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充和:才女张充和一生的五个贵人和一个福地

2017年07月14日16:18   新华每日电讯   微博
抗战前的张充和(资料图片)抗战前的张充和(资料图片)

  一个多月前,坐高铁去青岛,参加王道的《一生充和》首发,路上看完这本书,有一些想法想向作者王道请教,但短短的青岛几日似乎没有机会。首发式上,我作为嘉宾主持,似乎不太方便多嘴。

  一个月后,坐高铁去苏州,参加韦力先生《书楼觅踪》读书沙龙,又见到王道先生。为请教方便,提前把想法书录如下——

  合肥张家四姐妹都是才女,其中四妹张充和更是多才多艺。王道新作《一生充和》书写张充和平凡而充盈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一位民国才女在乱世中的命运选择和艺术追求。王道先生用8个地标串起充和的一生,儿时的合肥、少女时期的苏州、中学时期的上海、养病时期的青岛、避难时期的昆明、抗战时期的重庆、北平时期的姻缘、美国的后半生。

  一个福地:青岛

  这种地域式历史书写,非常清晰地勾勒出充和一生的人生路径,每个地方留下她不一样的印记,也代表了她不同时期的人生选择和境遇。在这所有的地标中,青岛是一个分水岭,也是充和的“福地”。“福地”一说是王道先生在青岛首发式上的说法,我非常认同。王道说:之所以来青岛举办首发式,是因为青岛是张充和的“福地”,她虽然在青岛呆的时候不长,但这里是她人生的分水岭。通过在青岛一年多的疗养,充和真正实现了重生,从原来对自己人生的绝望,到大病痊愈后的积极人生。

  首发前一天,王道和我专程去找张充和当年在青岛时的居所,位于太平路一栋叫静寄庐的别墅,是南浔儒商刘锦藻的旧居。我们在太平路《青岛日报》社附近下车,爬进一个围墙,里面有很多老别墅可见。《一生充和》中收录了一张充和在别墅前的照片,我们对照着照片去找,始终不见照片中那栋别墅,后来见到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仔细端详照片,说照片中的地方已经拆了,这栋别墅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虽然略感遗憾,但眼见这片海域真是适合疗养,虽然现在游人如织,但当年这片区域一定美如画,让充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无尽想象。

  合肥四姐妹是民国大家族的典型代表,围绕她们家族构成的朋友圈非常厉害,几乎整个民国文化圈人士都能出现在她们朋友圈中。读完这本书,大致有5个贵人对充和的一生非常重要。

  第一位贵人:叔祖母识修

  张充和还在襁褓中时,就被抱到合肥老家龙门巷,由叔祖母识修收养。识修是李鸿章四弟李蘊章的女儿,嫁给张树声次子张华軫,李鸿章和张树声是淮军一二号人物,两个家族几代联姻。张华軫去世得早,识修自此皈依佛门成为一名居士,打理家族留下的产业,识修在家族中有无形的魔力和威信,对充和更是无限关爱。

  当充和一点点长大,识修就开始四处为她物色好的老师,她对充和寄予厚望,不希望充和因为被自己抱养而在学业上落后,为了请到名师,她不惜花几倍的薪金。其中有六安的才子、举人左履宽,负责教她古文、诗词,考古专家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负责教充和书法。张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4岁会背诗,6岁识字,如是10年,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充和一直铭感这两位恩师为她奠定了国学的功底。

  识修为充和精心构筑一个固定的课堂,也无意为她开辟了第二课堂。她的信仰给了充和哲理、禅意和悲悯,或者说是一种修行。

  充和17岁那年春天,一生行善的识修去世,享年67岁。合肥龙门巷张公馆一草一木,每个细节都深深印刻在充和记忆中。识修的离世,张公馆突然空了,那些点点滴滴构筑的生活突然坍塌了。充和将离开这里,回到久违的苏州九如巷的“家”。

  识修留给充和的不仅有不菲的家产,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她童年的人格以及对旧学、旧物的执念,童年的影响,可以说奠定了她人生的底色,是抹不去的修养。

1 2 3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