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震云:没有神,人这一辈子都在寻找(2)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07日 11:03  新浪读书
刘震云最新力作《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最新力作《一句顶一万句》

  TH:所以《一句顶一万句》里的两个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他们虽然之间相隔了几十年,但都因为同时面对了这种孤独,而提刀上路,开始了自己寻找的过程。

  刘:杨百顺和牛爱国,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头上都有一顶绿帽子,他们都遇到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当他们发现这一点之后,和武大不一样,他们提刀上路就要杀人,但在这个世界上,人找人难,话找话难,你要找逃 跑的西门庆和潘金莲,更难,当杨百顺经过千山万水,跨过高山大河终于找到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了之后,突然发现错不在别人,在自己。他们和自己的老婆没话说,但西门庆和潘金莲在一起却话如滔滔江水,说了一夜还在说。“咱说点别的?”“说点别的就说点别的”,他才明白,这不是性的事儿,这是话的事儿,倒是他们在 一起是对的。

  “典型人物”从不成立

  有人采访刘震云,请他谈谈现在的文学界。刘震云回答:“这倒难住我了。因为我跟这个界很少走动呀!我和某些‘知识分子’真不是一类人。”所以他 的作品里都是近乎于鸡毛蒜皮般的人生和故事,那些小人物的人生,简直像是一颗沙子,投进世界这个巨大的海洋,连一丝涟漪都没有,就消失了。刘震云爱用“有 意思”而不是“有意义”来表达对自己笔下人物的欣赏之情,他像是写作基础课的老师一样认真严肃地教导我们说:“老说要塑造典型人物,但典型人物根本就不成立,什么人能代表生活,和平凡生活不同的人和事儿才能代表生活,才符合艺术背反的规律。”然后一个坏笑,“才有意思。”

  TH:有人说,你在作品里,开始越来越多地加入了你故乡河南延津的背景,贾平凹早期的小说被人称为“陕南风情画”,你也有这样的企图心?你对故乡的情景重现,这对大多数读者来说都完全陌生的,那会不会影响读者阅读的乐趣?

  刘:一般的作品会有题材的分别,农村题材,白领题材,你写的是探险的,你写的是盗墓的,你写的是吹灯的。(笑)但是好的小说是超越题材的,它里 面人应该是能够面对全部世界的,如果你的角色被职业捆住了,其实就是作者把自己捆住了。考量一个作者的功力,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对世界的发现,这是文学之外的能力。

  TH:所以你才会把刘跃进,写成一个“身在工地,心忧天下”的角色,这在一般的民工身上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刘:我在我表哥身上找到了刘跃进的影子,作为一个工地上的厨子,他关心的就是国家大事,如果北京市领导班子发生了变动,他得三天睡不着觉,有一次半夜,电话响了,我一看是他,就想完了,世界上不知道又发生什么了。一接电话,“你还睡呢!”“怎么了哥。”“萨达姆死了你知道不!太不象话了,绞的满 脸是血啊!”我就只好劝他,哥啊,萨先生已经去世了,咱俩能把他救回来嘛。“那倒不能。”“那咱是不是节哀顺变洗洗睡了。”“那可不行!”(大笑)过了一 个礼拜,电话又响,我说,“哥,萨达姆不是已经下葬了嘛……又怎么啦?”“兄弟,你知道又绞谁啦?又绞了他弟弟了叫易卜拉欣!”

  TH:哈哈,还真有这样的民工!

  刘:没错,这个民工厨子他对世界的态度,他和世界的关系,就有意思,过去老说“典型人物”,但把好多人凑在一块,找他们的共同点凑出一个“典型 人物”,这是不成立的,最典型的反而是挑出来的人物,他才能代表大多数。就像美国总统出访的时候老说,“我代表美国人民”,他是美国普通人吗?他不是。所 以就是这样的人物在一个文学作品里,才是好的人物。

  TH:你曾经说过,一开始写东西特别容易用人的第一反应,阅历多了以后,反其道而行之的东西就更多一些,显得作品更疙里疙瘩,这才有意思。评论界总说你的作品里有种“刘氏幽默”,这种不同就是幽默的来源?

  刘:对,比如说《一地鸡毛》,我把小林当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写,小林就认为,他家一块豆腐馊了,比八国首脑会议还重要。《手机》里,严守一会说谎话比真话好,“是谎话而不是真理支撑着我们的人生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刘跃进说,我在北京长安街上看到羊吃狼。羊是食草动物,但羊多,每只羊吐口唾沫,狼就死了。

  特有的题材只是作家看世界的角度,你是歪着头看世界,还是回头看世界,但真正有意义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从艺术背反的规律来看,这种普通的平凡下找到的不同和非凡,才是好的作品的来源。

  TH:这是您1978年走进北大中文系的那一天,完全想不到的事情吧?

  刘:我小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当个写字的人。我梦想的职业里,第一个是当个厨子,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妈就和我爸说,老刘啊,你去镇上饭馆里赊三个馒头,我父亲就去和厨子老孙说,“赊我三个馒头吧。”老孙说:“不赊。”我父亲就灰溜溜地回来了,从此三个馒头就成了三座大山。我妈就老说,老刘你还说什么啊,你连三个馒头都赊不来,我爸就不说话了。当时我就想,我要是当了厨子,别说三个馒头,三十个馒头我也赊给他!另 外一个就是在戏班子里敲梆子,或者在小学校里当个教员,能在朗朗读书声里,想着自己的心事,结果我走了第四条路,在路上遇到了在那三条路上都不会遇到的“ 动物”。

  “如果不比速度,只比谁跑的时间长,我的地位能和大小威廉姆斯姐妹有一拼。”

  终于我们把写作和表达这种形而上的事儿扔到了一边,开始谈家长里短,刘震云的朋友,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他说他听不懂贾平凹那个“普通人听不懂 的非普通话”,但依然和对方是好朋友,他也说一连这么多年,每天都要定时定量地坐在书桌前种几千个字的土豆儿,风雨无阻,自得其乐,虽然身后并没有端着枪逼着他的编辑,他还说他每天早上坚持跑一个多小时的步,和他年龄相仿的朋友多半都有高血压和脂肪肝,但他去体检之后,医生和他说:“你就一个毛病,说你少一颗牙,应该赶紧把它补起来。”刘震云说,他只干这些让自己愉悦的事儿。

  TH:咱离开这本书,说远点。您觉得您有没有想和朋友说这种一句顶一万句的话的时候?这朋友您看来得是什么样的?

