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频道 > 新闻 > 文化新闻 > 正文
 
于丹讲《论语》出世 新学术明星超越易中天?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 14:14 北京娱乐信报
 
于丹讲《论语》出世
被封为“玩委会主任”的于丹

  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今年10月在《百家讲坛》一炮走红后,图书版《于丹〈论语〉心得》日前出版,首印达60万册,超过了《易中天(blog)品三国》的55万册首印量。学术明星的更迭速度之快,让人吃惊,颇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月”的感觉。

  今天下午两点,《于丹〈论语〉心得》将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首发,于丹将在现场为读者签售。日前,记者对于丹进行了专访。

  于丹其人

  传媒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12个电视频道中的近50个电视栏目做过策划、导演。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百家讲坛》主讲《论语》,一炮走红。

  于丹与易中天如何看对方

  今天中午看了《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不禁拍案叫绝!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友情提醒:该节目系醇酒一坛,“度数”略高,不胜酒力者慎之!

  ——摘自易中天博客

  易老师对别人或者媒体都说我的好话,但后边直面我的时候说我坏话。他是性情中人,看到他,我就想到魏晋名人,有着难得的一种气度与风骨。易老师学问很好,但我觉得他的性情比学问更重要。

  ——于丹受访时说

   讲缘起

  题目早定了,我是试着讲

  记者(简称“记”):你是传媒学者,为什么讲起《论语》?

  于丹(简称“于”):我一直在央视10套做策划顾问,是很多电视人的朋友。《百家讲坛》早已经定了《论语》的题目,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讲人。后来他们觉得我有这个潜能,我还是很忐忑的,就去试试,后来就确定了我。

  记:什么时候开始读《论语》?

  于:我从4岁就开始读《论语》,因为我爸爸是搞文史研究的。我忘记了我读过了多少遍《论语》,它是常读常新的,我不敢说现在已经读懂了。

  记:你自己是否喜欢孔子和他的儒家文化?

  于:我大学学习中文,硕士的时候学习古典文学。其实那时候我最喜欢庄子。直到现在,从个人来说,我也更喜欢庄子。

  说讲座

  心里忐忑着,不敢讲太浅

  记:讲《论语》,遵循的是怎样一个思路?

  于:我把《论语》分成“人生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部分,讲述自己的心得,里面串进去很多故事。做《论语》的考据,我没有资格和水平。我做的不是学术的解读,而是大众传播。制片人万卫告诉我,我讲的要让15岁以上的人都听得懂,都喜欢听。我想这也是《百家讲坛》的成功之处。让经典的东西走出象牙塔,让观众期待它,而不是媒体的自说自话。

  记:但易中天评价你的讲座是“于丹好酒,度数略高”,批评你讲得还是太深了。

  于:是的,他建议我讲的内容可以再稀释一些。他批评我说得太满,就像把酵母都给了读者,他建议我发出馒头再端出去。其实我讲的时候是有忐忑之心,怕一些老先生说,就这水平就去讲《论语》啊!我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妥协度。

  评《论语》

  它是圣人书,并非厚黑学

  记:当代还有多少人在读《论语》,还有多少人需要《论语》?

  于:无论当代人还是古代人,是人都需要这些东西。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能决定人生的宽度。古典离你远吗?不远。比如孔夫子说“过犹不及”,我策划节目的时候就是注意留有空间。有人喜欢电视节目说得特别满,但真正的中国画是要留白的,用这种思路做电视节目,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你能说古典与我们没有关系吗?

  记:有网友说你的一些内容有厚黑学的味道,你怎么看?

  于:两者不沾边。面对同样的东西,我做的是积极的阐发。比如半瓶酒,乐观主义者看到还有半瓶,悲观主义者看到已经失去了半瓶。我的讲座只有七次,为什么不说那些好的东西呢?

  我讲的不是儒术,不是儒教,也不是儒学,而是作用于每个人心中的简单真理。《论语》是圣人的书,它淡淡的一句话就点破了你的心结。

  喻孔子

  他千古恒温,堪比“问病泉”

  记:你心中的孔子是什么形象?

  于:我觉得孔子是朴素温暖的儒雅长者,如此而已。

  记:易中天在给你的书写的序中说,孔子是灰色的,他的学说有普适性。你怎么看?

  于:我在后记里写了孔子的温度。什么温度呢?《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我听说某个地方有个“问病泉”,浸入泉水,哪儿有病能感觉出来。孔子就是中国人的“问病泉”,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记:你讲座中反对“以德报怨”的部分,播出后有一些争议。

  于:是的,大家日常中总是说“以德报怨”。但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就可以了。就是说,那些对不起你的人,你用正直坦荡对他们就够了。那期节目播出后,我接到很多电话,包括一些社会名流。他们对我说,如果这句话我早听到就好了,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1] [2] [下一页]


新读书工具,新读书体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


评论】【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更多关于 于丹 易中天 百家讲坛 学术明星 的新闻

“学术明星”的相关新闻
于丹讲《论语》出世 新学术明星超越易中天? (2006-11-26)



新浪网读书频道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62675519、6267551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