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范伯群:还鸳鸯蝴蝶派一个历史公道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11:01  时代周报

  还鸳鸯蝴蝶派一个历史公道

  范伯群

  在“五四”以后,知识精英与通俗作家还保持一定的合作关系,最具体的表现是在《小说月报》于1920年实行“半革新”时,由茅盾主持《小说新潮》栏目,通俗作家周瘦鹃与该栏目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那时的所谓新潮就是用白话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在这一年中,周瘦鹃就为该栏目翻译了7个短篇和1个多幕剧(易卜生的《社会柱石》),此剧分8次连载完毕,也就是说,在12期刊物上,周瘦鹃的名字出现了15次。也许周瘦鹃已自认为他也是“新潮”中的一员了。

  可是到《小说月报》全面革新时,周瘦鹃就没有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的可能了。但是在他主编的副刊上,有的文章还是对新文学作家特别是对鲁迅的作品予以高度的赞扬。

  他在这些副刊上几乎每期介绍一位外国优秀作家,并刊登小像。这些文章不是周瘦鹃写的,可却是经他的手编发的,至少他表白了自己虽然不能在《小说月报》上再刊登著译了,但对新文学还是与往昔一样,抱有崇敬的心情。

  在1921年1月,一些通俗作家还学着《小说月报》半革新的刊貌,出版了一本名为《新声》的杂志。其中也有一些歌颂“五四”的文章,这里不妨摘引两段。可是这些通俗作家或通俗刊物上的文章并没有引起新文学家的关注。“先锋作家”为了表示自己的先锋性,往往对“常态作家”采取严拒的态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实属一般的通例;也不可能有什么“统战”的观念。我们常能看到的是“文丐”、“文娼”、“狗只会作狗吠”这样的攻击性的言词。甚至将周瘦鹃等人说成是“斯文流氓”。并且发表宣言,说是“认清了我们的‘敌’和‘友’”:以文艺为消遣品,以卑劣的思想与游戏态度来侮蔑文艺,熏染青年头脑的,我们则认他们为“敌”,以我们的力量,努力把他们扫出文艺界以外。抱传统的文艺观,想闭塞我们文艺界前进之路的,或想向后退去的,我们则认为他们为“敌”,以我们的力量,努力与他们奋斗。

  我引述当时的一些实例,一方面是想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新文学家所倡导的,而且也受到了部分通俗文学家(当时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响应与崇仰的。可是他们的这些言行在这90年中往往被历史所遗忘,因此我在这篇短文略举数例的另一个意图是聊作“为了忘却的纪念”,在被践踏成平地的“坟”前的鞠躬致意。

  我认为只要这些白纸黑字尚留存人间,总会像被堙埋的文物一样,有待出土的一天,供我们去全面地审视历史的。但到90年后的今天才再来论评,也只能说是一种迟到的纪念了。今天,我们应该抱着一种“有容乃大,多元共生,异中有同,重写史册”的宏大的精神,去继承“五四”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优良传统,去规划我们学科的未来。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佳怡)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五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