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中国阅读史:当书籍成为历史 当阅读成为记忆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 22:51  新浪读书

  文/姚丹 尚玉荣 MUSE ART编辑

  时代可以决定什么?

  每一个时代都可以成为一个标签,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于是有了专属于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和行为规范。只要找到这些清晰的时代特征,把握一个时代的阅读史就相对简单了。在特定的时代,中国人就读着印有时代印记的占据主流的书。

  比如手抄本的大量出现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与西方的手抄本不同,中国近现代的手抄本出现在思想最保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一个渴望自由呼吸的时代,既然时代不能给予,那就自己创造吧。尽管手抄本的内容以反特侦破、爱情与性居多,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却不是淫秽,而是那个时代对人性、个性与情感的迫害与禁锢。

  这些阅读现象,展现出的是时代所不为人知的一面,而这恰恰是时代最本真的一面。时代决定了大众趣味,大众趣味决定哪些书流行,以怎样的状态流行。

  从人书合一到难得读书

  阅读是雅事,古代称之为“雅集”,现代称之为“精神食量”。阅读是一种个体经验的获得,阅读史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集体经验的重新构建。很多目前活跃在当代艺术第一线的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都参与进来,为我们解读那些无法洞见的阅读心得与趣闻轶事。

  书人合一的“书痴”境界是怎样的?是用一篓菜换一篓书所引发的幸福与满足,是集体到图书馆去偷书的痛并快乐着,现在的我们已经无从感受。如今的我们逐渐沦为时间的机器和网络的奴隶,如果还保留着读书的习惯,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书与艺术的故事

  书,每个时代有什么书,人们能看什么书,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发生的事件。如果以书和读书为引线,我们可以串起那过去的整个时代,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还是艺术……

  如果我们将艺术创作单列出来,就会出现下面一条线:

  自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末的红色阅读时期,每个人都意气风发,在毛主席的指引下开辟新天地,我们都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我们的艺术也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方针,闹革命、夸生产、求跃进;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创作也都按党的政策去创作,人物都是红光亮、高大全;文革结束的反思,致使一批以反思为题材的作品迅速进入人们视野,并成为社会主流,红极一时。八十年代,西方书籍和文化引入中国,闭塞许久的中国人迫不及待的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谈哲学,聊科学,搞创作,于是有了85新潮美术和89艺术大展以及80年代盛极一时的艺术团体。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文化政策的更加开发,艺术创作也逐渐开放起来,形式多样,市场体制的引入,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步入国际艺术市场,再后来的事,就人尽皆知了。

  打造自己的阅读时代

  这个时代,已经进入急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读书好像变成一件低效率的事情。这让我想起摄影的兴起对写实油画的剧烈冲击,即便如此,摄影和油画依然各自走着各自不同的路。阅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思考冲动,更加客观与冷静的分析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大可不必傻傻的跟着时代跑,我们需要做的是影响别人,继而影响这个时代。

  那就从阅读开始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