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国外文学奖评选那些事儿

2014年12月18日00:0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北京12月18日电(上官云) 从引起最大关注的鲁迅文学奖,到颁发那一刻才爆出“内幕”的老舍文学奖,还有引发一路口水的路遥文学奖,国内文学奖屡次陷入争议,公信力屡受质疑。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乡之水,可借清源。”包括享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在内,国外又有哪些文学奖评奖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诺贝尔文学奖:18 名院士集体投票而选出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是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每年颁发一次,授奖对象为“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首位获得者是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在各大世界性的文学奖项中,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无疑最受瞩目,公平、透明是这个古老奖项一个极大的特点。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由瑞典学院 5 位文学奖评委会委员推荐五人作家名单,再由 18 名院士集体投票而选出。评委会每三年换届一次,但可以无限期连任。其成员在一个夏天里,最少要读 25 部作品,并且要为每个人撰写 10 页左右的评估报告,提出推荐或者不推荐的理由。

  9 月中旬,评委会成员在会上给出推荐人选和理由,其他院士则为自己的心仪候选人投票。原则上候选人必须达到 9 票才能获奖。此外,在宣布获奖者当天,还要进行一轮新的投票,以作为最后的确认。值得注意的是,瑞典学院是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保持独立的机构,国王、首相都不能指挥这些院士。

  龚古尔文学奖:反对评委和出版界过多联系

  法语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Le Prix Goncourt),设立于1903年,由19世纪法国作家爱德蒙·德·龚古尔为他早逝的弟弟所设,成立龚古尔学院(即龚古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奖励当年出版的最佳长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集、最佳想象性散文作品等。最初奖金为5000法郎,后来改为50法郎。虽然奖金微薄,但却代表着一种极高的荣誉。为了保证院士们能公开评选,遗嘱规定每位院士可享有一栋住宅和一份保障生活的年金。2006年,美国作家乔纳森·利特尔《仁人善事》》荣获此奖。

  法国著名作家、龚古尔文学奖评委皮埃尔·阿苏里在出席上海书展时曾表示,龚古尔奖的品质是靠获奖的作品树立起来的,为了保证不漏掉当年的杰作,评委们会在8月底到11月间的评奖时间内阅读所有的书评。

  不过,龚古尔文学奖也并非从不犯错。阿苏里承认,评委有时会只看作者名气忽略作品质量,或者与出版社瓜葛过深,“但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我们建立了一个道德准则,从原则上面反对评委和出版界过多联系。”

  普利策文学奖:3位初评委员每年都调换

  普利策文学奖不是一个独立的奖项,而是美国普利策奖众多分枝中的一个。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将200万美元财产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其中有四分之一被用来设立奖项。1917年,该奖的第一届颁奖仪式举行,此后每年颁发一次。最初普利策文学奖有 5个,包括小说类、戏剧类和传记类等等,其标新立异之处在于几乎从不垂青畅销的文学作品,即便大作家的作品也不例外。曾获此奖的作家有赛珍珠(《大地》1932年获奖)、玛格丽特·米切尔(《飘》1937年获奖)等。

  而美国文学艺术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普利策文学奖之所以被认可,关键在于获奖作品的质量经得起时间检验。该奖得主之一、美国作家罗伯特·奥伦·巴特勒说,普利策文学奖的初评委由3位作家或评论家组成,每人挑选一本当年自己最喜欢的小说,而后,一个由18位新闻工作者组成的评奖委员会讨论投票表决出最好的那一本。尽管为了保证公正性,3位初评委员每年都调换。

  “评奖之中不免有杂音,但普利策文学奖的首要标准是作品的美学品质和价值,为此一直坚持让评委和出版界严格保持距离,保障评选结果的公正严肃。”巴特勒说。

  英国文学布克奖:评委需阅读超100部被推荐作品

  英国文学布克奖被誉为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桂冠,是可以与法国龚古尔奖、美国普利策奖相媲美的文学奖。大奖以赞助商布克公司命名,目标是奖励优秀作品、提高公众对严肃小说作品的关注,每年颁发一次,主要授予当年出版的优秀长篇英文小说,最初获奖者必须是英国、爱尔兰或其他英联邦公民,得主可获5万英镑奖金。

  为了保证奖项评选的权威性、导向性和公正性,布克奖制定了严谨的规则。要求5名评选人均由国家图书基金会指定,分别为书评家、学者、小说家、文学编辑和文化名人,在阅读完被推荐的100多部作品后,从中选出20部左右,再从中选出6部进入决赛,最后从6部作品中选出“年度最佳小说奖”的获得者。

  古语说,文无第一,文学奖项其实很难评选出绝对意义上“第一名的作家”,从某种角度说,争议或许在所难免,外国文学奖也并非不曾遭受质疑,比如著名的布克文学奖便因为扩大了参评范围而招致非议。

【相关阅读】

(责编:李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