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大奖颁给了最低谷的余华

2014年04月29日08:42  新京报  

  原标题:大奖给了最低谷的余华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上周末举行颁奖礼,余华以《第七天》当选“年度杰出作家”。考虑到《第七天》在去年引起巨大争议,这一评选结果难免让人意外。但余华在颁奖礼上一句“我们确实老了”,“到了我这样的年龄,我觉得生活比写作重要,写作比获奖重要”,反倒让人生出些许唏嘘之意。所谓争议,在作家如此退守内心的表态之后,似乎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余华是增补进入候选名单的。他面对的竞争对手是黄永玉、阎连科、洛夫、西川和韩少功。终审评委苏童说得很直接:“在作品都没有达到自己的顶峰的时候,选人很重要……余华就是可以选择的人。”

  从终审评委的表态,再联系决选名单里面那些熟悉又略带一点苍老的名字,或许我们可以说,余华获选年度杰出作家,既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本身在弥补十多年来的一个遗憾,也折射出2013年传统作家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的乏力——“作品都没有达到自己的顶峰”。“我们确实老了”,余华感慨的不仅仅是自己,或许也包括那整整一代作家。

  虽然已举办12届,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给人年轻锐利的感觉。相对于带有“终身成就”意味的年度杰出作家奖项,该奖项对文学新人的奖掖其实更值得重视。这不仅仅指单独设立“年度新人”奖,在其他各分类奖项中,也有一些大众读者感到陌生的名字胜出,如今年获得年度小说奖项的田耳《天体悬浮》。

  同样是70后作家,田耳比竞争对手路内少了许多公共知名度,但文学奖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陌生变得熟悉,虽然有时候这并不容易做到——《天体悬浮》只怕很难成为畅销作品。甚至,在余华获得大奖的背景之下,陌生的田耳都不可能成为一个话题,更别说“年度新人”赵志明了。

  如果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因为认可新人和历史学者(“年度散文家”李辉),展现了该奖项的开放性和活力。但因为选择了余华,今年评奖的所有这些活力元素大概都会被视而不见。若干年后,人们只会记得,2014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给了可能是最低谷时期的余华。

  □涂涂(书评人)

(责编:李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