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飘逸”过:中国武侠为啥只能靠“脑补”

2017年05月11日13:21   齐鲁晚报   微博
中国武侠为啥只能靠“脑补”中国武侠为啥只能靠“脑补”

  看过雷雷与徐晓东的对决之后,我大学时代一位痴迷于武侠小说的哥们儿表示很失望,太极拳不到20秒被KO对他的打击倒还在其次,问题的关键是输得实在太难看,按哥们儿的话说:原本觉得太极拳很飘逸,怎么真打起来全成了“王八拳”呢?

  我没好意思打破他的美好想象,这位同学想象中武侠小说般“很飘逸”的对决场面,可能从来就没有在中国武术中出现过。武侠小说之所以那么写,多半是种舶来品。太极拳的实战效能受质疑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早在上世纪50年代,香港就有人嘲笑太极拳是花架子。只不过,当时上门寻这晦气的不是什么西洋搏击,而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另一门派白鹤拳。本着“能动手尽量别吵吵”的武人原则,双方对喷几句之后就决定寻地开练,由于香港本地禁止华人斗殴,吴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与白鹤拳高手陈克夫相约在澳门“决战”。此事一度闹得华人圈里很兴奋,因为中国武术一直都以单人耍套路为主,如此真打实在难得。双方约架当天,香港一时万人空巷,都跑到澳门去“围观约架”。

  然而,“比武”的真实情况令人大跌眼镜。两位“大师”丝毫没有展现出武侠小说里高手对决般的仙风道骨。比赛第一回合,双方还装模作样地摆摆架势;到了第二回合,两边打红了眼,什么太极拳、白鹤拳统统忘光,都练起了最为简单实用的“王八拳”,比武现场一度犹如流氓斗殴,惨不忍睹。组委会见状急忙叫停比赛,紧急商讨后决定,由于两位大师都打红了眼、违反了踢不过膝等赛前约定的规则,该比武最终以“不胜不负不和”告终。

  讽刺的是,这场丑陋的比武却创造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由于大量围观群众对这场比武不满意,报社就找了梁羽生、金庸这批青年写手,请他们写古代武侠比武的小说以飨读者。于是就有了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和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武侠小说时代就此开端。

  奇怪的是,在梁和金的小说中,吴陈对决中那种宛如流氓斗殴般的王八拳不见了,武林侠客们打起架来都是那般优雅、帅气甚至彬彬有礼,开打前互相致意,结束后甭管被打成啥样也要互道一声“承让”。这样一写之后,武侠之间的打架斗殴,顿时变得有魅力起来。

1 2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