书有几百块钱的,然后几千、几万,到十几万,甚至到几百万都有。最贵的是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古本书,是大不列颠图书馆馆藏书目,市场价在百万级别。《钦藏英皇全景大典》、《黄面志》、《多雷插图本<圣经>》是镇店收藏,价格都在几十万元。便宜的书各种各样的很多,有经文、宗教故事、画册,大多都是1840年以前印刷出版的书,收藏价值也很高。(文/阿青)

(责编:李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