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几大谜团:武则天陵墓为何免于被盗?

2017年04月18日21:32   大洋网   微博
乾陵司马道东侧,为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乾陵司马道东侧,为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

  武则天留给历史的精彩颇多,最精彩的当然是她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延续了贞观之治,将大唐盛世继续发展下去,朝着巅峰发展,同时还活了82岁,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也对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且,在她身后,还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至今尚未解开,那就是武媚娘与其夫君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改朝换代,无数战乱,岿然不动,从来没有被盗过,可以说创造了一项纪录。

  谜团一:唐朝大臣为何反对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

  位于陕西咸阳乾县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其妻子武媚娘的合葬陵墓。公元683年,武媚娘的老公唐高宗去世,后来葬在事先已经修好的乾陵。

  绝大多数人一提起大唐王朝,肯定会想起长安城,其实,唐高宗的最后岁月是在东都洛阳度过的,武则天的大部分岁月,也是在洛阳度过的,大唐王朝有过一段不短的东都岁月。唐高宗李治在洛阳的时候,病得不行,下令大赦天下,老百姓很高兴,然而病重的李治很伤感地说:大家伙虽然开心,可是我不行了,希望还能回到长安去,死也要死在那里,“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得还长安,死亦无恨”。当晚,李治就死了。第二年八月,也就是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李治葬在乾陵。

  唐高宗死后22年,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82岁的武则天去世,第二年,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

  事情的脉络很清晰,唐高宗先葬在乾陵,然后是武则天入葬。然而,这对皇帝夫妻的合葬,并不像文字记载的那么简单,这当中有技术难度。

  就在武则天去世后不久,唐中宗决定将其母亲与父亲合葬,有个叫严善思的大臣却上书表示反对。严善思很受武则天器重,懂得天文地理,每次有异常的天文现象,武则天都会问严善思,严善思总能给出让人比较满意的回答,因此他官至御史大夫、太史令。

  严善思反对合葬的理由是什么呢?他的理论依据源于《天元房录葬法》,“尊者先葬,卑者不合于后开入”,身份尊贵的先葬入陵墓,后来身份稍微卑微的,就不应该打开陵墓再葬入。严善思认为,武则天的身份比唐高宗的地位低下,不应该死后再惊动乾陵,这是对先帝的不尊重。

  严善思还列举历代皇帝皇后不合葬的例子,主要是汉朝的,“伏见汉时诸陵,皇后多不合葬”。严善思将朝代的命运和皇帝入葬制度生拉硬拽,说汉朝正因为皇帝皇后不合葬,所以国运长久,而到了魏晋时期,皇帝皇后合葬,结果国运不昌,年份不长,这个其实毫无科学依据。

  当然,严善思也不是全都在胡扯,他提出,合葬有难度,难以施行,“臣又闻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这句话透露了一个重大的信息:乾陵是怎样封闭墓室的。根据这段文字记载,后人可以得知:乾陵是用巨石塞住门口,石头与石头的缝隙当中,都灌注了铁水,如果想要打开,技术难度很大,又得用大量人力物力,简直又是一个新的大工程。

  很多研究乾陵的人忽视了这个细节,都认为乾陵之所以打不开,是因为巨石塞门,浇灌铁水,然而,严善思的文章告诉我们:在武则天入葬之前,乾陵就已经如此摆布了。灌铁水并非武则天遗体进去之后才进行的。

  最后,朝廷没有采纳严善思的意见,还是将武则天葬进去了,那么这就说明,当时唐朝政府又搬开了那些灌注着铁水的石门,等于是破坏了一次,然后才将二人合葬,接着又重新修一次。到底是怎么凿开的?武则天葬进去之后,是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加固措施?史书不再有新的记载。

  所以说,“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这个细节,有可能并非乾陵封闭的最终状态。

1 2 3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