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不是想坐就能坐:清朝“打车”需要多少钱

2017年09月25日17:18   法制晚报   微博
清朝时民间所用的车清朝时民间所用的车

  坐轿子的官员并不多,亲王、郡王与一品文职除外

  我们置办齐了衣服、住宅,再算算衣食住行这几项,接下来就该置办出行的交通工具了。

  “要八人抬的大轿子!多来它几乘!”

  呃…… 您淡定……您在清宫戏里经常看到朝廷大臣们都坐着轿子上朝,下朝了还坐着轿子跑来跑去,而您要是真的穿越到了北京城,会发现坐轿子的官员反而不多。这是清代统治者明确进行的官方限制。

  最早在刚入关的时候,旗人大臣多数骑马,民人大臣多数乘轿,统治者也没有太关注这些事情,只是规定民人武职大臣在京城内不可乘坐轿子。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结合当时的“国语骑射”政策,开始广泛注意大臣们的交通工具问题。

  乾隆十二年的时候乾隆帝劝导旗人大臣说,你们里面部院一级的大臣,由于身份相关,可以坐轿子。至于武职大臣还坐轿子不骑马,你自己都这么弱,如何要求兵丁呢!另外皇族的王爷、贝勒们也一样,应该多练习骑马啊!

  这个上谕下达之后,朝廷上下认真学习,大臣们深刻体会了上谕思想,纷纷表示:好的皇上!我们听您的!不坐轿子了!——我们改坐车好了……

  于是旗人大臣们都纷纷改坐车……

  乾隆皇帝知道后,十分无语。他申斥道:我叫你们不坐轿子,是让你们去骑马好不好!你们都改坐车,这跟坐轿子有什么区别啊!善意劝导没用是吧!那就改成必须骑马好了!

  所以就形成了清代的制度——旗人大臣除亲王、郡王与一品文职可以乘轿外,其余均骑马;民人武职大臣骑马,其余均可乘轿;另外,年及六十岁的大臣,如果实在不能骑马的,才可以改乘轿子。

  顺便一提,您可能听过一些人想要表达自己家祖先在清朝地位很高,会说什么“紫禁城里骑马”之类的,这在清代的确是一种殊荣。清代紫禁城里,除了皇帝一家不大受管制外,只有亲王、郡王和贝勒可以骑马,其余的旗、民大臣,都要有“恩赏在紫禁城骑马”的殊荣才可以。

  比“赐紫禁城骑马”再高一等的,就是“赐紫禁城肩舆”。根据清代规定,亲王、郡王和贝勒这三种本身就可以在紫禁城骑马的高等皇族,以及其他被恩赏过紫禁城骑马身份的旗、民大臣,凡是旗人的,年至六十五岁以上,凡是民人的,年至六十岁以上,可以改乘肩舆。肩舆其实就是一把椅子,两边拴上木杆,由双人抬行。极个别的,还有“恩赐四人抬小轿”的,这就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咯。

  什么?“哎呀,我不会骑马,赏我紫禁城骑马怎么办呀,难道还要现学?不骑马会不会被认为有违圣旨?”这个事儿的确挺麻烦,清代的大臣,特别是汉人大臣,有很多本身不会骑马,他们最终的方案是“虽蒙恩赏,仅令人牵马随行”。

  上面确认了您的出身以及职官等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下面我给您介绍一下清代三种常用的交通工具,您再来仔细构思一下购买方案吧。

  马不用多说,大家都认识。清代贵族的宅邸里多数都有自己的马圈,有的还有专门养马的一拨人员。应该说,在您会骑马的前提下,在北京骑马出行,是最为方便的了。一匹不怎么讲究的马,价格大概几十两银子,配上一般的骑具,加上喂马的草料,也不会有太多的花费,十分方便快捷。不过您要是想要什么好马,那可就贵了去了。要知道北京旗人很多,而旗人是有养好马的风尚的,世家大族经常将马匹的好坏作为自己府邸的“门面”,也竞相攀比,故而好马的价格基本都是天文数字。

  无论如何,如果您会骑马,穿越到清代北京城其实还是挺占优势的。如果您是一位女士也没问题,从清初到清末,旗人女性都可以骑马出行。虽然晚清这种情况少了一些,偶尔出现一个骑马的旗人女性大家也会多看几眼,但是当时人并不认为她们这样算“不守礼”。

1 2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