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贾平凹17年后“解密”《废都》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 15:15  文汇报
为了这一天,贾平凹等了17年
为了这一天,贾平凹等了17年

当年“横空出世”、不久“戛然而止”、随后争议不止的长篇小说《废都》,17年后获准重新出版。包括《废都》和另两部长篇小说《浮躁》、《秦腔》在内的《贾平凹三部》文集,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新版《废都》已运抵上海图书批销中心,不日将在上海书城和各书店上架销售。

  17年来,“此处删去菖菖字”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废都”式文体。当年,质疑“□□□”里的字是贾平凹和出版商为了炒作故意为之的议论不绝于耳,而贾平凹从未就此作出回应。昨天,在《废都》重版的当口,贾平凹终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个中原委:《废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全本与删减本,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前,至今只正式出过一个版本。而书中出现的“□□□(此处作者删去菖菖字)”的地方,有些确实是作者删去的,有些呢,作者根本就没有写。实际上,现在书上括号内的删去多少字数只是一个虚数,没有准确的数字意义。据了解,旧版《废都》里的“□□□”在新版中将以“……”代替;此外,新旧版《废都》在文字内容上并无二致。

  它让我在隐忍中写作

  “这十几年,《废都》让我在隐忍中写作,所以才出现了《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一系列作品。”多年后,贾平凹回想当年,“《废都》给我带来的是,‘誉满天下,毁满天下’,《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流言实在可怕……”但是同时,“《废都》让我信了文学有文学自身的规律,文学有文学的大道理,要坚守文学的品质。作家是社会的观察者,永远要观察这个国家、民族前进的步伐和身影,永远要叙述这个社会的伦理和生活,更要真实地面对现实和自己的内心,尽一个从事作家职业的中国人在这个大时代里的责任和活着的意义。”

  算上盗版约1200万册

  贾平凹说,“《废都》带给我个人的烦恼是最多的,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所有的好事都跟我无关了”;而《废都》带给文坛的,则是由这部作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盗版问题、文学批评问题、宣传炒作问题、作家权益保护问题等。其实贾平凹忘了一件好事——他一下子拥有了极其庞大的读者群。

  据贾平凹回忆,1993年上半年,《废都》一出来,好多人开着车,带着押车的,用现钱去买。北京出版社一时印不出那么多,就卖版型,一下子卖给了六七家。当年这些厂家差不多都是以10万册为起印数的。据了解这一行的人估计,从1993年下半年起,正版、盗版加起来约有1200万册。贾平凹手头就收集了60余个版本。

  对它所说的话已太多

  17年前,《废都》因敏锐剖析社会变化和知识分子的迷茫、失语等精神状态,引起评论界极大关注。当时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写了关于该书的评论文字,很快就结集成七八十万字的《废都大评》。贾平凹在“《废都》再版序”中写下这样的文字:“关于这本书,别人对它所说的话已经太多了!出版那一年,我能见到的评论册有十几本,加起来厚度超过了它四五倍,以后的十年里,评论的文章依然不绝,字数也近百万。而我从未对它说过一句话,我挑着的是担鸡蛋,集市上的人群都挤着来买,鸡蛋就被挤破了,一地的蛋清蛋黄。”

  对此次再版,贾平凹既喜悦也惶恐。他说,当年,书中对社会的观察带着前瞻性的思索;如今,再看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那些情况,在如今已见怪不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年来,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度提高了,对文学的评价也不仅仅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样,而是回到了文学本身。

  季老预言将大放光彩

  1997年,《废都》获得了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消息传来,出现了令人称奇的现象,国内大多数媒体在报道时措辞均为“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这是令贾平凹既难过又兴奋的一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说,‘《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彩’,消息传来,我不信,别人更不信,有人还去北大问过季先生,证实了一下,季先生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本来说,这次书出来,给季先生送一本,没想到……”“还有马原先生,深信不疑《废都》具有的文学价值,这一南一北两个人,给了我很多欣慰。”

  本报记者  陈熙涵

  相关链接  关于《废都》的评论

  应该说,《废都》是中国20年来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重要,是因为它在1993年出版时,体现了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走向的某些重要变化。17年之后,我们看得更为清楚。从某种程度上说,《废都》确实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分界点的作品,它所表现的对生活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极富预见性的。我们现在的精神状况也如《废都》所预言的那样。

  我依然认为《废都》中的“□□□”是一种精心为之的败笔。空缺,彰显了禁忌,同时冒犯了被彰显的禁忌。

  在我看来,那些空缺是一种精心制作的“废文本”,书写和删节都是贾平凹所为,但就文本的直接效果而言,却是无名之手在书写,另一只无名之手在删节。这些“□□□”是当代出版对于明清言情小说的通行处理规则,我认为贾平凹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对这种规则本身做出评论,他只是意识到对这种规则的刻意模仿能够达成他的特定意图,“□□□”让庄之蝶这个人物陷入了真正的道德困境。

  ——《人民文学》主编  李敬泽

  从叩问存在意义的层面来讲,《废都》是贾平凹所有作品中最典型、最深刻的作品,通过对虚无、颓废、无聊等精神废墟景象的描写,反证了一个时代在理想上的崩溃,在信念上的荒凉,尤其是它在当时的精神预见性至今读起来还那么令人触目惊心。

  虽然《废都》曾因各种因素而备受批评,但事隔十几年后回头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对于知识分子精神命运和存在境遇的探察,的确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

  ——文学评论家  谢有顺

贾平凹17年后“解密”《废都》

 

(编辑:梧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贾平凹 废都 秦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