  刘:我觉得什么是好朋友呢?鲁智深是个好朋友,他和林冲地位悬殊,交往时间也并不长,但是林冲刺配沧州的时候,在野猪林有人想要杀他,这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了,就是鲁智深。第一,他要为你放弃职业;第二,他不计时间成本,一直跟着林冲,但这还不叫朋友,林冲感谢他的时候说,没你啊,我就死了,鲁智 深说,值个甚么,还恁地说!这是朋友,他也不计较他为你做过什么。我环顾四周,发现要是我被刺配沧州,这么个鲁智深还真找不到。

  TH:那您那些同样以写文为业的朋友里,就真找不出这样的鲁智深吗?王朔,莫言,刘恒,贾平凹,苏童,海岩,您说他们都是你的好朋友。

  刘:现在这个时代,只能说朋友之间的温暖和情谊,这份心思能和鲁智深有一拼。拿我跟贾平凹来说,见面的次数并不多。贾平凹说话我根本听不懂,他的理论是“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笑)。我头一回去西安,贾平凹找我玩,俩人聊了一下午,他说什么我十分之九都听不懂。但是第二天早上我上飞机之前,他让 人送了四五斤老白家的熟牛肉,捧着着草纸包的热腾腾的熟牛肉,就是捧着老贾的心啊!

  TH:所以你理想的朋友状态就是不常见面但是交心,不常说话但是互相明白,什么?

  刘:还要加上没事也要互相找着见面(笑)。有时候在饭店的大堂里,你看到两个人坐在沙发上,半天也没说两句话。有人就说了“看这俩人闲的”,这 就不靠谱。朋友之间,未必一直说话,但是交心。有事找来不是朋友,没事还找才叫朋友。一个人给你打电话说“晚上吃个饭吧,有事。”这肯定就不是朋友。要是 说“你晚上没事吧,一起吃个饭。”这才是好朋友。

  TH:你曾经说过,每天要定时定量的写几千字,就像上班一样。除了在报纸上开连载的金庸和倪匡,能这么做的作家还真不多。

  刘:作为作者,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在生活中寻找不到的那个人,能够在自己的书里寻找。你可以找到小林,找到严守一,找到刘跃进,再凶险的话,放在书里都没问题。你在三岔路口碰到了杨百顺和牛爱国,晓行夜宿,就把不能和亲人说的话,都和他们说了。这是写作里最愉快的事情,我写作不累,再乱的 事,只要坐在我的书桌前,就静了,就能继续和杨百顺和牛爱国接着聊,看着他们精彩纷呈地朝我走过来,等着他们说的话让我吓一跳。

  所以我写作不累,也不讲场合。我写作都在白天,这是遵从上帝的意志,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有光就是为了让你干活嘛。也是遵从自己的意志在干这个事儿,写作的时候就是在找知心朋友聊天,有人说写作就要苦其心志,真扯淡,我说你要是累的要死干这事干嘛?

  TH:咱谈谈电影。您现在算是知道拍电影是咋回事了,也有好些人说,不是《手机》不是《我叫刘跃进》,也未必知道刘震云。

  刘:凡是新型的这些媒体,电影啊电视啊,肯定都比书要快要广要更世俗,好多人说你的名声也因为电影变大了,我就说那没事,我对名声大很习惯,我在我们村里的时候肯定比现在著名,我们村100多个人,每个人都知道我是“刘家大小子”啊。

  说回电影,我在这方面很清醒,真正演出来的,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东西了,小说是一个人的创作,影视是集体的创作,导演、摄影、美术,每个人的意识都在影响这个内容。小说像是大象,电影像是豹子。你能看到整个大象一步一步走过来,然后还能仔细琢磨象腿象鼻子什么样,但豹子一下就跑过去了。当大象生了 一个豹子,你就不能要求豹子长得像大象。

  TH:您现在还坚持早上起来跑步吗?我们作为健康杂志,也希望您能谈谈您这个无比健康的生活方式。

  刘:跑啊!我从十五岁当兵就开始跑步了。你为了要锻炼身体,跑步不借助任何器械,最容易实现。所以我在巴黎的街头跑过,在里约热内卢跑过,在韩国还特意绕着那个门被烧了的皇宫跑过。在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不跑步就不舒服,跑步是非常愉悦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基本上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跑步中想出来的, 作品整个的构架,以及具体每天写什么,怎么写。

  每天大概要跑一个多小时,当然是慢跑。我要是比跑快,肯定跑不过刘翔,虽然都姓刘。但是要跑的久,我真想试试,到底能跑多久,我觉得跑到晚上都没问题,要是有一个比赛,不计速度,看谁跑的时间长,我觉得我和大小威廉姆斯姐妹得有一拼!(《时尚.健康》:执行李贞  采访撰稿 陈静  摄影 鄂坤(大雅风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陈辉)

   相关专题:刘震云作品《一句顶一万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小说官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