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津斯基:西方无可避免地需要努力理解中国

2015年08月26日17:1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济南8月26日电 (肖欣 李欣)当今世界充斥着新的变化,比“误解”更严重、更危险的是,西方人习惯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中国。当今世界,中国的“存在感”已无处不在,西方无可避免地需要努力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位积家历史学奖获奖学者塞尔日·格鲁津斯基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其对世界历史进入“中国时间”的理解。

  作为首位获得有“国际史学界诺贝尔奖”美誉的“国际历史学会——积家历史学奖”的史学家,格鲁津斯基认为,今天的历史是全球化的历史,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定义全球化,而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对方,如果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历史,了解过去就能更好的理解现在。这对欧洲、对中国都一样重要,因为所有人都是全球化的参与者,身处同样的历史语境当中,要用多元的视角去理解历史。

  格鲁津斯基举例说,在欧洲、在拉美、在美国,年轻人通过电影院、互联网、媒体等方式接触、收到有关中国的大量信息。比如在美国,人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不同地区的电影,当然,国外也看到李安等中国导演制作的好莱坞电影。但人们如果不了解中国历史,就没办法真正理解这些电影里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在西方的历史教育中,他们对中国知之甚少。”格鲁津斯基表示,因为对中国历史的知之甚少,会造成非常危险的误读,对于美国人和欧洲人而言,当看到彼此的影视作品,多少对其中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因为欧美的历史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西方人的教育经验中,很少涉及中国历史,因此只能做出表面的解读。

  “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全球化的现实是一种‘压力’,促使人们要去了解历史。尤其对年轻一代而言,理解这些影视作品背后的意义尤其重要,而不仅止于画面、故事所带来的冲击。”格鲁津斯基特别强调当代年轻人了解历史背景的重要性。

  而在格鲁津斯基看来,比“误解”更严重、更危险的是,西方人习惯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中国。对各自而言,大家都应试着去理解对方。当今世界充斥着新的变化,中国的“存在感”无处不在。“我们都无可避免的需要努力去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从青年学生时期就对中国有所了解,向往来到中国的格鲁津斯基认为,“对中国而言,其实也可以主动向外界去讲述自己的历史,不用一味等待西方人来讲述。”(完)

(责编:李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