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频道 > 新闻 > 文化新闻 > 正文
 
寂寞四十多年巨著全新面世 《武夫当国》出版(3)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4:04 新浪读书
 

  其他相关资料

  [作者介绍]

  陶菊隐(1898~1989),湖南长沙人,民国时代的著名记者,近代军阀史的权威见证者和整理研究者。1912年开始进入报界,做过特约通讯员、战地记者、特派记者、编辑、总编辑
等,尤以报道北洋军阀最为著名。

  本书堪称后人了解和研究近代军阀的“必修课程”。其他著作还有:《菊隐丛谈(25册)》、《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吴佩孚传》、《筹安会六君子传》、《督军团传》、《孤岛见闻》、《记者生活三十年》等。

  [作者生平]

  文/雷颐

  然而不能不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陶先生其实只有中学学历,并未受过正规的史学训练。 陶先生原籍湖南长沙,出生于1898年,中学尚未读完,就于1912年进入长沙《女权日报》 当编辑 ,年方14即步入新闻界,开始了30年的“报人”生涯。不久,就任《湖南民报》编辑,撰 写时事述评;稍后辞职接办《湖南新报》,任总编辑。同时,他还为上海一些大报撰写湖南 通讯。1919年,他以湖南报界联合会代表资格,参加湖南的“驱张(敬尧)运动”。由于对 湖南政情报道出色,1920年他受聘为上海《新闻报》驻湘特约通讯员,撰写长沙特约通讯。 19 27年任《武汉民报》代理总编辑兼上海《新闻报》驻汉口记者;其间还为著名的《申报》、 天津《大公报》撰写通讯。1928年他曾担任《新闻报》战地记者,随国民军报道“二次北伐 ” ,冒枪林弹雨发回大量战地消息,亲身经历了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济南惨案”。这些对军阀 混 战时事新闻的迅速、准确报道和深入的述评分析,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与天津《大公 报》的张季鸾并称为当时中国报界“双杰”。从30年代起,他又先后在南京、上海办报。由 于 国民党的新闻管制日紧,他从写“新闻”转为以写北洋时期“旧闻”为主。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积极宣传抗战,曾受蒋介石单独召见。长期的政治、军事报道养成了他对时局犀利的眼 光和深刻的分析、判断能力,所以他对国内抗战尤其是国际形势的看法深为蒋赏识,曾想 将他安排重用,但陶的好友蒋百里认为他回到上海新闻界作用更大,便代其婉拒。于是蒋要 陈布雷转嘱他回沪后将对时局的看法、形势的分析随时写成书面材料,设法转交。由于 他在上海 “孤岛”时期不顾日伪百般威胁利诱,坚持抗战,所以几次受到迫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 发,上海“孤岛”沦陷,他不得不退出新闻界,过着“隐居”生活,专注文史研究和写作。 1949年后,他曾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以他的复杂经历,在“文革”中自然遭到残酷迫害。 “文革”结束,他终获平反,又重新握管疾书,于1989年病逝。

  陶氏1912年步入新闻界时,正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来史界所称“北洋军阀时期” 的 开始。湖南当时政治活跃,各种矛盾尖锐异常,是各路军阀必争之地,同时又是后来北伐军 师出广东的首攻之处。可以说,陶先生是以报道“北洋军阀”起家的,是这段历史 的直接目击者。他与各路军阀和北伐军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有相当密切的交往,对他们作过周 密 细致的采访,参与过许多重要会议报道,不仅对“台前”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而且对许多 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也知之甚详。他巧妙周旋于不同派系的军阀、政客间,获得他人难以得 到的 消息,却又不失独立报人的原则,客观、如实向公众报道新闻。许多被军阀当局列为“禁区 ”的独家“政情内幕”,如实报道则无异于引火焚身,但如果避而不写就是对报馆和读者的 不负责,他总能想方设法既将消息发出,又保证自己的安全,至为不易。

  [出版前言]

  陶菊隐先生是民国时候的大记者,14岁(1912年)进入新闻界,记者生涯正与民国同龄。先生前30余年写新闻,后40余年写旧闻,一生的主要文字都是集中在“北洋军阀”这一段。其人,周旋于武夫政客之间,耳闻目击种种台前与幕后,公讼与私争,堪称一部“北洋军阀”的活词典;其事,从记者到史学者,完全以自己的亲历和调查而非故纸史料来著述历史,国外有美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的作者)或可比拟,国内似乎尚无第二。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北洋军阀”这一段自有其非同凡响和意味深长之处。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语,而本书所记的这一段,可以说正是这“大变局”的高潮一节,它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古老中国从漫长的帝制中挣扎出来,摸索着向“共和”奔去,其意义重大,其影响深远,后来的观察者看得越来越明白;这一时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际,宪法、国会、议会出现,现代警察制度建立,新式学校普及,新闻舆论形成,等等,许多制度直接启发着后来的历史。

  另外,这段时间,既是“武夫当国”,也是知识分子最热心国政、积极奔走的时期,诚如吴佩孚讽刺王揖唐的话,“在天下本未有‘斯人不出’之希望,而足下竟有‘舍我其谁’之仔肩”。既有前清遗老的余光乍现和当朝新贵的飞扬跋扈,也有后来中国共产党风云人物的初试锋芒。历史的波澜壮阔和风云变幻,在这部书里都有很好的体现。

  本书名以“史话”,存新闻之鲜活与生动,取史书之求真与大气,以130余万字的篇幅,勾勒了上自袁世凯朝鲜发迹、下至张学良东北易帜,前后33年的一段历史。作者行文收发自如,轻松地刻画出了一大批军阀与政客的群体雕像,揭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隐闻秘事,军头武夫里穿插着舞文弄墨的冷

幽默,阴谋算计里隐藏着颠扑不破的人性。虽不假以文学性的虚构,也已惊心动魄;虽然写的是过去的事,读来却活灵活现,如在今日。

(编辑:晓波)

[上一页] [1] [2] [3]


新读书工具,新读书体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寂寞四十多年巨著全新面世 《武夫当国》出版(2)(2006/10/16 14:04)
寂寞四十多年巨著全新面世 《武夫当国》出版(2006/10/16 14:04)
中国名著在日屡遭恶搞 黛玉成私生女沦落风尘(2006/10/16 13:18)
后人期待还原鲁迅:他其实童心未泯很幽默(图)(2006/10/16 12:06)
电脑程序“计算”证明莎士比亚文学家身分(图)(2006/10/16 11:50)
清《红楼》绘本悄然流行 作者与曹家关系微妙(2006/10/16 11:05)
新人盲目“入梦” 选手不识角色写错林黛玉(2006/10/15 13:16)
诺奖添丁书店飘“红” 网络折扣低提供阅读(2006/10/15 13:08)
三代诗人探讨新诗现状 新诗口语化成关注焦点(2006/10/15 12:18)
《我的名字叫红》故事精编(2006/10/15 11:19)
 

新浪网读书频道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62675519、6267551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