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飘逸”过:中国武侠为啥只能靠“脑补”

2017年05月11日13:21   齐鲁晚报   微博

  梁羽生和金庸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构思是哪里来的呢?据金老爷子晚年自述,他的灵感来自法国通俗小说家大仲马。大仲马是个喜欢在小说中描写决斗的人,在他的小说中,主人公们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相约决斗。不过,大仲马将这种对决包裹在欧式的贵族气质中,书中人物在决斗时都尊重公平、看淡生死,以至于决斗成了大仲马小说中最大的亮点。

  大仲马对决斗情节的描写是有现实依据的。欧洲当时的贵族确实决斗之风盛行,而且是实打实的以命相搏,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法国数学家迦罗瓦、美国国务卿汉密尔顿都是在决斗中受伤去世的,大仲马本人一生中也经历数次决斗。而与大仲马所写一致,决斗确实要求参与者“体现贵族的公平、优雅”。通俗地说,近代的欧洲贵族,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喜欢约架也最懂得如何优雅约架的一个族群。

  与之相对,传统中国人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不会约架的人,虽然我们的武侠小说把历代都写满了武侠高手,但翻遍整个中国专制帝国史,不仅没有欧式的决斗,连日本的“剑客对决”,其实也少有。其主要原因,是历代帝王对民间私斗都持禁止的态度。而帝王禁止臣民约架的原因,不是因为爱惜民众生命,而是将民众生命视为他的私有物。最早提倡禁止私斗的韩非就说得很明白,“侠以武犯禁”——在帝王和谋士眼里,百姓甚至无权用暴力解决私人恩怨,有力气都应该上战场为他们拼命。

  长期的禁武传统,导致连古代文学中的打架场景,在现实中其实也很可笑。比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最常使的兵器是朴刀。这种武器非但不是什么利器,还极其简陋,就是把民间所用的柴刀绑在木棍上制成的。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官方禁止民间拥有比柴刀更大的铁制用具。更可笑的是《三国演义》中,说书人们硬塞给关老爷一柄“青龙偃月刀”,还把它吹成了过五关斩六将的神兵利器。其实在现实中,宋代《武备总要》说得很清楚,此兵器只能供军官练习臂力之用,“切不可临于战阵”。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古代版的杠铃,供人考武举时在校场上耍耍而已。那么,说书人为什么要让关老爷举着杠铃上战场跟人PK呢?答案是:当时的官府禁武禁得太严,所以,不专业的“青龙偃月刀”已经是普通民众想象中最接近武器的东西了。

  大仲马小说能详尽描写决斗的各个细节,是因为西洋确实武风盛行,他本人就见过、用过真家伙。而中国武侠小说,从施耐庵时代到金庸时代都只能靠脑补,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这个环境。当然,脑补出来的作品有时确实比写实来得更飘逸。如今很多武术迷们凭着这玩意儿闭眼胡吹中国武术如何吊打全世界,我劝大家还是洗洗睡吧,这样的梦想实在不适合一个搞了两千多年“一夫为刚万夫柔”政策、连约架都没规矩的国度拥有。我们还是发挥优势,跟老外们比比“温良恭俭让”吧。(王昱)

上一页 1 2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