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频道 > 新闻 > 文化新闻 > 正文
 
“明亡清兴”坚持正说 阎崇年拒绝评价易中天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0:10 京华时报
 

阎崇年拒绝评价易中天。(资料图片) 

  集合了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央视百家讲坛讲稿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一书,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昨天,在王府井书店举行的新书首发式上,阎崇年表示,《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依然沿袭了他正说历史的风格,试图在当下戏说成风的情势下,告诉读者真正的历
史真相,使其受到应有的敬畏。对于同是因百家讲坛声名鹊起的学者易中天(blog),阎崇年拒绝给予任何评价,只巧妙地引用孔子的《论语·述而》中的箴言,声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是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代系列历史讲座前半部分24讲的讲稿,经其稍加润色后结集出版。全书讲述的时间跨度,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福临定都北京,其间整整60年间历史变故。阎崇年总结这60年历史的特点是:“明亡清兴”———乃胜乃败,斯兴斯亡;兴亦悲壮,亡亦悲壮。据称其后半部分《明亡清兴六十年(下)》不久也将面市。

  阎崇年说,他之所以选择明亡清兴的这60年,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坼、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舞台上,格局雄伟壮阔、人物群星灿烂、事件繁复跌宕、故事生动有趣。各色人物都在倾情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而明亡清兴的60年,又是近代社会的缩影,凡是近代社会的重要元素,诸如贫与富、夷与夏、官与民、中与西,都在这里集中展示、演绎。”阎崇年解释说,这些年之所以咬定清史不放松,大部分原因是在他开讲清史之前,关于明清这段历史的影视剧铺天盖地,但是关于明亡清兴这段历史基本上都是戏说成风,观众迫切想知道究竟谁的说法是真实的,“于是我的讲座尽最大可能予以甄别、分辨,告诉大家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这也就是我的讲座与众不同之处。”

  阎崇年认为,作为一个历史知识的传授者,必须忠于史料,不戏说,不臆想,真实是历史科学的生命,玄幻则是历史科学的肿瘤。“历史的大众普及要深入浅出,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否则‘浅’只是浅薄;历史的大众传授要雅俗共赏,只有大雅才能大俗,否则‘俗’只是庸俗。观众和读者需要的是浅明而不是浅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再者,表述史学的著作忌长,即能省一个字就不多一个字。”阎崇年举例说,儒家经典《大学》才1546个字,但作者字字推敲,句句斟酌。一部《史记》司马迁说它不过526500字,却也能出神入化。无论历史的学术表述,还是历史的通俗表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我说过,历史应当受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此外,对历史的传承与表述,也应当采取敬畏的态度。”

  对于同是因百家讲坛声名鹊起的学者易中天,阎崇年拒绝给予任何评价,“既然是百家讲坛,当然是各有特色了。活到老学到老,我会向他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卜昌伟)

(编辑 小题)


新读书工具,新读书体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签售 读者现场挑刺 2006-09-04 09:47:18
阎崇年9月再出山 当年“口吐白沫”一炮而红 2006-08-24 11:25:20
阎崇年重出江湖讲清史 新作《百家讲坛》播出 2006-08-23 10:37:01
阎崇年不让易中天“独美” 2006-08-23 07:38:28
阎崇年没写过元代 《正说元明清帝王》是伪书 2006-05-22 10:07:26
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怒斥伪书“太猖狂” 2006-05-21 14:24:50
对话阎崇年:敬畏历史 与时俱进 2006-05-18 16:55:19
历史学者阎崇年、向斯:为同一个女人负责 2006-04-12 10:32:10
2005年度文化人物评选:阎崇年 2005-11-14 21:45:52
阎崇年先生地坛书市签售新作《袁崇焕传》 2005-09-29 18:36:29
清史学家阎崇年谈《正说清朝十二帝》 2005-08-01 15:52:06
视频:《正说清朝十二帝》阎崇年最恨哪一帝 2005-07-29 15:28:59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成了一种现象 2005-04-13 10:05:40
 

新浪网读书频道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62675519、6267551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