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散文《寻他千百度》:剑华霜雪明

2014年07月01日09:01  人民日报  

金庸散文《寻他千百度》:剑华霜雪明

  《寻他千百度》(珍藏版):金庸著;黄子平编选;中华书局2014年1月版。图为书封。金庸散文《寻他千百度》:剑华霜雪明

  《寻他千百度》(珍藏版):金庸著;黄子平编选;中华书局2014年1月版。图为书签图。

  除了武侠小说,金庸在“文学江湖”上是十八般“文”艺,样样了得。他在随笔散文方面的才华在新近出版的《寻他千百度》一书中得到完美展示。金庸散文写得不多,他对历史、对人生、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切理解和博闻多识,与形诸文字的篇幅有点不成比例,但少才弥足珍贵。

  《寻他千百度》收录金庸半个世纪以来经典散文作品40篇——东西方影评,古今剧评,围棋史话,文史札记,海内外史论……他的影评文笔委婉,见解清新,是 一时之选。他自己说,作为一个随笔专栏,愈是没有拘束的漫谈,愈是轻松可喜。在《〈相思曲〉与小说》中,金庸发现俗套的电影与有力量的原著之间的巨大落 差:《相思曲》实际上是媚俗的,糟蹋了美国一流作家凯恩的原意。文章的结尾,金庸风趣地说,凯恩对于好莱坞一点也不尊敬,于是他们对他的小说也使用了暴 力,不过不是在教堂里,是在摄影场上。

  金庸的作品历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赞扬者说,金庸的文字“千奇百怪集君肠,巨笔如椽挟雪 霜”。金庸的语言是传统小说和新文学的综合,兼融两方面的长处,通俗而又洗练,传神而又优美。前人论杜甫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此言用 于金庸也并不过分。批评者声称,从语言到立意,金庸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模式。金庸的作品之所以那么畅销,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人生活得很辛苦,面 对现实有太多无奈与无助,希望在金庸营造的“侠义世界”中得到心灵的抚慰。

  金庸的文字无论粗犷、典雅、精悍,还是夸张、讥讽,都得心应 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誉”多于“毁”。而对于他的随笔,尤其是文史札记,大家的看法则是出奇的一致:金庸洞察时事,常写社论,熟悉 历史,并无好古轻今,也不脱离现实……上下、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了无凿痕。董桥说,查先生文章与史识都上乘,以史论政,独步文林。在《马援见汉光武》 一文中,金庸信手拈来,对恢弘大度、得陇望蜀等典故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告诉读者:今日情况当然与从前帝王争天下完全不同,但做领导的人如有风度有见识, 自能使人一见钦佩,古今都是如此。

  《寻他千百度》除了收进《三剑楼》辑内金庸的作品外,还穿插了“后三剑”时期发表的文章,譬如短篇小 说《月云》。淡淡的哀伤文字《月云》虽在附录部分,意义却非常重要。《月云》讲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小镇,富家少爷宜官与小丫头月云之间的故事。读 者可别想当然地以为,这又是另一个版本的觉慧和鸣凤,又会上演一出悲情戏。金庸小说中的丫头月云虽然名字很美,让人浮想联翩,实际的情况是:宜官觉得她生 得丑,毫不可爱,但宜官对人温柔亲善,从不打骂月云。在战乱中,小丫头月云不知所踪。在这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说中,直到读到这样一段话,读者才恍然大 悟:宜官的学名叫良镛,后来他写小说,把镛字分开,笔名叫做“金庸”。金庸说,自己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 力而忍受极大痛苦,所以他才写武侠小说。他在写武侠小说时,也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不少,自己也不少。《月 云》多少让读者理解了金庸的大致身世,以及他写武侠小说的原因。

(责编:李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