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与诺奖得主聊文学 自称曾抗拒“非虚构”

2014年10月21日07:38  南京晨报  

毕飞宇

  昨天下午,南京北京西路的法语联盟多媒体图书馆里,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和法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尼米埃,相聚在一起,与读者进行了一场名为说“事”的文学见面会。见面会吸引了数百名读者,不大的图书馆里挤满了人。三位作家以写自传为话题,畅谈写作经验。对他们来说,自传是重新认识自己、家人的方式。

  勒·克莱齐奥对同得诺奖的“同乡”表示祝贺

  最先开谈的是法国作家玛丽·尼米埃。这位女作家在法国拿过多个大奖,并最初是在戏剧界工作。昨天她聊到自己为何写自传体小说《沉默女王》,她说:“当时不少身边的作家朋友都劝我写自传体小说,因为我的经历有一点点特别。我的父亲罗歇·尼米埃是法国一名著名作家,而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另外,玛丽·尼米埃还提到,当时她的伴侣也写了一本自传,这也是促使她去写《沉默女王》的原因。

  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表示,自己之所以创作半自传小说《非洲人》,竟然也与自己的父亲有关,“虽然有不少人建议我写自传,但我一直觉得,我人生的经历还不足以构成我写自传。但后来我发现,我父亲的人生经历却足以让我来书写。我的父亲多年在非洲从事军医。但后来我写《非洲人》时,觉得很痛苦,这种痛苦源自对父亲越来越了解了,发现他和我相处的那个威严、蛮横的人完全不一样,这个人强大、慷慨。为什么没早点发现?会是我此生的遗憾。”

  另外,不久前,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对于这位“同乡”,勒克莱奇奥表示,自己很早以前就曾读过对方的作品。“我一直都很喜欢他的作品,他能得奖我为他感到高兴。”

  毕飞宇曾抗拒“非虚构”

  毕飞宇则说,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首要标准是要“诚实”,尽管很多内容是秘密、是幻想、甚至是有点羞耻,“但只有诚实的文字才会吸引读者,这种诚实包括对时代、对个体内心的记录”。同时,毕飞宇说,虽然自己在写这部作品时,通篇都是用了欢快跳跃的文笔,但实际上记录的,却是随着父亲下乡时那段艰难的岁月。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讲述了毕飞宇在兴化街头长大的童年、少年生活。昨天毕飞宇说,其实早就有不少朋友劝他写这么一部作品,但他曾经很抗拒,因为他只喜欢虚构,不喜欢非虚构,“非虚构意味着我要一次又一次沉浸于记忆中,很痛苦。”不过,最终毕飞宇还是提笔了,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度过自己童年、少年时光的人,其经历有其特殊性与普遍性,写出来很有意义。

【相关阅读】

(责编:李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