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从来都不只是一条路

2017年05月09日17:59   解放日报   微博

  整理 本报记者 徐蓓

  在不久前举行的复旦大学EMBA人文复旦讲座上,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兰科潘和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从不同的视角对“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这个主题作了深入的阐释。他们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这条塑造未来的路没有终点

  ■彼得·弗兰科潘

  当我们提及丝绸之路的时候,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异域风情的画面:骆驼商队从一个绿洲跋涉到另外一个绿洲,进入中国西部边境以外的地区,将丝绸运到很远的地方,其中有一部分还到达了地中海。丝绸之路就是这样一个笼罩在神秘中的世界。

  而事实上,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来看丝绸之路,因为丝绸之路并没有起点,就像它没有终点一样。我们仅仅从东方通往西方的角度来看待它是不够的,也许我们思考一下这些从西域归来的旅队带去了什么又带回了什么,同样会有收获。思考这些相互交流对整个全球历史的影响,比对仅仅思考他们对中国的影响更加有用,因为丝绸之路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好奇的神秘世界,它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丝绸之路”是个复数

  丝绸之路这一说法是19世纪一位德国的地理学家提出的,他希望找到一种解释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的方法,但是不一定叫做丝绸之路,也可以叫“香料之路”或是“骆驼旅队之路”。所以说,当时他发明的这个词是复数形式,说明丝绸之路不是单一的。

  这个理解对于我们今天来看待“一带一路”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可能很容易仅仅从中国的利益出发去思考问题,去思考那些投资项目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要知道,交流往往是双向的,“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关于基础建设、投资、贸易往来,还包括科技、创意、信仰的交流,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个单一的视角去思考。

  丝绸之路的路网是将各个大洲相连的“血管”和“动脉”,将亚洲、欧洲、非洲联系一起,它们不仅仅带来了货物和人,也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语言。所以说,理解丝绸之路,对于理解历史非常重要。

  2500年前,世界经历了一次非常大的变化。中国开始将边境向西推移,将匈奴往外赶。匈奴生性野蛮,茹毛饮血,被形容为“被天堂遗弃的人群”。为了保护中国的子民,古代中国开始建造高大的城墙,希望将掠夺者挡在门外。然而事实并没有编年史记载中那么黑白分明,因为游牧民族满足了中国人对于马匹的需要,马匹不仅仅是官员和老百姓的交通方式,而且对于建立军队和维护国家统治也非常重要。因为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不稳定,所以古代中国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礼物“摆平”他们,比如说送给他们大米、酒、织品。

  汉朝拓展疆土以后,视野也得以拓展,他们派出特使和外交使者去寻找新的机会,并带回了有用的信息。司马迁在巨作《史记》里写道,当时的中亚王国非常弱小,这些国家不善于军事却善于经商。他还记载道,在那里任何的物品都可以用来交易,市场上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桃子大如鹅卵,面如黄金”,在中国被称之为金桃。

  中国的向西扩张造成了一系列和世界更为深入的联系。2000年前,贸易网络跨越了大洲,货物和劳动力的传播跨越了几千英里。在凯撒时期,罗马就发现了中国的货物,有关罗马市民的记载被带回了中国。

1 2 下一页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